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習俗一一喪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農村亡人為大,老人去世後一般都要經過嚴格和隆重的喪葬儀式,才能入土為安,否則被認為是對亡人的大不敬,會遭到報應的。

現在我來說說河南省中牟縣南鄉的喪葬習俗。

一:倒頭紙。

老人去世前,嫡系子孫必須守到床前聆聽遺言和教誨,稱為「送老」,在確認老人升天后,子女們把準備好的衣服稱「壽衣」給老人穿上,老人壽衣有沿用古式的(跟戲裡的服飾差不多),有現代式的,男人也有穿中山裝,戴鴨舌帽,或尼子大衣等,鞋子在我見過的有布鞋或皮鞋。

把老人衣服穿戴好,用杆草(穀子杆)或秫桔平捕於堂屋門裡,先逮著一隻雞,有長子掿住雞脖不能鬆手,一直把雞掿死,叫「引魂雞",其實也是供品。

把老人屍體移至上面叫「停喪」,蓋上被子,有家族中長者指導,將準備好的三斤四兩草紙點燃,一直燒到頭門大路上,口中要不停念著老人走好,意思是送老人到天國一路走好,子女們再回到靈前放聲大哭,這叫燒「倒頭紙"。


​二:把訊。

孝子們經過幾十分鐘的悲痛後情緒己穩定下來,到了料理後事的時侯了。

在農村紅白喜事中,家族執事或紅白理事會的人開始於安排喪葬議程,第一件事就是派一族人找懂陰陽五行的人(有找道士)"打秧狀",「打秧狀"主要是問亡者的魂魄去向、時間、位置,確定出魂日。

孝了要根據時間按排,到紙貨店訂製「馬拉轎車」(用若干種彩紙糊制而成)。

等到出魂時把老人魂魄請上車送至天國。

扎紙貨。

就是給去世的老人紮上住的房子、院落、金山銀拱、彩電、冰箱、搖錢樹、侍男侍女等。


​​

把「打秧狀"的人打發走,家裡人就開始「把訊",起實「把訊」就是訃告的意思,孝子和執事或理事會經過協商把出殯日確定下來,按排四人到東南西北去通知家族的親戚們通知一遍,到那天全部都來把喪祭祀亡人,現在人都用手機通知方便多了。




三:入殮。

一般情況下老人去世家人會提準備好棺材,突出死亡的會臨時打制一俱棺材,或者都"人生終點站"買一俱棺材,人活著時人們稱棺材為「大棉襖」棺材的規格常見的是「三、四、五」或「四、五、六",意思是棺材的底為三或四寸厚,邦為四或五寸厚,頂板也就是天板為五或六寸厚,材頭板上要畫或刻福字,一般都是用黑色油漆,未成年人都不用漆了,都是凈板入土。

家人把棺材抬至停屍旁,打開天板。

先鋪,一般有地位的家庭會把棺材內部空間裝飾一下,家人把事先準備好的裖子鋪在底部,叫鋪金,在裖子上放七張黃裱紙,對角而放,每張紙上放一枚銅錢,把枕頭放在材頭,鋪好後家人用白布撕成條從死者身後穿過,有兩人負責拉緊,兒子抱頭,其它人抱角,同時離地,平穩放在棺材內。

然後在死者口中放入一枚銅錢或珠子,女主事把準備好的兩串餅放在死者的左右手中,這叫"打狗餅",再經過家人整理後把一條黃色的被子蓋上,這叫蓋銀,把天板抬上合好向前推一寸左右,入殮就結束了。

在入殮時娘舅家的人也要在場,他們要看一下去世的老人穿戴是否合適。

入殮結束後擺放供品,點上長明燈。

不過現在都實行火化了一切都從簡了。


四:孝衣。

孝布為白色布匹。

孝衣也叫孝帽,分白色、藍色、紅色,兒子輩戴白色、孫子輩的要孝布上綴上藍色標記,曾孫要綴上紅色標記,不論男女都按這種規矩。

在我們這裡男孝子簡單,有兩種孝布,​一種是四方形的,對角拆起戴在頭上,一種是長條形的不等,至親貴賓要長七尺,寬一尺。

女婿要用孝布系腰。

兒子都要用孝布按鞋樣復在鞋面,叫「縷鞋"。

女孝是女兒、姪女、孫女、外甥女要穿孝衣。

也是按顏色區分輩分,也要「縷鞋"、系褲腿、系腰、折臉,孝衣披在身上要麻系腰,叫披麻戴孝,現在都省事了,買來不同顏色的被罩或床單代替。


五:祭祀。

也叫「家祭"。

燒罷"倒頭紙」後,家族執事或理事會和事主商量出殯日,有三天出殯的叫"排三埋",五天出殯的叫"排五埋",七天出殯叫「排七埋"​,年輕的人去世一般按"排三埋",老人去世按「排五埋"。

