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習俗之喪葬習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喪葬習俗】 

老人之喪歷來為頭等大事,老年病危即通知至親好友,一旦病故立即向親友報喪。

鄰里親友攜祭品前往弔唁。

主家設席招待。

舊時喪葬習俗甚為複雜,新中國成立後提倡喪事簡辦,送祭品改為送花圈,弔唁儀式改為追悼會。

殯葬舊俗漸被打破。

停喪:人將「落氣兒」(意即死亡,或稱「咽氣」「斷氣」)時,抬入正房當門兒左側靈箔上,頭朝外,穿齊「送老衣」(另有叫「裝老衣」),洗腳穿鞋襪,兒女日夜守候,以求斷氣時「得繼」(亦有人死後才換上「送老衣」的)。

「咽氣」後腳纏麻批「絆腳索」,口含「噙口錢」,臉上蓋「蒙臉紙」。

頭前置供桌,上放香爐、水果、長明燈、「供靈雞」(死者大兒或大女將活雞搦死、拔毛、不開膛、輕煮、插筷),有的還放熟麵條、「刀頭肉」(豬肋肉,淡水輕煮後交叉插筷)等,桌前放盛紙灰的瓦盆,稱「老盆」。

盆底由死者晚輩每人錐一孔。

正陽一帶將臨終所穿內衣換下扔於房頂,3 天后取下燒掉。

其他縣則將換下衣、被、靈箔扔於村外荒僻處。

公職人員死後屍體大多停放醫院太平間或自家居室。

燒紙放鞭,舉家痛哭,向親友逐家報喪。

停喪的時間根據情況而定,一般死者的年齡越大,停喪的時間越長,但都是單數,一般 3 天,也有 5 天或 7 天的。

報喪 :親人故去之後,要立即安排親族或朋友,或自己親自通知所有的親朋。

過去,在通信不發達的時候,一般要安排幾個人步行或騎自行車一個個到親朋家中去通知。

隨著通信日益發達,電話在城鄉日益普及,大多由死者的子女或家屬電話通知各位親朋好友,農村通常仍是安排人報喪,電話通知被認為失禮。

弔唁 :親戚朋友在接到報喪的通知後,便會陸續到現場弔唁死者。

如果是親戚,一般會在接到通知後立即來到現場,向死者親屬致以問候,要以「節哀順變」等話語來安慰死者的親屬,同時,會贈送挽幛、花圈、燒紙等,並會拿一些錢給死者親屬,以示慰問。

並且會跪在靈前燒紙點香、痛哭,此後,便留在事主家中幫忙處理一些細碎雜務。

一般的同事或朋友,大多出殯(火化)前幾天或在出殯(火化)當天入殮前去弔唁,他們多是集體到來,向死亡鞠躬致哀,向主人表示慰問,並送主人一定數額的錢,稱為「隨禮」。

如果不能親自到現場的,也可以讓其他人捎給主人。

很多情況是由一人將大家的錢收下來,用一張紙將每位同事送的錢數寫上,到主人家後,將錢和所記紙張一起交給主人,這種稱為「湊份子」。

「份子錢」由幾元、幾十元漲至幾百元甚至更多。

20 世紀 60、70 年代倡導以追悼會形式向死者致哀,禁用管弦鼓樂。

20 世紀 80 年代起,鼓樂盛行,除年少急死者外,年老病喪(當地稱「喜喪」)大多請鼓樂吹奏,甚者請三四班對吹對唱,常逗觀者鬨笑。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有的搭過街靈棚,圖虛榮,講排場,顯氣派,張揚數日。

戴孝 :死者晚輩按不同輩別穿戴不同孝衣孝帽,幔不同白鞋。

直系兒女(俗稱孝子、孝女)、兒媳腰腿束麻,日夜守靈。

親友攜幛子、紙、炮、煙、酒、肉、禮金等來弔唁,孝子(或孝女,下同)下跪施禮,放鞭迎接。

給親友發白布「吉利」,20 世紀 70、80 年代後,一般給前來弔唁的親友發朵紙疊的白花。

對死者晚輩親戚發孝帽。

出殯之前忌穿孝進入他家宅院,而且,頭上的孝布從眉頭向後漫過,兩端垂於身後,腦後用麻紕將孝布繫著。

出殯之後,孝布則要盤在頭上,而不能再垂於身後。

過去,子女要為父母戴孝 3 年。

自20 世紀 70 年代始,首先開始於城市,將原來的孝布孝鞋改成戴黑紗或在黑紗上用白布條拼成「孝」字,2000 年前後,大多佩戴從專門經營喪葬用品的店鋪買來的鐵質或塑料的「孝」章或黑紗。

