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業綜合體思維模式下的鞏義歷史(五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黃冶三彩窯址
黃冶三彩窯址目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大、小黃冶村,分布於黃冶河兩岸,總面積約23萬平方米。
黃冶三彩窯址始燒於北朝,發展於隋,盛於唐,式微於宋、金。
早期生產青瓷,隋代開始生產白瓷,唐代主要生產白瓷,另外還生產黑釉、黃釉瓷、三彩瓷。
三彩瓷是鞏義窯址的一大亮點。
鞏義黃冶三彩窯址始燒於北朝,發展於隋,盛於唐,式微於宋、金。
早期生產青瓷,隋代開始生產白瓷,唐代主要生產白瓷,另外還生產黑釉、黃釉瓷、三彩瓷。
三彩瓷是鞏義窯址的一大亮點。
歷史上關於唐三彩的產地,一般有西安、洛陽、揚州三地說,但目前發現窯址的,僅洛陽一地。
鞏義窯址發現的白瓷,胎質堅細,潔白瑩潤,其薄胎白瓷呈半透明狀,質優者可與明清景德鎮脫胎白瓷相媲美,為研究中國白瓷的起源與發展提供了實物資料。
《新唐書·地理志》中有關於河南府貢白瓷的記載,「開元貢白瓷」,其產地很可能就是今天的鞏義窯址。
鞏義窯址還有可能是青花瓷的發祥地。
關於青花瓷產地的研究,歷來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鞏義窯址的考古發掘資料表明,在中晚唐時期地層和灰坑內清理出不少白釉點畫藍彩的鈷藍彩釉瓷器標本,為青花瓷的起源、創燒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重要的是在晚唐地層內出土的青花瓷與揚州唐城遺址和「黑石號」沉船上發現的三件青花瓷時代一致。
從而,再次推動了我國青花瓷器的研究向更新更深領域發展。
鞏義黃冶三彩窯址目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十一五」期間重點保護的全國100處大遺址之一,也就是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近幾年的「重點工程」。
關於鞏義窯址的名稱,此前文物界也沒有統一的稱謂,除了黃冶唐三彩窯址因為研究、發掘得比較早,名稱比較響以外,其他的名稱還有鞏義瓷窯址、鞏義瓷窯遺址、鞏義三彩窯址,也有專門針對某一部分的名稱,如白河瓷窯址、小黃冶、大黃冶窯址等。
2006年,國務院在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將以上名稱進行合併,統一定名為「鞏義窯址」。
[1]
窯址發現
黃冶唐三彩窯址發現於1957年。
1976年,河南省博物館與鞏縣文物保護管理所配合農田基本建設對該窯址進行首次試掘,面積25平方米。
200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鞏義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合作,配合鞏義市交通部門修建焦鞏黃河大橋至310國道連接線工程發掘,面積950平方米。
2003—2004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文物研究所、鞏義市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組隊,發掘面積1040平方米。
截至目前黃冶唐三彩窯址共發掘面積2015平方米。
窯址出土
黃冶唐三彩窯址的地層堆積一般厚4米左右。
最深的達6米以上,包含了漢、隋、唐、宋元四個不同階段。
黃冶窯的主要遺蹟有:窯爐、作坊(轆轤坑、練泥池、釉料坑)、淘洗池、沉澱池、陳腐池、水井、道路、墓葬、灰溝和灰坑等。
出土遺物以三彩製品為主,器形有盆、碗、盤、豆、碟、盂、杯、罐、缽、爐、燈、水注、凈瓶和三彩俑類陶塑、范模製品兔、龜、蛙、馬、羊、狗、獅、虎、象、駱駝、子母猴、車等。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白釉、黑釉、醬釉、黃釉瓷。
[2]
學術價值
黃冶唐三彩窯址的學術價值是:
(一)過去對黃冶窯的認識僅限於調查和小範圍的試掘。
通過近年來較大面積的發掘,找到了燒制唐三彩的窯址,揭露出的淘洗、沉澱、陳腐池和作坊布局井然有序。
出土的大量精美三彩器半成品和各類窯具,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二)出土了一大批完整和較完整的白釉、黑釉、黃釉瓷器標本,尤其是出土的不少精美瓷,如貫耳瓶、爐、罐、缽等大件器物,對《新唐書·地理志》中關於河南府貢白瓷的記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儘管文獻的依據與考古證據還不充分,但這無疑為唐「開元貢白瓷」產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
(三)關於青花瓷產地的研究,歷來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
從近年來唐三彩窯址的考古發掘資料證明,在中晚唐時期地層和灰坑內清理出不少白釉灑點畫藍彩的鈷藍彩釉瓷器標本,為青花瓷的起源、創燒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重要的是在晚唐地層內出土的青花瓷與揚州唐城遺址和「黑石號」沉船上發現的三件青花瓷時代一致。
從而,再次推動了我國青花瓷器的研究向更新更深領域發展。
由此可見,黃冶窯址不僅是研究唐三彩的重要窯口之一,同時也是研究河南白瓷和青花瓷起源的重要窯口之一。
黃冶唐三彩窯址(唐·鞏義市站街鎮大小黃冶村)
保護範圍
