銅鏡編年史,帶你路過銅鏡的全世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的名字叫銅鏡


戰國:透空鑲嵌幾何紋方鏡(鏡面和鏡背分鑄,鏡面嵌合在與鏡背連鑄在一起的邊框內,整體紋飾以鑲嵌綠松石為地,主紋中的細線條為紅銅絲鑲嵌。

還飾有錯金冏紋乳釘,這是目前所見最精美的青銅分鑄鏡。

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如今很多手機上都有「鏡子」功能,更加方便了我們的日常對自身形象的要求求。

而銅鏡作為中國古代使用時間最久,鑄造數量最多的銅器。

從四千年前的齊家文化,到一百年前的清末民國,以其工藝精良,質地厚重,鏡背銘文、圖案豐富多樣的魅力,讓我們看到了古人對自身形象和家居環境的品味與要求。

戰國:透空交龍紋鏡(鏡背有玲瓏透空的十五條龍交錯穿行,十條龍之首咬住鏡的邊緣,五條龍的頭咬住鏡鈕。

在只有33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形成了繁密複雜的透空交龍紋飾。

銅鏡,字如其名,由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作為祭祀的禮器誕生於商代,在春秋戰國至秦的時候作為王和貴族的專屬享用,直到西漢末期銅鏡才開始走入平民百姓。

銅鏡以其「刻畫之精巧,文字之精奇,辭旨之溫雅」而受到收藏家喜愛。

擁有一面銅鏡,欣賞其精良的紋飾銘文,領略其所處時代的文化特徵及藝術價值,可謂「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西漢:內清以昭明透光鏡(鏡面光亮平滑,光可鑑人,鏡面在陽光或直射光線的照射下,鏡面的反射光能映射出與鏡背花紋相對應的圖像。

鏡背鑄有「內清以昭明」字樣的銘文。


我的一生

傳說,軒轅黃帝鑄造了最早的銅鏡:「帝因鑄鏡以像之,為十五面,神鏡寶鏡也」。

事實上,中國最古老的銅鏡也確實出自史前,四千多年前的齊家文化就已經存在了,只是最早的銅鏡形體較小,紋飾簡單。

而最早銅鏡的文字記載出現於戰國末期,那個時候社會變革劇烈,生產力迅速發展,銅鏡大量出現,而且工藝開始走向成熟。

新莽:常樂富貴鏡(系公元15年的鑄品,為少見的新莽紀年銅鏡,也是新莽時期的標準器。

在銅鏡之前,古代最早用於照面的器具叫「水鑒」,就是用瓦或者青銅製成水盆,以水照面,也就省去了去找有水的地方。

「鑒」的本字為「監」,上為一個人突出的作俯視狀的大眼,下為一容器(皿),形象地表達了鑒的作用,以後,「鑒」這個字被引申為檢驗或對照自己的行為,具有了更加深廣的文化含義。

銅鏡雖然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但由於當時的鑄造水平,導致青銅又貴有難生產,所以很長時間內並非民用,僅被用於祭祀等特殊場合。

當然,珍貴的東西自然還是要先被有權有錢的王和貴族使用,就像當年拿破崙讓眾人用銀制餐具,自己用鋁碗是一個道理。

東漢:永康元年神人神獸畫像鏡(畫像鏡是東漢時期開始流行的新鏡類,一般鑄作精良,紋飾採用高浮雕技法,圖案隆起突出,具有強烈的立體感,生動的視覺效果。

這枚銅鏡鑄造精湛,紋飾華麗無比。

永康元年為公元167年,此鏡為東漢紀年鏡中的絕佳珍品。

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銅鏡的類型有以下幾種比較流行:神獸鏡類:重列式神獸鏡、環繞式神獸鏡、畫文帶佛獸鏡。

