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出土1.6萬多年前完整人類頭骨化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9月29日,記者從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舉行的隆安縣婭懷洞遺址發掘成果匯報會上獲悉,經過為期3年的考古發掘,婭懷洞內發現了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之間的眾多遺存,包括1.6萬多年前完整人類頭骨化石、2.8萬年前疑似水稻植矽體。

這些發現對於研究早期現代人群的形成、嶺南及東南亞地區的史前文化、史前人類對水稻資源的利用,以及探討史前人類與自然關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自隆安縣喬建鎮發現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石鏟後,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對大石剷出土區域附近進行了考古調查,於2014年發現了距隆安縣城13公里的婭懷洞遺址。

據婭懷洞遺址發掘領隊謝光茂介紹,婭懷洞文化堆積厚達5米,時間跨度從距今4萬多年到4000多年。

洞內出土了一個距今1.6萬多年前的完整人類頭骨化石,屬於一個老年個體,是華南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惟一具有確切地層層位和可靠測年的完整人類頭骨化石,並已成功提取出DNA,這對研究晚更新世晚期現代人群的多樣性、人群遷徙與交流以及壯族起源具有重大學術價值;考古隊不僅通過浮選找到了半粒碳化的稻粒,還通過土樣採集分析,發現了2.8萬年前的疑似水稻植矽體,為尋找年代更早的野生稻遺存提供了可能。

石製品是此次出土的主要文化遺物,達1萬多件,其中打制石器占絕大多數,磨製石器極少,一些石器還用燧石、玻璃隕石、水晶等製成,據推測可用於砍砸、刮削、切割、生活等用途。

此外,遺址內還發現了兩處史前人類用火遺蹟,出土大量哺乳動物遺骸和植物等種類豐富的自然遺存。

此次成果發布也吸引了許多國內考古界知名專家。

中國科學院古人類與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原副所長高星說,婭懷洞遺址作為一處保存較為完好的洞穴遺址,有非常深厚的連續地層堆積,富含人類不同時期生產生活的遺物和遺蹟,對研究先民的生存演化、文化發展以及現代歷史銜接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認為,婭懷洞發現的碳化稻粒和疑似水稻植矽體,有望為研究人類稻作文化和隆安「那」文化起源提供新的進展。

北京大學文博考古學院教授王幼平表示,婭懷洞考古成果為我國南方地區人類來源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建議在開展研究的同時,對遺址加強保護。

(記者 楊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廣西隆安婭懷洞考古取得新發現

(副題)人類最早使用稻的時間或再前移「人類最早使用稻的時間或再前移。」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在廣西隆安婭懷洞遺址考察時說。婭懷洞遺址是一處洞穴遺址,位於南寧市隆安縣喬...

廣西發現1.6萬年前人類頭骨化石

記者從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在對隆安婭懷洞遺址進行了3個年度的連續發掘後,已有一系列重要發現。除出土1萬多件文化遺物外,還發現了距今約1.6萬年前的墓葬及包括完整頭骨在內的人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