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 墳頭添新土寒衣祭祖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像 江南(雲陽士子)

舊時,每逢農曆十月初一這天,昆明的鄉村市井民眾,都有祭祀祖宗的習俗,有家祭的,也有墓祭的,還有祭新墳的,以示對祖先的孝敬。

由於特別注重祭奠祖宗,和為長輩亡靈墳頭添土,送寒衣儀式,因此民間就把這一天稱為「祭祖節」、「寒衣節」,也稱「十月朝」、「冥陰節」、「鬼頭日」等。

十月初一祭祖添墳土,送寒衣燒寒衣,在昆明早就成為市民憑弔已故親人的風俗和傳統祭祀節日。

由於時下的日曆或通勝,很少登載這類祭祀日期,導致不少人認為「寒衣節」也就是「下元節」,其實它們是不同的節日。

《辭源》釋說:下元「節日名。

舊俗以陰曆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而寒衣節則是十月初一,兩者不在一天。

所以,我想在這裡有必要提醒大家,今年的寒衣節為丁酉年、辛亥月、己酉日,即公元2017年11月18日。

由於十月初一也是冬季第一天,標誌著此後氣候漸漸嚴寒。

因此,昆明居家女主人會將親手縫製的,準備過冬的寒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

如果這天的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寒衣棉褲,女主人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

男人們則必須在這一天去打理火爐、煙筒。

完後,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

昆明人厚道,甚至表現得有些杞人憂天了。

他們竟然會當心已故冥間祖先靈魂缺衣少穿。

於是在這一天祭祀時,首先就必須給祖墳添上新土,意為給地下祖宗保暖。

另外,除了奉獻上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貢品外,還有樣不可缺少的特殊貢物,那就是「冥衣」。

昆明人一般是用彩色紙做成寒衣,在這一天帶到墳前燒掉。

燒寒衣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的這種做法叫作「送寒衣」。

記得過去,十月初一當天,在昆明郊區的村民家裡,都會很認真的準備貢品,一般是在上午進行。

等家人把貢品都張羅好後,就會打發小孩到村街子上的土地廟,買一些祭新墳用的五色紙,請幾匝冥幣、香箔等備用。

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

因距離墓地不遠,晌午吃過飯,把鍋台收拾乾淨了,叫齊了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祭祖去了。

到了墳前,由家長率領兒孫為祖墳添新土。

添土不用筐簍,要用衣服兜著,兜的土越多,寓意著家族人丁越興旺。

在進行拜祭時,先要焚香點蠟,把用五穀做的紅米飯、糯米糰、蕎粑粑等熟食品擺好了,然後一家人輪番逐個下跪磕頭。

接著家長會在墳頭畫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冥衣等置於圈內,點火焚燒。

同時,還不忘在自家的墳旁另畫個圓圈燒紙,救濟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以及路過的野鬼,以免他們窮極生惡,搶走自家祖先的貢品衣物。

祭祀儀式完畢後,在炮仗的爆炸聲中,一家人有說有笑地回家。

至今,昆明許多家庭,還保持著十月初一「上大墳」或「上小墳」這一祭拜祖宗的習俗。

和大多數的傳統節日一樣,「寒衣節」也有自己古老的傳說。

最出名的要數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故事了。

據民間傳說,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就被抓去服謠役,修築萬里長城。

秋去冬來,孟姜女千里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禦寒。

誰知丈夫卻屈死在工地,還被埋在城牆之下。

孟姜女悲痛欲絕,指天哀號呼喊,感動了上天,哭倒了長城,她找到了丈夫屍體,用帶來的棉衣重新妝殮安葬。

由此中國大地上就產生了一個「送寒衣節」。

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

每逢這些日子或其它一些死者的紀念日,人們總要為亡者燒紙錢、燒冥幣,以禮鬼神。

人們相信,紙錢就是死者另一個世界裡的錢幣,好像多燒一些紙錢,死者在那個世界裡才會有錢用。

屆時,參與祭祀者,將白紙剪成銅錢形狀的紙錢,或拋撒於野外墓地,或焚化給死者,民間一般將此稱為撒紙、燒紙等。

人們普遍改為以紙寓錢祭靈,其實就是一種對死者的悼念。

關於燒紙習俗,還有一個傳說。

東漢,蔡倫發明出紙來後買賣很好。

蔡倫的嫂子慧娘就讓丈夫蔡莫向蔡倫學習造紙。

但蔡莫造的紙質量不好賣不出去,二人很著急。

後來慧娘想了一個擺脫困境辦法。

某天半夜,慧娘突然因急病而死。

蔡莫傷心欲絕,悲哀不已,就在慧娘的棺材前邊燒紙邊哭訴:「我跟弟弟學造紙,不用心,造的紙質量太差了,竟把你氣死了。

我要把紙燒成灰來解心頭之恨。

」 他燒完一疊,又抱來一疊接著燒,燒著燒著,突然人們聽見慧娘在棺材裡喊:「把門開開,我回來了。

」這可把人們嚇呆了。

把棺材打開後,慧娘裝腔作勢地唱道:陽間錢能行四海,陰間紙在做買賣。

不是丈夫把紙燒,誰肯放我回家來?

