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送寒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典書城

「最受歡迎的古典文化公號 最具人氣的古典文化社群 」

國學經典 | 古典文學 | 詩詞歌賦 | 歷史趣聞 | 風俗禮儀

十月一,送寒衣。

今年的寒衣節時間為2016年10月31日,農曆丙申年 十月初一 星期一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

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

這一天,人們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

舊時,婦女們要親手縫製寒衣,送給遠方的親人。

如親人已去世,就用紙做成寒衣,在這一天到墳前燒掉。

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對於那些逝去的親人,

即使陰陽相隔,無法相見,

也無法抵擋對他們的牽掛。

春去冬來,天氣漸冷,

送件寒衣,寄以心意,

願逝者安息,一切安好!

寒衣節起源

寒衣節自古有之。

據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

《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

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

寒衣節發展

在唐朝天寶二年時,發布詔令:「自今以後,每至九月一日,薦衣於寢陵,貽範千載,庶展孝思。

」這一詔令直接影響到民間拜墓送衣的習俗。

由於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這一習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習俗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授衣、祭祀和開爐。

明代對寒衣節的詳細記載:「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

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

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

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

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上有清代寒衣節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

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節傳說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寒衣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最出名的便是,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民間傳說,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就被抓去服謠役,修築萬里長城。

秋去冬來,孟姜女千里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禦寒。

誰知丈夫卻屈死在工地,還被埋在城牆之下。

孟姜女悲痛欲絕,指天哀號呼喊,感動了上天,哭倒了長城,找到了丈夫屍體,用帶來的棉衣重新妝殮安葬。

由此而產生了「送寒衣節」。

「十月初一燒寒衣」,也早已成為北方憑弔已故親人的風俗。

朱元璋「授衣」傳說

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穫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

南京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

」「寒衣節」由此而來。

人們還在加衣避寒的同時,也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遊子,以示牽掛和關懷。

蔡倫造紙和蔡莫燒紙

民間傳說蔡倫剛發明出紙時,買賣很好。

蔡倫的嫂子慧娘就讓丈夫蔡莫向蔡倫學習造紙。

回來開了一家造紙廠,但是賣不出去,於是,慧娘想了一個辦法。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裝因急病而死。

蔡莫在她的棺材前邊燒紙邊哭訴:「我跟弟弟學造紙,不用心,造的紙質量太差了,竟把你氣病了。

我要把這紙燒成灰,來解心頭之恨。

燒了一陣之後,只聽見慧娘在棺材裡喊:「把門開開,我回來了。

」這可把人們嚇呆了,人們把棺材打開,慧娘裝腔作勢地唱道:陽間錢能行四海,陰間紙在做買賣。

不是丈夫把紙燒,誰肯放我回家來?

在場的人們一聽,便以為燒紙有很大的好處,都向蔡莫買紙,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

慧娘「還陽」那一天正是農曆十月初一,因此,後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以示對祖先的懷念。

江蘇「紅豆飯」傳說

後人把十月初一當悼亡節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

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

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

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

此後,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尚有童謠為證:"十月朝,看牛娃兒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摑你三犁擔子一薄刀。

"

寒衣節祭拜

準備供品

一般在上午進行。

供品張羅好後,家人打發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

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

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台收拾乾淨,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進行拜祭

到了墳前,焚香點蠟,把餃子等供品擺放齊整,一家人輪番下跪磕頭;然後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於圈內,點火焚燒。

有的人家不但燒冥幣,還燒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奢侈品」,還有的人家,在墳頭劃圓圈時,不忘在旁邊另加個圓圈。

其用意乃在救濟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們窮極生惡,搶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寒衣節習俗

祭奠祖宗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燒寒衣

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焚燒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墳前進行,講究在太陽出山前上墳。

後來,有的地方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

準備過冬

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

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

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

安裝完畢後,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

※ 下拉螢幕參與文章留言

其它公眾號如轉載,請回復「轉載」查看相關注意事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今天十月初一寒衣節有啥講究

今天是寒衣節來看看習俗文/悠悠星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

關於寒衣節由來的幾個小故事

2017年11月18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寒衣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又被叫做「十來一」無論是三大鬼節(清明、中元、寒衣)還是四大鬼節(清明、上巳、中元、寒衣)或者是四大祭祖節日(除夕、清明、中...

十月一降溫了,該送寒衣了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

什麼叫寒衣節?寒衣節的來歷

什麼叫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俗稱秋祭、寒衣節,民眾稱為鬼頭日。寒衣節與清明節、中元節並稱中國三大鬼節。《詩經·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天逐漸冷了,人們該為逝去的親人添置禦寒的...

寒衣節的祭拜禁忌「匯總」

寒衣節在中國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且寒衣節是中國的四大鬼節之一,在每到鬼節來臨之際,每家每戶都會準備很多的貢品,準備進行一次祭拜,祈禱已經仙逝的人對目前活著的人們進行保佑。這樣的祭拜方式在很多地...

今天你給過世的親人上墳了麼?

十月初一,指農曆十月第一天,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因這一天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又稱為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今天正好是寒衣節。

十月初一冥陰節:感念祖先的榮光 也請文明祭祀

十月初一,指農曆十月第一天,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因這一天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又稱為寒衣節。簡介:為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禦寒的衣...

今日,寒衣節!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