變形四葉紋鏡類:變形四葉駕鳳鏡,變形四葉佛像鳥鳳鏡、變形四葉獸首鏡、雙菱紋鏡、瑞獸鏡。

這時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神獸組合成紋飾主題內容。

當時的銘文由於年代悠久,文字難以辨認.雖發現一些銘文鏡,但能辨認清楚的很少。

隋:練形團花鏡(主紋為六個團花,內置菱花,團花間隙處飾有花卉,紋飾繁縟工整,疏密有致。

周緣有一圈銘文,共三十二字,書體俊逸清秀,詞藻華美,情調浪漫,本展覽的名稱「練形神冶,瑩質良工」即出自於此。

到了漢代,經濟的發展的同時,銅鏡在工藝和產量上都有了質的飛躍,開始出現較為精緻的藝術品,甚至還有像西漢「魔鏡」透光鏡(透光鏡因在陽光照射下其背面的圖文能映到牆上而得名)等特殊銅鏡產生。

唐:銀平脫花鳥狩獵仙人紋鏡(紋飾採用了金銀平脫法製作,將銀薄片刻成各種紋樣,粘貼在素地上,髹漆數層,再經研磨顯出金銀花紋,使花紋與漆底達到同樣平度。

這種裝飾法,精細費工,材料高貴,而整個鏡面色調和諧,給人富麗優雅之感。

藝術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社會經濟環境改變也會對銅鏡的生產造成影響,漢朝滅亡後國家動亂,沒人有心思去梳妝打扮了,銅鏡的生產於是一落千丈。

到了「大唐盛世」,人們生活安定,愛美之心有了條件,對銅鏡的需求又重新高漲,經濟社會環境的改善使得銅鏡的工藝也隨之上了一個新的高峰,出現了螺鈿鑲嵌和金銀平脫等精美銅鏡。

唐:瑞獸葡萄鏡(內區為高浮雕,裝飾姿態各異的瑞獸,或蹲踞、或奔跑、或跳躍,並配以葡萄。

形體厚重,造型獨特,紋飾精巧豪華。

瑞獸葡萄鏡是外來文化和中國藝術相結合的產物。

唐代是在銅鏡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節點。

隋唐銅鏡開始在銅質的合金中加大了錫的成份,這樣銅鏡的質地就顯得銀亮,既美觀又適用。

在銅鏡的造型上,除了繼續沿用前代的圓形、方形之外,又創造了菱花式及較厚的鳥獸葡萄紋鏡。

並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吉祥、快樂的畫面應用到鏡上,如月宮、仙人、山水等。

並出現了題材新穎,紋飾華美,精工細緻的金銀平脫鏡、螺鈿鏡。

唐:騎獵紋菱花鏡(主紋為獵者騎馬射獵場面,馬姿雄健,獵手驍勇,生動地表現出狩獵的情景,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

到宋代後,除了繼承過去的圓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菱花形鏡以六葵花為最普遍。

它們的棱邊又與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較直,形成六邊形鏡。

此外還有帶柄鏡、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鐘形鼎形等多種樣式。

並出現了很多花草、鳥獸、山水、小橋、樓台和人物故事裝飾題材的銅鏡,還有素麵鏡,窄邊小鈕無紋飾鏡,這些題材都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此外,還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鏡和八卦鏡等。

