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復博物館,80%的藏品都曾是「地攤貨」 ,都是馬未都」撿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馬未都
本版圖片為資料片
導讀:在收藏界,馬未都算是一指大師,一來是收藏大家,二來應該是撿漏大家。
談到馬未都,我們更要談到觀復博物館!觀復博物館,80%的藏品都曾是「地攤貨」 ,都是馬未都」撿破爛「來的!大家就先來看看觀復博物館的簡單介紹吧!
進到博物館內,傳統回字形的展覽形式將陶瓷館、家具館、工藝館、油畫館和門窗館收進上下兩層,一眼望不穿。
據說這展廳內80%的展品,都是當年玉淵潭東門早市的地攤貨。
當年的地攤和現在可不一樣,那時候,上百萬的鈞窯瓷器都是在這地攤上擺著的。
雖然展品眾多,但觀復博物館卻不是靠出賣展品維持收支。
6個展館,已被冠名多個。
董事會、理事會和會員制,以及進門參觀的50元門票,成為博物館的資 金來源。
在博物館的商品部,文物的周邊衍生品也逐漸成為博物館的資金支柱。
也難怪別人辦博物館賠錢,馬未都卻在杭州、廈門、深圳陸續開設分館。
在博物館裡兜轉一圈,出來竟瞧見那隻曾登上馬未都多本著作的名貓「白拖拖」在門前的空場上曬著太陽。
館主幾度出書,封面上都有他和幾隻撿回飼養的流浪貓的合影,足見一代收藏大家的小情趣。
鎮館之寶 件件大來頭
要說博物館,肯定有它的鎮館之寶。
在觀復博物館裡,鎮館之寶可不止一件。
五類展品,每類都有一兩樣主人愛不釋手的寶貝。
一進家具館,一張紫檀畫桌擺放正中。
畫桌是古代文人最重要的家具。
紫檀畫桌由於材料昂貴,歷朝歷代都被社會重視。
而這張紫檀大畫桌,面板寬度達98厘 米,是已知紫檀畫桌中最寬者。
早年為電影《圓明園》的導演李翰祥的心愛藏品。
李翰祥導演視若拱璧,臨終前一日託付於館主。
於情於物,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價值。
再往裡走,右手邊的一組展品頗似太和殿內御座前布置。
無論西番蓮紋八方香幾、還是五屏風象首腿寶座,都沒座前這一對七重檐寶塔珍貴。
此塔原置清宮何處,目前尚無從查考。
2003年冬,此寶驚現蘇富比香港三十周年拍賣會,馬未都以350萬元拍得。
當時參拍的各國藏家都不看好它們,一被買下後,馬上又都 後悔,提出願以更高的價錢收購。
以上的這些都離不開馬未都先生的努力!
從「破爛王」到一位很接地氣的大收藏家!
如今提起古玩界的大玩家,我們自然想起了馬未都。
馬未都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規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
在古玩界已經有一定的影響力。
1996年10月,在馬未都的奔走下,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終於獲准成立。
它是國內第一家成立私力博物館。
2008年的百家講壇的《馬未都說收藏》更是讓他被人廣為熟知。
也成為了中國古玩界的第一號好代言人。
這時的馬未都已經有上億的身價。
新婚的彩電都不要了就拿去買「寶貝」,還不知馬老的夫人當時是作何感想的..想來,收藏這件事,是要花費不小代價的,該出手時就出手,過了這一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1997年,馬未都創辦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我的館藏內容豐富,品種多、面積大,在私人博物館中我是最認真去做的,是不是第一,觀眾自有公論。
」
為收藏文物,馬未都可是一擲萬金,他希望自己的博物館:不但帶給主人精神愉悅,而且承擔著普及文物知識、豐富百姓生活、追尋失落傳統文化的社會責任。
馬老認為,文物是人類文明的坐標,對文物的認知程度和對文化的重視程度標誌著一個民族發展的水平。
觀復博物館—乾隆御窯瓷器精品
這些,無一不展現出馬未都先生的決心!
從「破爛王」到大收藏家,馬未都非常謙虛,他認為自己最大的生存優勢是:沒有家學、沒有淵源,因而也就沒有框框,這是他取得成功的一大秘訣。
「買了還想買是收藏家,買了就想賣是投資者,收藏家與投資者實際上也就這點差距。
」
馬未都說:「人的一生應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物質上的追求溫飽的趨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也是一種社會動力;第二重是趨名,希望心情愉悅,表現為精神上有所寄託;第三重是靈魂上的修行,追求內心的平靜與超脫。
」有些人就將收藏藝術品當做一種修行,馬未都希望自己也能達到這種境界,至少要像豐子愷所說的處在坐二望三的「二樓半」。
與王國維的三境界差不多是一個意思: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第三境也。
我們完全可以將馬老的話這樣理解,收藏如同人生,需經歷漫長而不同的階段,急不來,解決了溫飽再想精神層面上的,再然後是靈魂上的奧義...只肯解囊3、5萬想納入傳世籽料古玉,一下子邁入館藏級、大師級,這個確實太難。
而對於收藏之勢,馬未都似乎非常看好:「收藏是一個話題,社會上天天會有,用以吸引百姓的眼球,挑動百姓的內心,但凡稍有心動就會解囊。
」
馬未都是一位很接地氣的大收藏家,並非傳統的「皇家國院」出身,從地攤上10元一個的清三代瓷碗,到價值連城的古玉古畫,他碰瓷幾多,撿漏幾多,豁得出去,也捨得銀子,勤快跑腿逛園子逛地攤,修得一雙火眼金睛,最重要的是:他有決心,很堅定,知道自己要什麼,額外,他正好還懂得從現代收藏利益至上的洪流之中抽身清醒——收藏,到了一定的時候或者說階段,就要注重靈魂上的修行。
小編微信:18602051176
大師馬未都也曾因為他人掌眼而被如此對待...
從「破爛王」到大收藏家,馬未都非常謙虛,他認為自己最大的生存優勢是:沒有家學、沒有淵源,因而也就沒有框框,這是他取得成功的一大秘訣。「買了還想買是收藏家,買了就想賣是投資者,收藏家與投資者實際...
80%的藏品都曾是「地攤貨」-破爛王馬未都
導讀:在收藏界,馬未都算是一指大師,一來是收藏大家,二來應該是撿漏大家。談到馬未都,我們更要談到觀復博物館!觀復博物館,80%的藏品都曾是「地攤貨」 ,都是馬未都」撿破爛「來的!大家就先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