未成年人是不出當天要埋葬的。

我們這裡最長也是按"排五埋"。

還有個活動叫「忌七",夫妻去世一人按七天一「忌日",兩個人都不在世按六天一「忌日",一直過夠十個"忌日",「忌日"這天逢是初七、十七、二十七是要"澆七」的。

老人去世到落葬這幾天,親朋好友街仿鄰居都會帶上燒紙、鞭炮、花圈、花籃、香燭來弔唁的。

我們這裡最隆重的是落葬前天晚上,叫「家祭"。

晚飯前所有族人和親朋都會來幫忙。

搭建靈堂,找來樂隊,又稱「響器",一般都是一班或者兩班樂隊,好不熱鬧,也表達子女對老人的孝心。

個別還有請歌舞團的,但是請歌舞是不提倡的。

理事會的人負責打制出殯和祭祀用的物品,「哀杖"是用秫桔子裹上不同顏色的紙,用剪刀剪成穗狀,紙張分成白、藍、紅三種顏色。

跟戴孝一樣按輩分拿上,「哀杖"是岀殯或"家祭」時用的,晚飯前還要「安神",「安神」是說先去世的老人,"家祭"前是要把老人的靈位請回家中,一同受晚輩們祭拜的。

如果一位老人去世,大家就在執事的主持下磕頭祭拜也算「安神"。

祭拜是有序的,先直系親屬,兒子、女兒、兒媳、女婿、孫子、孫媳、孫女等,再就是娘舅家人,再朋友、家裡族人等祭拜。

祭拜禮有"二十四拜"、"懶九叩"、"尖咀五「等。

祭拜中還要傳香柱、傳燒紙、傳酒。

如果娘舅家人祭拜,孝子要培祭還禮。


​五:殯葬:
​(1)打墓和搬槓。

這個人群都是村上的壯勞力,因為棺木較大太重,再者這些人都避邪。

打墓的人八個負責挖墓穴,在事主、風水先生、娘舅家人的指導下進行,因抬棺木用的大架需要十六人抬,就在找個人,這搬槓。

事主對打墓搬槓的人很敬重,吃飯時要另外加菜,還要敬酒,樂隊還要吹唱。

(2)摔老盆。

是用泥土燒制而成,在盆的底部鑽個眼,等棺槨抬至大門外,在娘舅的指導下把盆摔碎,父死用左手,母死用右手摔碎。

摔老盆都是長子摔,沒有兒子的有姪子摔碎,據說是繼承的意思。


​。

(3)路祭。

靈匛抬出院外,在大街上進行路祭,路祭的禮數有「二十四拜"、「懶九叩"等過程跟家祭一樣,這裡就不多說了。

有兒子、女兒、女婿等祭拜。

所有孝子要手拿哀杖大哭
​。

(4)轉靈。

棺槨抬至大街,路祭結速就開始轉靈,這個角色是由樂隊主演,棺槨前放一張八仙桌,樂隊一字排開,五至六人表演,吹笛的領頭後面跟差捧笙,打鑔的,敲梆子的,象舞龍搖擺,圍著棺槨轉「8"字,神出鬼沒,很有意思。

(5)落葬。

打墓搬槓的人如狼似虎氣吞山河,將棺槨放至墓穴,這種形式據說會嚇倒陰氣,如果陽氣不足棺木會更沉,打墓搬槓的會按照風水先生的指導,找出一個山向,也就是風水學中的二十四向其中的一個山向放好,放好搭橋布(連接夫婦二人棺木用的),把「打秧狀"的瓦片放在棺蓋上,就開始封土。

封土後在墓冢前面把哀杖左右斜插好,紮上花圈,把扎的紙貨燒掉就結束了。


大家對我們這裡的喪葬習俗有何看法和建議?歡迎友友們在評論區展開討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註上善若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駐馬店習俗之喪葬習俗

【喪葬習俗】 老人之喪歷來為頭等大事,老年病危即通知至親好友,一旦病故立即向親友報喪。鄰里親友攜祭品前往弔唁。主家設席招待。舊時喪葬習俗甚為複雜,新中國成立後提倡喪事簡辦,送祭品改為送花圈,弔唁...

農村白事跪拜的規矩你知道嗎?

百事孝為先,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注重禮節特別是儒家和道家!白事禮儀的誕生以來是帶著美好的祝願的,分為送終,報喪,入殮,守鋪,擱棺,居喪,弔唁,接三,出殯,落葬,居喪。

淺談池州喪葬習俗

在池州民間對死人的禮節尤其認真。但喪葬之禮,繁瑣至極。這裡介紹的一些習俗,有不少封建迷信的影響,我們要批判地吸收其中尊敬老人、寄託哀思、教導後人等有益的內容。一、喪前準備 只要家中有老人,都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