北宋:孔雀蓮花紋鏡(鏡背裝飾兩隻孔雀,曲頸前視,口銜花枝,雙翼展開,尾屏修長,形象優美。

鈕座上下方裝飾蓮花荷葉紋,蓮花飽滿,荷葉搖曳,花蕊葉脈的描繪清晰可辨。

孔雀尾屏外側還點綴了翩翩舞蝶。

金代的銅鏡,從近幾十年考古發掘出土來看,其主體、紋飾也是十分豐富的。

雖然有不少是模仿漢、唐、宋各代的銅鏡做工,但也有一些別開生面的圖紋。

常見的有雙前鏡、歷史人物故事鏡、盤龍鏡、瑞獸鏡、瑞花鏡等。

金代銅鏡紋飾,一是仿造漢、唐、宋三代銅鏡的圖案;二是吸收了前者的紋樣,又創造出一些新式圖樣。

以雙魚鏡、人物故事鏡較為多見,特別是雙魚鏡、童子攀枝鏡最為流行。

遼:十字花紋方鏡(方形,主題紋飾為十字花紋,由四花瓣構成,中間有一圓珠紋,花瓣相交成為圓形圖案。

紋樣的設計構思巧妙,使之方中帶圓、圓中帶方,變化無窮。

元代銅鏡,多採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但紋飾已漸顯得粗略簡陋。

這時銅鏡有纏枝牡丹紋鏡、神仙鏡、人物故事鏡、雙龍鏡、「壽山福海」銘文鏡,素鏡、至元四年龍紋鏡等樣式。

明代有洪武年款的龍紋鏡及大明宣德年制銘文鏡(銘文在鈕上),還有明末起義首領李自成時創製的大順三年鏡(銘文在鈕上)。

可惜的是,到明代以後,銅鏡就逐漸被玻璃鏡取而代之了。

金:雙鯉紋鏡(鏡背飾雙鯉紋,鯉魚翻騰于波濤和飛濺的浪花中,魚身健碩,魚尾隨鏡緣內折翻轉,巧妙的形成弧形。

此鏡紋飾運用浮雕手法,鯉魚造型優美,細部精緻逼真,水波紋線條刻畫峻峭。

所以到了元明以後,銅鏡製作開始走下坡路,除傳統式樣外,雙魚紋、雙龍紋、人物故事如柳毅傳書等是較新穎的樣式。

但這時的銅鏡製作粗糙,較多的只有紀年銘文而無紋飾。

在這一時期,特別是明代,仿造漢鏡和唐鏡的風氣很盛,所仿銅鏡多數是漢代的六博紋鏡和唐代的瑞獸葡萄鏡,但作為仿品,銅鏡一般形體較小,紋飾模糊不清,已無漢、唐銅鏡的昔日光彩。

西夏:六字真言鏡(鏡背刻有一周西夏文,為佛教六字真言,系極為罕見的西夏文銅鏡。

到了現代,銅鏡隨著玻璃鏡的普及,就漸漸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像我們這一代銅鏡只在電視上看見過,以為銅鏡的效果也就100多像素,但其實古代的銅鏡打磨的非常光滑,照影效果和現代玻璃鏡幾乎差不多(這點真的很驚嘆古人的手藝),不過還是由於材質受限,照出來的形象都是偏發黃的。

也正是這一點瑕疵,到了明代以後,玻璃鏡開始盛行並逐漸取代的銅鏡。

元:戲曲人物鏡(採用鏤空透雕手法,舞台雕粱畫柱,表現了元曲的演出狀況。

請記住我的樣子

銅鏡一般由八個基本概念組成。

一是鏡形,就是銅鏡的平面形狀。

二是鏡面,就是用於照臉的一面。

三是鏡背,就是有花紋的一面。

四是鏡紋,就是鏡背上的紋飾。

五是鏡銘,就是鏡背上的銘文。

六是鏡鈕,在鏡背中央,可以手持或者穿繩。

七是鈕座,就是鏡紐的底座。

八是鏡緣,就是鏡子外圍的邊緣。

清:髹漆描金天仙送子鏡(採用髹漆工藝,紋飾描金而成,繪工精細,色彩濃重熾烈,為清代銅鏡中的上佳之作。

原配錫質鏡座,可以使我們了解此類鏡的使用方法。

如果要欣賞銅鏡,主要是看銅鏡背面的花紋。

從史前到春秋時期的銅鏡,基本沒有花紋,就算有也只是幾何紋。

然而到了戰國時期,銅鏡的紋飾一下子出現了十多個變種,如山字紋、禽獸紋、連弧紋、金銀錯紋等。

漢代銅鏡的紋飾顯得更加變化多端,各種紋飾複雜多變,但大多都和神獸紋或雲雷紋相關。

到了唐代以後,紋飾趨向寫實生活,一改以往「神怪刷屏」的局面,各種人物故事和吉祥的圖案,從銅鏡中我們可以體會每個時代的人們的真實情感!

作者:禪不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銅鏡可以如此的美麗

銅鏡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銅鏡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中的燦爛瑰寶,中國銅鏡素以「裝飾繁縟、製作精美」著稱於世。各朝各代對銅鏡藝術均有創造,古樸、靈巧、華麗、素雅,製作工藝更是各有千秋。

探知中華寶藏——銅鏡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銅鏡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下面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