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枇杷樹山墓群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益陽枇杷樹山墓群位於益陽市赫山區桃花侖東路原益陽市軸承廠內。

因益陽市中央華府項目建設需要,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益陽市文物管理處、赫山區文物管理所對工程紅線範圍內的枇杷樹山墓群進行了全面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

目前已發掘墓葬86座,其中以戰國晚期墓葬為主,共有82座。

另有六朝墓葬1座、宋代墓葬2座、明代墓葬1座。

枇杷樹山墓群已出土陶器、銅器、鐵器、琉璃器等文物400餘件(套),取得重要收穫。

現將戰國楚墓簡要介紹如下:

益陽枇杷樹山墓群地理位置示意圖

枇杷樹山墓群全景

發掘區局部航拍

益陽枇杷樹山墓群墓葬分布示意圖

一、墓葬形制

枇杷樹山墓群已發掘的82座戰國墓葬其類型可分為A型(寬坑)墓、B型(窄坑)墓、C型(狹長型)墓三類。

A型墓 15座。

一般長大於寬,部分墓長寬尺寸差別較小接近正方形。

墓底寬度一般為140厘米以上(不含140厘米),無帶二層台特徵墓葬。

M27 長方形豎穴土坑墓。

方向265°。

有盜擾痕跡。

墓口長2.7米、寬1.6-1.72米、深2.38米。

距墓口2.2米處有亞字形棺痕,長2.36米、寬1.24米,兩頭超出寬度約0.1米。

墓底有兩條枕木溝長1.74—1.76米、寬0.24—0.4米、深0.1—0.2米。

隨葬器物均位於棺木內一側,包括陶敦2件、陶鼎2件、陶壺2件、陶豆2件、陶勺1件、銅鏡1件、銅劍格1件、漆皮痕跡1處。

M27及出土器物

M31 長方形豎穴土坑墓。

方向10°。

墓口長2.59-2.6米、寬1.4-1.46米、殘深1.05米。

距墓口0.78米處有棺木痕跡,長2.3米、寬1.18米、厚約0.1米。

邊箱內長2.1米、內寬0.26米。

隨葬器物基本位於邊箱內,包括陶壺2件、陶豆2件、陶鼎2件、陶敦2件。

M31

B型墓 39座。

長度均大於寬度,墓地寬度一般大於86厘米,小於或等於140厘米,其中帶二層台特徵的墓葬1座,帶頭龕特徵的墓葬1座。

M17 長方形豎穴土坑墓。

方向330°。

墓口長2.8米、寬1.28—1.3米,殘深0.86—1.04米。

距墓口0.64-0.8米處有棺痕,棺痕長2.4米、寬0.74—0.82米、厚約0.1—0.14米。

有頭廂,頭廂與棺痕同寬,內長0.3米。

墓壁豎直,墓內填原坑網紋紅土。

頭廂內隨葬器物,包括陶鼎1件、陶壺1件、陶敦1件、陶豆1件、陶盤1件、陶勺1件、陶匜1件、殘銅器1件。

M17

M17出土器物

M34 長方形豎穴土坑墓。

方向60°。

墓口長2.6米、寬1.1-1.15米、殘深0.63米。

距墓口0.44米處有棺木痕跡,長2.26米、寬0.74-0.78米、厚約0.12米。

頭廂內長0.36米、內寬0.52米。

墓壁兩側各有兩條枕木溝槽痕跡,寬0.2-0.24米、高0.2-0.3米、深入墓壁約0.04-0.08米。

隨葬器物均位於頭廂處,包括陶鼎1件、陶敦2件、陶壺1件、銅戈1件。

M34

M34出土器物

C型墓 28座。

墓底寬度小於或等於85厘米,較狹長,其中帶二層台特徵的墓葬為12座,帶頭龕特徵的墓葬6座。

M20 長方形豎穴帶頭龕土坑墓。

方向160°。

墓口長2.3米、寬0.7-0.75米,殘深0.4-0.5米。

頭龕與墓坑同寬,內長約0.2米。

隨葬器物均位於頭龕內,包括陶鼎1件、陶盂1件、陶壺1件。

M20

M20齣土器物

M30 長方形豎穴帶頭龕土坑墓。

方向150°。

墓口長2.1-2.12米、寬0.61米、殘深0.5米。

頭龕與墓壙同寬,進深約0.14米。

隨葬器物位於墓葬頭部近頭龕處,包括陶鼎1件、陶敦1件、陶壺1件、陶豆1件。

M30

M30齣土器物

二、出土遺物

枇杷樹山墓群目前發掘戰國楚墓82座,9座墓未出隨葬品,其餘73座墓出土陶器、銅器、鐵器、琉璃器等370餘件(套)。

其中,陶器有鼎、敦、壺、盂、高柄豆、矮柄豆、勺、匕、匜、罐、杯、盤等。

初步分析可分為仿銅陶禮器和日用陶器兩種不同組合,其中仿銅陶禮器組合以鼎、敦、壺組合為主。

