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黃冶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鞏義窯址為2006年6月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包括站街鎮的黃冶唐三彩窯址和北山口鎮的白河瓷窯址。

黃冶窯址位於鞏義市市區以東5千米的大、小黃冶村,計發現窯爐10座,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形制,皆依地勢而建,平面形制近似馬蹄形。

作坊遺蹟5處,其中1處窯洞式作坊坐北向南,由前室、中室和後室三部分組成。

在前室和中室內分布有5個轆轤坑、3處練泥池。

通過發掘,我們對黃冶窯的創燒、興盛到停燒的發展過程有了較全面的了解。

不同類型器物套燒、摞燒並用

第一期為隋代,是黃冶窯的初創階段。

出土遺物不多,以青釉瓷為主,白釉、黑釉瓷極少。

本期出土的青釉四系壺和各種青釉碗,胎體厚重,釉色青中泛黃,常見有淚痕現象。

第二期為唐代早期,是黃冶窯制瓷業生產與發展的重要階段,出土遺物較豐富。

器物以日常生活實用器為主,裝飾手法以白釉、黑釉瓷為大宗,醬釉、青釉、茶葉末釉瓷不多,黃釉、三彩陶製品極少。

黃冶窯二期單彩、三彩缽

第三期是黃冶窯燒造業的鼎盛時期,產品的種類和數量大增。

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第三期前段為盛唐(684—756年),仍以白釉瓷為大宗,但三彩類陶製品明顯增多,黑釉瓷趨於衰退,白釉藍彩和綠釉、黃釉、藍釉亦為這一時期的重要裝飾手法之一。

第三期後段為756—840年,這一時期白釉、黑釉瓷減少,製作工藝也較粗糙,瓷製品趨向大眾化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

三彩類陶製品以及貼花、印花裝飾更加豐富。

三段後期A型爐

第四期為唐代末年(841—907年),是黃冶窯的衰落階段。

精美的白釉瓷和三彩製品相對減少,生活實用的小型器類和玩具占主導地位,器形的製作不甚講究。

新出現執壺、半絞胎貼面枕、擂缽和仿金銀器類器物等,為年代判斷提供了參考依據。

本文由田媛摘編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日本奈良文化財研究所編著《鞏義黃冶窯》一書「結語」第二節,內容略有調整。

978-7-03-048119-1

本報告是2002~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合作對鞏義市黃冶窯址進行了四次考古發掘的考古發掘成果。

此次發掘共出土完整或可復原的瓷器、釉陶器、素燒器、作坊具和各種窯具5000餘件,陶、瓷製品和素燒器80餘萬片。

出土遺物中既有大批早已被人們熟知的黃冶窯典型產品—唐三彩,還出土一些不為人們確定的產品,擴大並豐富了我們對黃冶窯的傳統認識。

【版權申明】本文為科學出版社考古訂閱號——科學出版社賽博古(spkaogu)原創發布,轉載請保持內容及公眾號相關信息的完整!

科學出版社賽博古(spkaogu)

科學出版社考古分社訂閱號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本書內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安陽相州窯瓷器的特徵和探討

河南省北部的安陽,隋唐時稱相州。歷史上生產瓷器的情況,文獻記載甚少。自1929年在安陽小屯村殷墟遺址中,發現隋仁壽三年(603年)卜仁墓,墓中出土了幾件瓷器,這裡的瓷器才初步為人所知。建國前在...

關於由唐三彩演進的唐青花問題

關於由唐三彩演進的唐青花問題王紅五 筆者在揚州博物館目睹了揚州唐城遺址出土的唐青花瓷片(見照片一),以及私人收藏的同一件器物上的三塊唐青花瓷片,和出土於隋唐大運河汴渠段收藏於安徽淮北隋唐大運河博...

探秘汝窯發現三十年,走近清涼寺窯之真相

文獻記載,汝窯供御皇室,燒造極短,工藝精良,傳世罕見。北宋末年,隨著金兵南下、宋室南渡,存世僅僅20多年的汝官窯旋即銷聲匿跡,成為歷史疑案。1985年10月,在鄭州舉行的中國古陶瓷學會年會上,葉...

新農業綜合體思維模式下的鞏義歷史(五一)

(一)黃冶三彩窯址黃冶三彩窯址目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大、小黃冶村,分布於黃冶河兩岸,總面積約23萬平方米。黃冶三彩窯址始燒於北朝,發展於隋,盛於唐,式微於宋、金。早期...

唐宋元時期的早期青花瓷器

中國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唐代,唐代的鞏縣窯就開始使用含有鈷的藍釉彩來裝飾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製作還不成熟,而且隨著鞏縣窯的衰落還一度中斷。中國的青花瓷在唐宋開始萌芽,到了元代後期,由於國際上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