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望城譚家墳山墓群:140多件隨葬器物見證楚人南擴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考古部門發掘,長沙市望城區譚家墳山墓群日前出土了140多件各類隨葬器物。

專家分析,這些出土文物,見證了楚人當時經營和開發湖南的歷史。

望城區譚家墳山墓群,是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點。

今年2月底啟動考古發掘,目前已發現古墓55座,其中大多數是戰國時期的墓葬,現已完成40座古墓的發掘工作,出土了鼎、敦(duì)、壺等一批仿銅陶禮器、陶器。

這個陶鼎的作用相當於現在的鍋,頂蓋上的彩色紋飾還依稀可見;這個好像兩個香爐扣在一起的陶器就是敦(duì),用來裝糧食和乾菜;這個像花瓶一樣的就是壺,用來盛酒。

這次發掘工作中,鼎、敦(duì)、壺大量出現,成為當時陪葬的「三件套」。

陶器均為軟陶,並不是能夠使用的硬陶。

長沙考古研究所館員 趙今:(體現)文明是一種進步的,沒有很大量的用實用器具去陪葬,逐漸簡化為精神領域的一個東西。

此次發掘還出土了少量金屬器。

這扇戰國時期的「四山字紋」銅鏡,保存相對完好,甚至可以照出影像。

這34枚貝殼一樣的東西,是楚國的金屬貨幣——蟻鼻錢,錢幣上雕刻著鬼臉花紋,也叫作「鬼臉錢」。

長沙考古研究所館員 趙今:楚國是水鄉,當時用貝幣的情況比較多,因為貝殼的產量會比較高。

專家介紹,古墓出土的文物,可見證楚人經營和開發湖南,是沿洞庭湖、湘江下游逐步向南推進,開疆拓土的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長沙發現見證楚人南擴的戰國墓葬

新華社長沙6月3日電(記者 劉良恆)記者從湖南長沙市文物考古部門獲悉,湖南譚家墳山一批戰國墓葬近期得以重見天日,目前已清理完畢的墓葬共出土各類隨葬器物140余件,為楚人從長江以北向南擴張的過程提...

湖南辰溪黃土坡古墓群出土7把戰國青銅劍

記者從湖南省辰谿縣黃土坡古墓群考古發掘現場獲悉,該處編號為M31的戰國古墓中出土1把完整青銅劍,同時還出土有壺、豆、鼎等5件陶器。至此,始於今年7月底的黃土坡古墓群考古發掘,共出土7把戰國青銅劍...

益陽枇杷樹山墓群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穫

益陽枇杷樹山墓群位於益陽市赫山區桃花侖東路原益陽市軸承廠內。因益陽市中央華府項目建設需要,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益陽市文物管理處、赫山區文物管理所對工程紅線範...

固原發現「人面獅身」石雕像

系寧夏首次出土國內鮮見在固原隋唐墓發現石質「人面獅身」像。11月3日,隨著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連通工程暨固原市原州區南郊水廠及總管工程考古發掘完工報告完成,一批珍稀文物浮出水面。其中,在古墓中...

桃源發現戰國古城 采菱城墓群

湖南日報1月26日訊(記者 李國斌)在桃源縣,有一個戰國古城采菱城遺址。記者今天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該所專家近期在采菱城遺址附近發掘了15座古墓,出土漆木器、彩繪陶、兵器等一批珍貴文物。...

長江中游史前毀器葬

[編者按]本文原載於2014年9月出版的《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5期。本號獲作者授權轉載全文。如有引用,敬請參閱原刊物。邱詩螢(中正大學博士生)壹 引 言喪葬禮儀,關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