銅器有鼎、鏡、劍、劍格、劍首、箭簇、戈、刮刀、砝碼、天平、帶鉤等,銅禮器基本不見,僅M3出土一件殘鼎。

鐵器很少,僅M2、M18、M41等3座墓有出土,鏽蝕嚴重,可辨器型鐵插。

玻璃器較少,僅M3、M13出土有珠。

玉器僅M21出土有玉珌。

M61:5陶鼎

M61:8陶敦

M61:2陶壺

M61陶器組合照

M76陶器組合照

M74陶器組合照

M60:1銅戈

三、初步認識

枇杷樹山墓群位於益陽市區東北部,以北1.5公里為兔子山遺址。

《漢書·地理志》記載:「縣在益水之陽,故名益陽。

」2013年,在配合基本建設的考古發掘中,於兔子山遺址發掘16口古井,其中11口井中出土戰國至六朝時期簡牘13000餘枚。

其中9號井所出的簡牘為戰國楚及秦代益陽縣的政府文書檔案。

有5枚簡中出現「益陽」二字,除一枚秦簡外,另外四枚為楚簡。

兔子山簡牘的發現證實該遺址屬於戰國以降益陽縣治所在。

益陽市區範圍內歷年發掘清理過2000座左右戰國至秦代的墓葬。

在兔子山遺址周邊曾先後在桃花侖陸賈山以及赫山廟、羊舞嶺一帶發掘過大量楚墓,分布最為密集。

研究證明,這些墓葬可與楚秦時期益陽縣治所在相匹配。

同樣,枇杷樹山墓群共分布有楚墓100多座(本次預計發掘楚墓90餘座,1983、1991年益陽市文物部門曾發掘過11座),該墓地墓葬基本上是以小型墓為主,也基本不見出銅禮器的墓。

根據墓葬形制及出土遺物,參照《益陽楚墓》《益陽羅家嘴楚漢墓葬》《益陽黃泥胡楚墓》等可初步斷定枇杷樹山墓群楚墓的年代為戰國晚期,文化內涵以楚墓為主。

因此,枇杷樹山墓群是一處以埋葬平民為主的墓地,應是當時生活在縣城中的楚國部分中下層居民的歸宿之地。

枇杷樹山墓群的發掘對於研究楚秦時期益陽縣治以及益陽地區楚墓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學資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湖南益陽枇杷樹山發現大量楚墓

新華社長沙5月24日電(記者阮周圍)近日,記者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在對益陽枇杷樹山墓群的考古發掘中,目前已發掘墓葬86座,其中戰國晚期楚國墓葬82座。另有六朝墓葬1座、宋代墓葬2座、明代...

淮南錢郢孜墓群古墓群考古揭秘喪葬習俗

鳳凰安徽8月29日從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獲悉,為了配合高鐵工程建設,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人員對淮南錢郢孜墓群前期勘探發現的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始於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

考古專家發掘盛樂古城周邊墓葬60多座

昨日,記者從內蒙古考古研究所獲悉,今年4月至今,已發掘盛樂古城周邊墓葬60多座,出土器物100餘件,為研究和林格爾盛樂古城的歷史沿革、文化分期等相關問題提供了一批翔實可靠的實物資料。

河北宣化發現戰國墓群 距今兩千多年

記者從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文保所了解到,這個區文物工作者近日在大東門外燃料公司院內綜合樓工程進行文物調查勘探時,發現一處距今兩千多年、由18座墓葬組成的戰國墓群。宣化文保所副所長寇振宏介紹說,目前...

固原發現「人面獅身」石雕像

系寧夏首次出土國內鮮見在固原隋唐墓發現石質「人面獅身」像。11月3日,隨著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連通工程暨固原市原州區南郊水廠及總管工程考古發掘完工報告完成,一批珍稀文物浮出水面。其中,在古墓中...

湖南漢魏墓群2016年最新考古情況

2016年1月,受長期降水的影響,藍山五里坪漢魏墓群的發掘工作主要是清理湘江源皮具廠工業園(下稱為皮具廠)西側已布設探方內的表土,並用二分法對區域內的十餘座橢圓形封土堆進行了解剖。封土堆下多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