慧娘唱了很多遍說:「剛才我是鬼,現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

我到了陰間,閻王就讓我推磨受苦。

還好丈夫送來了錢,就有許多小鬼幫我,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

三曹官也向我要錢,我把全部的錢都送了他,他就開了地府後門放我回來了。

」蔡莫裝作糊塗:「我並沒有送錢給你啊?」慧娘說:「嗨!你燒的紙就是陰間的錢。

」這樣一說,蔡莫又抱了幾捆紙,要燒給父母。

在場的人們一聽,都以為燒紙對冥間亡靈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自己也是好處多多,就都來向蔡莫買陰間紙錢。

慧娘慷慨地把紙送給鄉親們,並交大家做成冥幣,用來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

慧娘「還陽」之事,一傳十,十傳百,遠近的鄉親都來買蔡家的紙。

不到兩天,積壓的紙被搶購一空。

由於慧娘是在農曆十月初一還的陽,因此後人就把十月初一,當成了上墳燒紙祭祀祖先的一個法定吉日,以示對祖先的懷念。

現在,寒衣節祭拜,因地區不同,全國各地送寒衣的習俗也有差異。

比如昆明由於因大量移民進進出出、來來往往的關係,對燒寒衣習俗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對現在寒衣節習俗,昆明人不再只是單燒寒衣了,而是「燒包袱」。

人們把許多冥紙、寒衣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然後將裝有冥幣寒衣的「包袱」燒給亡者。

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當然,農曆十月初一,各地根據情況,也不完全都過祭祖節或寒衣節,有些地區是不過十月初一的。

比如雲南彝族就有十月初一祭牛王的習俗。

相傳,祭牛王這一習俗起源於春秋的秦國。

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樹,梓樹忽然化為一頭牛。

秦文公令人追殺。

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沒有上來。

人們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

「怒特」是高大健壯、威風凜凜的公牛。

這樣的公牛,在雲南彝族的心目中,還有著驅疫辟邪、保護牛類的功能。

最有意思的是,昆明有「男怕初一,女怕十五」這樣的說法。

這是因為陰曆十月初一,是陰間的喜慶節日,民俗稱:十月朝、祭祖節、祭鬼節、送寒衣節、授衣節。

路人送寒衣,逝者過節日,生者忙祭祀。

所以,昆明有老輩子迷信,自古認為陰曆十月初一出生的男孩,相當不吉利。

為了圖吉利,老人總希望孩子的出生錯過這天。

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妥的。

十月初一祭祖送寒衣,是根據中國農曆節令交替、陰陽變化,並結合後天八卦,認為每年的十月初一,是最適合祭拜祖先的時間,也是預測冬藏吉福的最佳時機,代表能溝通到祖先的天魂。

所以寒衣節這天,又被民間風水研習者,擬定為古代預測學。

所以說,在這一天生的男兒,成功者也不少。

況且,並沒有哪一本玄學書指出,在這些節日的民俗中,有忌諱此日生小孩的條款。

畢竟身為現代人,應該用科學觀念來指導自己的言行,不可再延續陳舊的封建迷信了。

中醫理論也有男怕初一,女怕十五的說法。

指出男人初一得了病,或者女人十五得了病不好治。

原因是,初一或十五,太陽月亮和地球之間的所處的相對位置與其他的時間不同,他們相互間的引力場變化大,引起地球上的水分的大變化。

而人體中的水分占整體的70%,地球水分的變化,必然要影響人體水分的變化。

按照老中醫的說法:男人以氣為主;女人以血為主。

男女在生理特點有所不同。

初一,男子在氣的方面變化比較大;十五,女子在血的方面變化比較大。

這是人與自然場性的結合而形成的變化規律,以海潮的漲落和日月有關,人體內是否有類似的潮漲潮落,肯定是有的。

初一或十五這兩天,是海水的漲落幅度,在一個月里變化最大的時候,導致了人體內的水分必然隨著地球的潮水漲落的變化而變化。

所以,「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但與孩子的出生日毫無關聯。

通常情況下,「寒衣節」的習俗氛圍,對四季如春的昆明人來說,認同度不大,所以十月初一是以祭祖為先。

加之與祭祀「水官大帝」禹的生日十月十五的下元節時間挨得太近,所以上墳燒寒衣的習俗在昆明的確不是太普遍。

——江南(雲陽士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寒衣節,送寒衣

古典書城「最受歡迎的古典文化公號 最具人氣的古典文化社群 」國學經典 | 古典文學 | 詩詞歌賦 | 歷史趣聞 | 風俗禮儀十月一,送寒衣。

關於寒衣節由來的幾個小故事

2017年11月18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寒衣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又被叫做「十來一」無論是三大鬼節(清明、中元、寒衣)還是四大鬼節(清明、上巳、中元、寒衣)或者是四大祭祖節日(除夕、清明、中...

今日,寒衣節!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