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廣西這個地方,發掘出16000多年前完整人類頭骨化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國家文物局、廣西文化廳的大力支持下,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組織專業人員對隆安婭懷洞遺址進行了三個年度的連續發掘,近日獲得了一系列重要發現。
9月28日,婭懷洞遺址發掘成果匯報會在隆安縣召開。
當天,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國家文物考古專家出席了匯報會。
會上,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婭懷洞遺址發掘領隊謝光茂,為與會人員詳細介紹了婭懷洞遺址發掘情況。
該遺址位於隆安縣喬建鎮博浪村博浪屯的一座孤山上,距離隆安縣城13公里。
2014年發現,總面積約100多平方米。
發掘從2015年6月開始,分為A、B、C、D四個區,總揭露面積40多平方米,發掘深度近8米,文化堆積厚度約5米。
此次發掘,出土了一個年代距今16000多年前的完整人類頭骨化石;發現了代為距今28,000年前的疑似水稻植矽體;兩處史前人類用火遺蹟。
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石製品、陶片、骨器、蚌器等文化遺物。
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的螺殼、蚌殼、魚骨、龜鱉甲、大小哺乳動物遺骸及植物等種類豐富的自然遺存。
石製品是此次出土的主要文化遺物,數量巨大,達一萬多件,包括打制石器和磨製石器,其中打制石製品占絕大多數,磨製石器極少。
根據地層的疊壓關係、出土遺物的特徵以及測年結果,遺址出土的文化遺存大致可以分為4期,由早到晚各期的年代分別為:第1期距今44000-34000年,第二期為25000年,第三期為16000年;第四期為5000-4000年。
專家們表示,此次婭懷洞遺址發掘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該遺址文化內涵豐富,遺物眾多。
豐富的文化遺存及獨特的文化面貌,對於研究我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史前文化、更新世晚期人類行為及文化的多樣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次,遺址出土大量具有確切層位、年代距今5萬至1萬年的文化遺存填補了右江流域史前文化缺環,進一步完善了廣西史前文化序列。
第三,出土的人類頭骨化石是華南乃至中國近年來的新發現。
遺址出土的人類頭骨化石是華南地區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唯一具有確切地層層位和可靠測年的完整頭骨化石,而且已成功提取出DNA,這對於研究晚更新世晚期早期現代人群的多樣性、人群的遷徙與交流以及本土民族(壯族)的起源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
第四,疑似水稻植矽體的發現為尋找年代更早的水稻(野生稻)遺存提供了可能。
第五,大量的動植物遺存是研究古環境及人地關係的寶貴資料。
第六,大石鏟遺存的發現為尋找大石鏟文化主人的「家」帶來了希望。
專家們一致認為,婭懷洞遺址發掘的重大成果已經具備了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標準,下一步要繼續深入研究、加強管理保護,形成系統性發掘成果匯總,做好對外宣傳工作,爭取早日完成婭懷洞遺址「國寶」級文物評定。
每戳一下大拇指
萌編的工資就漲1分錢
求打賞,求鼓勵!
廣西發現1.6萬年前人類頭骨化石
記者從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在對隆安婭懷洞遺址進行了3個年度的連續發掘後,已有一系列重要發現。除出土1萬多件文化遺物外,還發現了距今約1.6萬年前的墓葬及包括完整頭骨在內的人類化...
隆安出土1.6萬多年前完整人類頭骨化石
9月29日,記者從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舉行的隆安縣婭懷洞遺址發掘成果匯報會上獲悉,經過為期3年的考古發掘,婭懷洞內發現了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之間的眾多遺存,包括1.6萬多年前完整人類...
廣西隆安婭懷洞考古取得新發現
(副題)人類最早使用稻的時間或再前移「人類最早使用稻的時間或再前移。」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在廣西隆安婭懷洞遺址考察時說。婭懷洞遺址是一處洞穴遺址,位於南寧市隆安縣喬...
廣西發現1.6萬年前人類頭骨化石 出土石製品萬餘件
考古人員在對隆安婭懷洞遺址進行了3個年度的連續發掘後,已有一系列重要發現。除出土1萬多件文化遺物外,還發現了距今約1.6萬年前的墓葬及包括完整頭骨在內的人類化石。考古人員在隆安婭懷洞遺址發現距今...
寧夏境內有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距今5萬多年,而且在一處懸崖峭上
水洞溝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距銀川市19公里,位於靈武市臨河鄉水洞溝一處面南的崖壁上。它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材料最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之一。這座1919年由比利時人肯特發現的遺址,迄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