1l區:西至山根,東至黃冶河,南到劉全武家南牆,北至劉林隸北牆(150×450平方米);2區:東至山根,西至站白公路,南到孫真廟南牆,北至高鋁瓷廠北牆(200×500平方米);3區:東至站白公路,西至山根,南到小橋,北至影劇院北牆(200×300平方米)。
建設控制地帶南到拜台南300米至汪寨村,北到隴海鐵路橋,東、西兩面均至山根。
(二)歷史的遺失——: 沒有瓷器的現代鞏義
當代陶藝
當代陶藝是當代陶瓷藝術的縮略詞,當代陶藝是指1980年代-1990年代以後,在當代科技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特定環境中,以陶瓷材料為媒材,以當代藝術或主流美術的美學和創作觀念為元素的一種雕塑形式為主體的新穎藝術。
範疇定義
陶藝一種陶瓷材料,工藝技術與美學觀念相結合的,兼跨著容器和雕塑,實用性和非實用性,傳統陶藝和現代陶藝,當代陶藝,工藝美術和主流美術的不同範疇的的藝術。
習慣上陶藝一般是指與傳統陶瓷相區別的現代陶藝或當代陶藝,在英文中陶藝稱為Clay Art, 陶瓷藝術稱為Ceramic Art。
當代陶藝的廣義範圍不僅包括一切以陶瓷材料為主要媒材,創作主題含有對個人或社會文化關注與訴求的,體現時代風貌的各種非傳統的非實用性陶瓷藝術品;同時也包括體現新穎材料與工藝的採用或突破, 體現個性化,時尚設計觀念或美學理論的體現的實用性陶瓷藝術品。
工藝區別
工藝美術或稱工業設計的陶藝與主流美術是當代陶藝兩大範疇。
工藝美術與主流美術,或稱純美術兩者具有以下幾點區別::工藝美術的陶藝主要以時尚設計理念為前提,,以實用型,器皿類陶瓷製作為主,製作過程注重工藝材料的完美;;主流美術的陶藝以主流美術的創作觀念為前提,
非實用性的雕塑類陶瓷為主;創作過程中追求個人感情,社會訴求等觀念的表達;工藝美術的陶藝以顧客與市場銷售為生產前提,一般為批量生產形式;主流美術的陶藝以個性美學觀表達為藝術創作動機,一般是單件或有限數量的製作。
製作方法
通過拉坯、手築、壓模或注漿等不同手段,藉助各種工具, 運用不同的裝飾手段,,釉色和燒成方法,陶藝作品可以達到許多豐富多變的造型、色澤和效果,甚至仿製各種物品的質感和肌理效果。
陶藝還可以稱為是繪畫和雕塑相加的藝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
陶瓷化學及電腦控制的電窯逐漸普及,以及陶藝的材料價格低廉,製作方便等各種因素,陶藝正在迅速發展,並成為一種普及教育的藝術學科吸引了許多美術專業工作者和業餘愛好者。
1950年代以來,伴隨著陶瓷材料科技的發展,
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已開發國家許多藝術家將陶藝與現代美術或主流美術相結合,以美術與技術相加的視覺藝術形式。
現代陶藝經歷了抽象表現主義,極少主義,超現實主義,超級現實主義,怪怖藝術,波普藝術,後現代主義等流派,並在1980年代步入了多元繁榮的階段。
陶瓷藝術因此由傳統手工藝發展成為一種普及的美術與手工藝教育,習慣上稱之為現代陶藝。
一般認為現代陶藝的時間應為1950年代至1980年代之間。
當代陶藝是現代陶藝在時間上的延續,故國內外都有將兩者合稱為現當代陶藝的例子,但藝術形式與內容卻不盡相同。
在全球化與電子時代的影響下,當代美術多元化的帶動下,世界各地的陶藝家們不斷探索,挑戰材料,工藝與觀念的極限與處女地, 衝撞傳統藝術的邊界線。
他們運用各種機械設備,工具以提高製作工藝水平,嘗試不同的肌理效果,研究新穎的泥土配方,運用電子軟體計算釉料配方,運用電腦三維設計製作,燒成方法等層出不窮。
不重複前人,不重複自己,多媒材,裝置藝術等等,,不少陶藝家甚至不斷地衝撞著前衛藝術的領域。
景德鎮落馬橋元青花考古遺址:昔日「幽藍」神采再現
景德鎮,因陶瓷手工藝而活色生香千年,歷史遺存豐厚。隨著文化遺產保護開發意識的深入人心,那些塵封多年的記憶,又一次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展現在人們面前。星星點點的陶瓷碎片在歷史延續的文脈中淬火重生,泛出...
青花瓷發源地河南鞏義窯址出土大量唐代瓷片和瓷器
新華社鄭州10月30日專電(記者桂娟)考古人員日前在我國隋唐時期重要窯址——河南鞏義窯址保護控制地帶內,新出土數以萬計的唐代瓷片和大量基本完整或可復原瓷器,為鞏義窯址瓷器生產提供了新的研究對象和...
鞏義正和紫荊城親和園A區古墓群發掘獲得重要收穫
內容摘要:本次發掘出土的唐代雙鳳蓮花銅鏡以及三彩(和白釉)瓷罐、藍釉單彩瓷杯等,為研究鞏義地區白瓷和三彩的製作工藝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和依據,特別是藍釉單彩瓷杯的出土為研究唐青花瓷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
唐三彩的出土分布和工藝特色
從唐三彩的出土量來看和考古學家的分析,在唐代唐三彩的產量很大,隨著考古事業的發展,這些年來相繼發現了河南鞏縣(今鞏義市)大、小黃冶村窯唐三彩窯址、陝西銅川黃堡鎮窯址、河北內丘的邢窯和四川省邛鄴...
唐青花的產地及歷史:三彩
◎唐青花的產地馮先銘先生於1978年在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時,曾在馮平山博物館考察了唐青花三足釜。當時他撰文說,據說該瓷器1948年出土於河南洛陽,胎釉特徵與鞏義窖的產品。無獨有偶,...
唐宋元時期的早期青花瓷器
中國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唐代,唐代的鞏縣窯就開始使用含有鈷的藍釉彩來裝飾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製作還不成熟,而且隨著鞏縣窯的衰落還一度中斷。中國的青花瓷在唐宋開始萌芽,到了元代後期,由於國際上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