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金牌展館 品人文廣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薈雅南州——明代廣東文人的藝術與生活」展覽入口處被布置成明代府邸入口的樣式,上懸「聖代真儒」匾額。 |
「薈雅南州——明代廣東文人的藝術與生活」展覽館裡,志願者給市民遊客講解。 |
鎏金銅瑞獸。 |
「薈雅南州——明代廣東文人的藝術與生活」展覽布置得很雅致。 |
清乾隆三清茶詩瓷碗。 |
劉焉玉衣(東漢),很可能為當時皇帝所賜。 |
登百步梯上越秀山鎮海樓看歷代茶具,到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對比2000年前西漢中山、南越兩王玉衣,再探秘有嶺南建築「活化石」之稱的陳家祠,到廣東省博物館觀賞「徽州民居」,對比廣州、徽州兩地民居古建築的三雕神工差異,領略同是廣東省博物館展示的600年前廣東文人風雅生活……
不遠遊就去博物館看展覽吧! 這個國慶長假,廣州文博展館精彩紛呈,記者巡邏盤點廣州文化展館,向市民展示幾道文化風景線。
即使不是看展,單單這些精品文博展館的建築藝術和奇妙的自然場景本身,都是這個國慶長假文化養眼的絕妙選擇,讓您流連忘返,樂趣無窮。
文/廣州日報記者黃丹彤、湯南
圖/廣州日報記者黃丹彤
廣東省博物館:
穿越600年看廣東文人風雅生活
推薦指數 ★★★★★
一個題為「薈雅南州——明代廣東文人的藝術與生活」展覽正在這裡熱展,置身其中感受一個插花沐竹的雅趣、古籍珍玩的雅鑒、以詩會友的雅集、以及登山臨水的雅興,仿若回到曾經風雅精緻的文化時代。
展場展示的廣東省博物館館藏逾百件明代藝術品,透過昔日廣東文人的日常生活的審美情趣,再現600年前廣東文人的「詩意的棲居」和審美情趣。
本次展覽在明代廣東文教昌隆、人文宣朗的時代背景下,描繪出文人們極盡藝術化的生活畫卷。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展現當時廣東文人畫家學習和借鑑的「吳門畫派」,館方特別挑選「吳門畫派」畫家、大名鼎鼎的蘇州才子唐伯虎的畫作參展。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中山南越淵源匪淺
推薦指數 ★★★★★
遠道而來的中山王與南越王在花城相會了,這裡玩的是一場歷史的大穿越,一個《中山王與南越王——河北漢代文物展》,可以滿足愛好比較的觀眾口味。
2200多年後,河北中山王、廣州南越王這一南一北兩位西漢時期諸侯大王,終於在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聚首。
漢代中山王陵墓出土的錯金銀鳥篆文銅壺、鎏金銅縷玉衣、彩繪陶器等在內的珍貴文物140件,與廣州南越王的絲縷玉衣等逾千件同館展示,讓觀眾領略大漢雄風、燕趙故地的風采。
值得關注是,漢代中山國與南越國的淵源匪淺,中山國是漢代北方的著名郡國,而南越國建立者武帝趙佗原籍就是河北真定,故鄉文化或許為南越國注入了幾分北方的慷慨豪邁。
南海神廟:
來最古老皇家祭海神廟看碑刻
推薦指數 ★★★★★
南海神廟又稱波羅廟,始建於隋開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22年歷史,為現今中國古代四大海神廟唯一保存下來面積最大、氣勢最宏偉的祭海神廟,亦是中國古代海外交通貿易史上的一個重要遺址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南海神廟現占地30000餘平方米,規模宏大,從中軸線計起由南向北建築有:海不揚波石牌坊、石華表、石獅、頭門、儀門和(復廊)、禮亭、大殿及昭靈宮等。
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都派官員到廟中舉行祭典,每祭必立一碑,有「南方碑林」之稱。
廟內現存碑刻45塊,最有看頭的是碑廊、唐韓愈碑、宋開寶碑、明洪武碑等。
廟內還保存有東漢大銅鼓、明代玉印、鐵鐘等文物,還有木棉樹、紅豆樹等古樹名木。
廣州博物館:
到越秀山鎮海樓
看歷代茶具
推薦指數 ★★★
儘管廣東是出了名的喝茶大省,但是整個大中華從南到北,先人對茶具卻頗有講究。
先秦的飲食器皿茶具,盛唐的金銀器皿茶具,宋代的茶瓶注湯茶具,乃至清代的蓋碗「沖茶」茶具……170餘件(套)先秦至現代極具代表性的茶具精品,以「杯盞事 品茶趣——中國歷代茶具精品展」為主題在這裡亮相,再現中華2000多年的飲茶文化和社會風尚。