守靈 :老人去世,子孫要為死者守靈。

老人去世後,一般要在幾天之後殯葬或火化。

在死者停喪的幾天內,子女或孫輩要為死者守靈。

守靈時,子女或孫子孫女們在日夜守在靈前,接待前來弔唁的親友,不時點燃紙錢,哭喊死者。

要讓靈桌上的長明燈和老盆內的香火一直燃燒,還要防止貓狗雞等動物靠近靈床,一直守到死者入殮出殯。

入殮:20 世紀 80 年代,政府號召火葬,農村仍沿舊俗,屍體裝棺土葬。

公職人員推行火葬,對私自土葬者,死者單位不付給喪葬費及遺屬撫恤金。

火化當日上午,死者親友攜花圈、紙、炮、幛子、錢等參加弔唁,並送死者到火化場殯儀館舉行追悼告別儀式。

送喪車隊奢簡不一,有的儘量從簡,有的排長龍、過鬧市、顯榮耀。

追悼會大多由死者單位主持,領導致悼詞,眾人戴白花,行鞠躬禮,向遺體告別。

土葬仍沿舊制,死者屍體大多放置 3 日,有放 7 日者。

死者娘家人或岳父家人被尊為上賓,每步驟必請應允。

棺內鋪黃色紙、布,稱「鋪金」。

孝子將死者蒙臉紙、噙口錢、絆腳索除去,給其凈面後抬入棺內。

蓋白色單布稱「蓋銀」。

隨葬衣物用品放於屍體兩側。

死者娘家人或岳父家人查驗後,全體親友列隊繞棺觀瞻遺容,蓋棺「釘扣」。

入殮後,行孝人員再到壓魂處「起魂」。

20 世紀 90 年代後期,平原地區各級政府強制推行殯葬改革,不論城鎮農村,屍體一律火化,違者重罰。

死者由孝子或親友抬上公用靈車,至火化場殯儀館舉行追悼告別儀式。

骨灰或寄存縣火化場骨灰堂或由孝子捧回家中。

農村一般將骨灰裝棺入殮,也有將骨灰盒置入砌好的墓穴,水泥板蓋頂,封土。

骨灰入殮仍「鋪金蓋銀」,孝子將骨灰撒成人形或將骨灰分裝衣褲內作仰臥勢,隨葬物品放兩側,死者娘家人或岳家人驗後蓋棺「釘扣」。

出殯 :出殯前,親友燒紙行跪拜禮。

行禮者在鼓樂伴奏、「禮向」(也有稱「禮先兒」,即主持人)指點下輕步緩踱,拱手作揖,三跪九叩,有的二十四叩、三十六叩,甚或七十二叩。

出殯時間一般在午前或午後,忌正晌午時。

出殯起棺,鞭炮鼓樂齊鳴,銃聲震耳。

送殯者按不同輩分執不同「哀杖」。

孝子摔「老盆」(一般由孝子頂盆,舅家人代摔)、扛柳幡、捧靈牌或遺像,兒媳掂飯罐(俗稱「噎老罐」)走在棺前,除個別沿舊俗「夫婦不相送」外,大多夫(或婦)與其他親友跟棺行進。

