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蘭亭序》真跡今何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蘭亭序》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
《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於生死無常的感慨。
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
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並以真跡殉葬入昭陵.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180餘座,主要有長孫無忌、程咬金、魏徵、秦瓊、溫彥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齡、孔穎達、李靖、尉遲敬德、長樂公主、韋貴妃等墓,還有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等15人之墓。
上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了徐懋功(李勣)、尉遲敬德、程咬金、張士貴、鄭仁泰、長樂公主、韋貴妃等40餘座陪葬墓,遂建成了占地面積53畝,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陳列面積2000平方米,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的昭陵博物館。
《新五代史·溫韜傳》:「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
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
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
鍾、王紙墨、筆跡如新。
韜悉取之,遂傳民間。
惟乾陵,風雨不可發。
」《舊五代史·溫韜傳》:「唐諸陵在境者悉發。
」《資治通鑑》亦載,「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之殆遍。
」
乾陵保住不被盜掘之身,要感謝奇異的天象。
宋人程大昌《考古編》中稱,「史載溫韜概發唐陵,獨乾陵不可近,近之輒有風雨。
」就是說,在盜掘乾陵時,出現了極為反常的天象,狂風驟雨閃,電雷鳴,怕遭報應的溫韜被嚇跑了。
溫韜給中國帝王陵帶來的破壞是災難性的,不可逆轉的,許多珍貴的文物讓其給毀了。
所以史學界、考古界都認定,溫韜是中國盜墓史上危險最大的一個盜墓者,有千古之罪。
唐太宗李世民死後,把《蘭亭序》等眾多珍貴的名家書畫真跡作為陪葬品,帶進了昭陵。
搞笑的是,不通文墨的溫韜在把一批書畫作品帶出昭陵後,看上的卻不是價值連城的書畫作品,而是裝裱在外的華美綢緞。
他讓手下將上面的綢緞全部撕下來,而把作品扔了。
史學界推測,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從此不再出現,可能就是讓溫韜給撕毀了。
但讓人不解的是,在溫韜逐一登記的盜得寶物中,卻無此貼。
後世學者抱著一份美好的心愿,希望《蘭亭序》在武則天的乾陵內,果真如此,真乃中華文化之大幸。
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在哪裡?最有可能在這位帝王陵墓裡面!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國歷史上也湧現出了許多大聖一般的人物。比如,孔子是是文勝,關羽是武聖。要說書聖是哪位,肯定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了!王羲之最傑出的書法作品就是《蘭亭序》...
《蘭亭序》真跡真的陪葬唐太宗了嗎?
唐太宗李世民遺詔中要求將《蘭亭序》枕在腦袋下面,要永遠擁有這件摯愛的寶貝。昭陵(唐太宗陵墓,位於今咸陽市)被合上的那一天,《蘭亭序》就作別人間,沉入地底,陪伴李世民度過千年長夜。直到現在,很多人...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下落:曾被李世民騙走,唐昭陵被盜時沒發現
王羲之,官至會稽內史、右軍將軍,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被譽為書聖。他曾經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同宰相謝安等舉行風雅集會,寫《蘭亭序》以記錄這次雅集。《蘭亭序》為天下書法家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