本次展覽分「質樸無華——先秦兩漢六朝時期茶具」、「冰清玉質——隋唐五代時期茶具」、「雅俗清適——宋元明時期茶具」、「兼容中外——清代民初時期茶具」和「粵人品茗——閩粵沿海工夫茶」五個專題。
中華茶文化淵源流長,唐人「煮茶」愛金銀,宋人「點茶」好黑盞,清人「沖茶」喜蓋碗,2000多年的茶故事在這裡從頭說起。
先秦時,人們飲茶多為解渴藥飲,使用飲食器皿裝盛,並無專用茶具。
漢代後,為追求更多的樂趣,出現了專用的「茶具」。
從粗放式的大碗喝茶到細啜慢品式地飲茶,不同的品飲方式,不同的時代孕育出相應的茶具品類
繁多的茶具也為飲茶帶來了更多的樂趣,發展至今已成為一種氤氳沁脾的藝術和淺斟慢啜的生活方式。
陳家祠:
嶺南建築「活化石」
推薦指數 ★★★★★
122歲的廣州陳家祠薈萃了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被譽為「百粵冠祠」。
亦堪稱嶺南建築「活化石」。
曾經守護陳家祠長達30年的老館長李卓祺告訴記者,整座陳家祠固化飾件達284件之多,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磚雕41件、銅鐵鑄和壁畫13件,從陳家祠的木柱、屏門,到檐板、花罩,甚至於神龕,幾乎所有的構件都雕刻著中國古典故事圖案。
陳家祠首進中間是一道雙面鏤刻的木屏門雕竹圖,屏門背後是兩個木雕「福」字圖案,一左一右,互為倒寫。
福字書法十分奇巧,字體本身構成一棵造型奇特的古竹。
古人以斑駁蒼勁的老竹比喻陳氏家族創下的雄厚基業,而「竹」與祝福的「祝」諧音,昭示福氣滿盈。
陳家祠宛如一本民間故事大全。
無論是讀中國文化,抑或了解廣州地方習俗,都可以在其中尋找依據。
南越王宮博物館:
中國第一
「考古遺址公園」
推薦指數 ★★★★★
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已成為廣州城市中心區讀盡兩千年嶺南城市記憶的中國第一「考古遺址公園」,容納多項中國獨一:擁有年代最早留存最完整的中國皇家園林,隱藏秦始皇神秘造船工藝秘密,涌動著2000年不息的最深漢代磚水井,保存著廣州最早和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物證。
「曲流石渠」遺址蜿蜒180米,是中國年代最早、世界鮮有的保護完好的最早皇家園林。
按原貌1:1建成,為室外露天開放式的,形象再現了昔日王宮「茵茵垂柳,曲水流觴」。
秦代造船遺址發現於1975年,遺址現場就是當年的南海郡(相當於今天的省政府機關)。
遺址建造在黑灰色沉積黏土層上,即為當時的海灘上,共由3座平行排列、呈東北-西南走向的造船台。
每個船台各由枕木、滑道和木墩組成,以架承建造的船體。
船台東端有「橫陣」,表明已到盡頭。
1號船台南側是木料加工場地,2號船台是中心台。
「秦代造船遺址的發現,不僅是秦朝統一嶺南的歷史見證,更顯示了秦代高超的造船工藝,為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廣州秦代造船遺址:海上貿易的萌芽
廣州秦代造船遺址,如蒙塵的珍珠,一直湮沒在歷史紅塵中。1974年意外被呈現於世人眼前,從此揭開神秘的面紗。秦代造船遺址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所見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造船工場,也是秦統一嶺南...
中山王南越王千里來相會
一截30多公分、竹子粗細的傘柄,不但鑲嵌了綠松石、瑪瑙石,還在145平方厘米的面積上雕刻了35個人物和119隻珍禽異獸,巧奪天工!今日,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推出「中山王與南越王——河北漢代文物展」。...
解碼廣州 | 嶺南人怎能沒逛過這絕代雙博
圖/文 陳憂子第一次寫關於博物館的解碼帖,有種奇妙的學霸附體的感覺。作為一個歷史超爛的不合格文科生,南越王宮博物館和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是我在廣州三過而不入的地方之二,慚愧……這次有緣分一睹芳容,...
文化 | 看南越王墓、南越國宮署遺址 睹千年「海絲」風采
近期,由南方日報社、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民協和珠江文化研究會主辦的廣東十大「海絲」文化地理坐標初選出爐啦!近百家單位報名,30強成功入圍,廣州有五家入圍。而我們越秀區就有南越王墓和南越國宮署遺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