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鼻祖」唐青花和唐三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唐三彩器

簡稱唐三彩,唐代(618~907年)生產的用高嶺土作胎,施黃、綠、藍、褐等多種色釉燒制而成的低溫釉陶器物。

唐三彩是利用礦物質中的金屬氧化物的呈色機理燒制而成的,以氧化鉛為助熔劑,在釉科中適量加入銅、鐵、鈷、錳等物質作著色劑,在900℃溫度中銅的氧化物呈現綠色,鐵的氧化物呈黃或黃褐色,鈷的氧化物呈現藍色,錳的氧化物呈現紫黑色。

在這些釉色的基礎上又成功地燒制出橙黃、深綠、赭色、茄紫等色彩,反映出唐代多彩陶器是在單彩陶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唐三彩始燒於唐高宗時期,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是三彩器發展的頂峰時期,這時三彩種類繁多。

造型生動優美,釉色絢麗多彩、在長安、洛陽的唐墓中出土最多,江蘇揚州、山西、河南、甘肅也有出土。

天寶之後三彩器逐漸減少,唐晚期三彩器幾乎被瓷器所取代。

唐三彩的製作工序如下;一、選料,三彩器很注重造型和釉色,因此對胎料選擇不精,胎質中含有石英顆粒等雜質。

二、成型,用模製或輪制及捏塑粘接的方法成型、為掩蓋胎質精糙,突出釉色,往往成型後再罩化妝土。

三、素燒,將陰乾的坯胎用1000℃左右的溫度燒堅。

四、掛釉,按事前所設計的圖案調配釉料上釉。

五、低溫燒釉,各色釉藥在900℃溫度燒造過程中,釉汁熔融流動相互浸潤形成斑斕的色彩。

六、開相,在不著釉的陶俑頭部以朱塗唇、以墨畫出眉毛、眼睛、頭髮,增強陶俑形態的神韻。

唐代盛行厚葬,大小唐墓中出土三彩器甚多,反映出唐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據已發表考古資料分析,唐三彩的器物類別,如生活用品,主要有瓶、壺、罐、缽、杯、盤、盂、燭台、硯、枕等;模型,有亭台樓榭、仿木箱櫃、住房、倉庫、廁所、牛、馬車等;俑,有各種人物與動物,如貴婦、達官、男女侍、武士、天王、胡人及馬、駱駝、豬、羊、雞、狗等。

唐代陶塑藝術成功之作也多表現於三彩作品中。

如西安郊區鮮于庭誨墓出土的三彩駱駝載樂舞俑,是唐三彩中的佼佼者,造型獨特,釉色絢麗,人物形態逼真,是難得的稀世珍寶。

公元8世紀,唐三彩作為—種商品與越窯青瓷、邢窯白瓷一併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運往亞非各國,在印度尼西亞、朝鮮、日本、埃及等國家都出土有唐三彩。

9~10世紀朝鮮、日本、埃及等國也在唐三彩的啟發下成功地燒出了具有本國特色的精美低溫彩釉陶器如新羅三彩、奈良三彩等。

(見下圖)

唐代青花瓷

唐代〔618~907年)生產的白釉繪鈷藍彩紋飾的瓷器,即後代所謂青花瓷器。

瓷器上以鈷為原料的藍彩出現在初唐時期。

陝西禮泉唐太宗大將鄭仁泰墓出土的一件白瓷罐,罐蓋寶頂上有大片藍彩。

鄭仁泰卒於龍朔三年(663年),葬於麟德元年(664年)。

唐代重要的經濟貿易城市揚州唐城遺址陸續發現了大批唐青花瓷器殘片,出土的唐青花器物標本有碗、盤、壺、鍑、罐、枕等,碗類,一般口徑16~26、足徑3.8~12.5、高5~6、足高 0.4~0.6厘米。

造型特點是侈口尖唇或侈口翻沿圓唇、圓尖唇,還有碗口為四瓣花形、大多數腹體較淺,腹壁曲度很小,在揚州唐城遺址還發現一件碗,腹壁出現比較圓滑的折腰稜線,底部比較寬,圈足呈玉璧形。

有一部分圈足成玉環形。

盤類,都是翻沿圓唇,口沿成四瓣葵花形。

國家文物局揚州培訓中心發現一件青花盤殘片,花瓣口,內壁起凸稜線。

壺類、都是侈口短頸。

肩腹渾圓飽滿。

鍑類,只發現器形很小的一件,高6厘米,口微侈、圓唇,短頸,腹體扁圓,下承以三獸爪形足。

罐,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一件青花罐,形體較大,侈口翻沿,唇緣較厚,豐肩,下腹比上腹瘦,平底,足沿外侈。

唐青花的胎體都是白胎,用北方瓷土作為原料,胎骨厚重,質地偏粗,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大小不均勻的孔隙。

白度不高,都有泛黃泛灰等現象、成型工藝,主要用轆轤車以手工拉坯成型,技術相當熟練,葵口類器形的葵口是用刀削出來的,獸爪形足則是范印成型。

白釉白度不高,—般白中泛黃,質地較粗,透明度強。

石灰釉中氧化鈣含量在14%左右。

施釉方法用蘸釉法、內壁滿施,外壁有的足部露胎。

釉層薄,有流釉現象,玻璃質強,開細小碎片。

青花原料過去認為是波斯進口鈷料,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證明,這些鈷料是中國本土所產。

現已在河南、甘肅等地發現了作為銅礦附礦的鈷土礦。

繪彩方法大多數器物是釉下彩,但揚州唐城遺址發現的青花枕殘片藍色線條略微高出釉面,可能是釉上彩工藝。

紋飾內容包括圖案類:有點、線、流雲、靈芝形捲雲、如意捲雲、菱形方框、寶相花等;寫意或寫生花草;有卷草、花葉、五瓣小花、四瓣小花、復瓣團花、藤蔓等。

蟲魚類:一件碗的口沿殘片,在團花的上方畫一隻小蝴蝶;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珍藏的青花罐上畫有魚紋。

美國波斯頓博物館收藏的唐青花瓷器上畫人物形象。

(見下圖)

了解更多詳情加微信:1312758331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唐三彩的歷史意義

唐三彩(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1] ),中國古代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彩,...

陶瓷鑑賞專家張現峰:三彩之滄海桑田

唐三彩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彩,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然而三彩並非專指這三種色彩,中國文化中通常提到:一是太極,二是陰陽,...

解密陶瓷演變 通曉時代變遷

今天小編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從古至今陶瓷的演變歷史和特徵1.陶器的原料是黏土,黏土隨處可取,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2.陶器燒制的溫度比較低一般是800攝士度。3.陶器的密度小,吸水率較高。4.陶器...

唐宋元時期的早期青花瓷器

中國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唐代,唐代的鞏縣窯就開始使用含有鈷的藍釉彩來裝飾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製作還不成熟,而且隨著鞏縣窯的衰落還一度中斷。中國的青花瓷在唐宋開始萌芽,到了元代後期,由於國際上對青...

唐三彩的出土分布和工藝特色

從唐三彩的出土量來看和考古學家的分析,在唐代唐三彩的產量很大,隨著考古事業的發展,這些年來相繼發現了河南鞏縣(今鞏義市)大、小黃冶村窯唐三彩窯址、陝西銅川黃堡鎮窯址、河北內丘的邢窯和四川省邛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