中途停歇,親戚施禮金「封子」邀鼓樂「傳靈」吹唱。

若死者親生父母、祖父母在世,棺上必置一把秸草,意命短夭亡,草卷而葬。

孕婦忌送葬上墳。

埋葬 :不入祖墳墓地另選新墓地者,在新墓地周圍插彩旗(留有出入門口),稱「拔新塋」「另拔塋」。

有的請「陰陽先兒」看墓地。

墓地選好後,出殯前孝子到墓地挖第一鍬,再跪叩求人「開壙」,平輿縣稱「打井」。

墓坑多取東南─西北或西南─東北方向。

若死者與配偶合葬,遵循女葬上位,男居下位。

棺木「下壙」後鳴炮奏樂,封土。

靈牌、噎老罐、麻批隨置墓坑。

哀杖、柳幡插於墳側。

葬畢,送殯者回主人家院,忌中途入他家或自家。

至主人家門口,各掐一塊饃入口,而後主人開宴招待。

飲酒忌划拳。

祭奠 :棺木入土當日傍晚,兒媳提飯上墳「點湯」,次日照時行此。

第三日上午死者子女、兒媳、族家晚輩上墳供餃(水餃數與亡者歲數同)焚紙哭祭,添土「圓墳」,並帶禮品到死者娘家或岳父家墳地鳴炮、燒紙祭奠,稱「謝孝」。

死後第六日,家人到墳上燒「一七」紙,「二七」「三七」各隔六日燒紙哭祭一次,謂之「前三七燒六上」,「四七」不祭,「五七」紙燒在死後第三十五天。

「五七」是較隆重的哭祭,稱為「待五七客」,一般會在死者死亡當月內舉行。

死後百天、周年及每年清明節、「十來一兒」再祭。

有的在「五七」之日焚紙樓、紙電器、紙「搖錢樹」、紙桌椅、紙僕人等,花費上千元,顯示「孝敬」,求得自慰。

死者之家三年內忌貼紅對聯,以藍紙白字門聯寄託哀思。

汝南一帶在親人死後第一、二、三年春節分別貼黃、綠、紫色紙質對聯,平輿一帶順序相反,分別貼紫、綠、黃色紙對聯。

公職人員骨灰或寄存火化場骨灰堂或葬於火化場統一砌築的自購墓穴,也有運回老家土葬者。

骨灰寄存骨灰堂者每逢祭日,家人將骨灰盒捧出,在殯儀館附近公共祭壇,按死者屬相將骨灰盒入位,擺祭品、焚紙香、放鞭炮,哭訴悼念。

祭畢,骨灰復寄存。

骨灰葬於自購墓穴者,其祭奠活動沿土葬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客家人土葬習俗 關於土葬要注意哪些事

土葬:即將屍體埋於土中的一種葬式,始於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中期,它普遍流行於世界各地的民族中。在中國採用土葬或以土葬為主較多。土葬一般包括以下程序。1停屍點燈守靈:親人亡故,將屍體安放在氈房的右上...

孔聖人的故鄉-山東濟寧地區的傳統喪葬禮儀

濟寧境內傳統喪葬禮儀繁雜,主要有停靈、弔孝、入殮前的初步料理、入殮、出殯、祭奠、持服等過程及活動,其中不乏封建迷信色彩。按此治喪主要適用於老人的亡故。有些貧苦之家雖也遵循,但其中有些程序從簡。停...

農村白事跪拜的規矩你知道嗎?

百事孝為先,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注重禮節特別是儒家和道家!白事禮儀的誕生以來是帶著美好的祝願的,分為送終,報喪,入殮,守鋪,擱棺,居喪,弔唁,接三,出殯,落葬,居喪。

河南喪葬都有什麼講究?

眼下便是清明,是一個祭祀的大日子,人們多去掃墓,或者回鄉去祖墳燒紙,告慰祖先。對於孩子們來說,這個時節也是踏青郊遊的日子,三五成群,沐浴春風。自從周代開始,便有在清明這一天祭祀祖先的傳統,這一傳...

運河沿岸的殯葬習俗

舊時德州實行土葬,禮俗相當繁雜,重於婚嫁之禮。倒頭。俗稱咽氣。病人垂危之際,為他梳頭、洗臉、穿好壽衣,抬到靈床上,靈床搭在正房堂屋的明間。壽衣一般里外單棉三至五套,有的多達十三套,女的戴鳳冠或首...

殯葬的起源與過程含義

昨日發文講解了一下徐州豐沛地區殯葬中賓客的禮儀,一讀者給小編留言說想了解一下殯葬的禮儀與含義。今天小編就整理髮布了這篇文章,本篇文章就不局限於地區了,各地殯葬方式因人文習俗的差異不盡相同。還是那...

當大事——豐縣喪葬風俗全景記錄(第三章)

老人去世後,直系親屬要立即換穿孝褂子,主要參加喪禮的人均需按親疏遠近分送相應的孝服,本地俗稱「撕孝帽子」。死者的兒子、兒媳和女兒頭戴口袋式束頂孝帽,用白繩系住,帽側用線釘著一撮棉花,男左女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