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彭陽紅河流域考古調查發現大量新石器時代遺址和歷史時期遺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華社銀川5月18日電(記者艾福梅 盧鷹)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歷時一個月的寧夏固原市彭陽紅河流域區域系統考古調查成果斐然,共發現13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和10處歷史時期遺存。

紅河系涇河支流流域內分布著豐富的古代文化遺存。

據了解,此次考古調查由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8家單位於4月9日聯合開展。

圍繞「秦文化與西戎文化考古項目」課題,15名專家學者組成的調查隊採用全覆蓋地面踏查的方式,主要沿紅河上游最北側支流進行調查。

發現的13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主要分布在河流兩岸的二級台地及緩坡上。

調查過程中發現有房址、灰坑、窯址、墓葬、灰層等遺蹟現象。

房址多為窯洞式,窯室整體形制基本完好,部分殘留有白灰皮地面。

灰坑發現有袋狀、直桶、鍋底狀灰坑。

窯址殘留部分基本為煙道部分,窯室和操作間基本殘毀不存。

墓葬多為豎穴土坑墓,多被盜掘,地面上散落有人骨。

在上蔡潘家灣遺址中發現有仰韶中期的重唇口尖底瓶口沿、仰韶晚期的疊唇罐、內斜直口罐;在上蔡李兒河遺址中發現有紅黑雙彩的彩陶陶片;其他遺址中發現的多為齊家時期的刻劃紋雙耳罐、單耳罐等。

專家認為,這些發現對完善紅河流域乃至寧夏南部的新石器文物譜系具有重要意義,而大量齊家文化遺址的發現為研究齊家文化的發展和擴張提供了重要資料。

發現的10處歷史時期遺存中,遺址有7處,墓葬3處。

姚河塬兩周時期的遺址和墓地是此次調查中最重要的發現。

據介紹,調查隊清理了部分西周時期的灰坑和斷面,從採集的遺物來看,整個遺址區可能有先周、西周、東周三個連續發展的時空序列,先周、西周、東周遺址分別分布在姚河塬東南區域、南部和西南區域。

在馬鞍橋樑發現了大量盜掘墓葬,形制主要為帶豎穴墓道的直線型洞室墓,周圍發現人骨、繩紋釜、侈口束頸凸弦紋壺、大口繩紋罐等標準的戰國秦式陶器碎片,因而推測該區域當為一處戰國秦人墓地。

專家認為,馬鞍橋樑墓地距離戰國秦長城直線距離約15公里,當與秦人的擴張、秦長城的建立有著密切關係,對研究秦長城的防禦體系及秦與戎的關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寧夏文物考古所負責此次考古的馬強介紹,目前正在積極申請對這些新發現進行考古發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