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線小城的一座古墓迷案重重,困擾專家多年,結果被種地農民揭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78年,隨縣(今隨州市)城郊一座小山包上,武漢空軍某部雷達修理所在擂鼓墩東團坡一帶擴建廠房,開山炸石,紅砂岩炸出一大片褐色的土層。

之後曾侯乙墓傲世而出。

隨州是湖北最年輕的地級市,也是一座五線城市。

隨州原叫隨縣,曾隸屬於地級襄陽市(當時叫襄樊),1994年隨縣劃歸於湖北省直轄。

2000年,撤銷省直轄縣級隨州,設立地級隨州市,同時將孝感市代管的廣水市劃歸地級隨州市代管。

隨州雖然年輕,但有著悠久歷史文化。

尤其是1978年發現曾侯乙墓後,隨州歷史一下子躍升到2400年前。

曾侯乙墓是戰國時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於隨州近郊的擂鼓墩。

此墓是戰國時代曾國國君名「乙」的墓葬。

曾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開鑿於紅礫岩中,為多邊形豎穴墓。

南北16.5米,東西21米。

內置木槨,槨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為夯土。

整個墓葬分作東、中、北、西四室。

東室置曾侯乙的木棺,雙重,外棺有青銅框架,內棺外面彩繪門窗及守衛的神獸武士;中室放置隨葬的禮樂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車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

墓主45歲左右,殉葬者為13~25歲的女性不等。

曾侯乙墓出土了大批青銅器和其他文物,其中尤以巨大青銅編鐘聞名於世。

曾侯乙編鐘被譽為「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蹟」。

它是迄今發現最完整、最大的成套青銅編鐘。

具有完備的技術體系和豐富的工程技術語言,具有一流的鑄造技術。

它不僅是中國古代科技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真實寫照,而且整套編鐘數量之多,做工之細,氣魄之宏偉,古今少有,是戰國時期青銅樂器的巔峰之作,被譽為「國之瑰寶」。

曾侯乙墓雖然提高了古曾國的知名度,也提高了隨州的知名度,但也帶給後人帶來一個謎團。

那就是春秋戰國時代古隨國的國境中怎麼會出現曾國國君的墓葬?

曾隨之謎眾說紛紜,困擾專家多年。

有人說隨國即是曾國。

據《古代曾國——隨國地望初探》一文記載,隨國即曾國,隨國和曾國都是姬姓國,都是西周分封於江漢的諸姬姓國之一。

而且從兩國的地望來看,也都是一致的。

也有人說曾國不同於文獻記載的隨國,而是史籍上的繒國或鄫國。

至於為什麼國君墓葬不在國都。

或因為當時的繒國或鄫國封地狹小,國君墓葬只能在國都附近。

同時,曾國在歷史文獻中並無記載,而隨國在歷史上有明確記載,據《左傳·桓公六年》上說「漢東之國隨為大」。

反正是眾說紛紜,迷案重重,專家不得而解。

不過隨著公元2010年隨州另一西周早期古墓的發掘,一切都將揭曉,那就是位於隨州市經濟開發區淅河鎮蔣家村的西周早期曾國另一處高等級貴族古墓——葉家山古墓。

此地距離曾侯乙墓很近,也屬於歷史文獻記載隨國的地理範圍。

據說公元2010年的某一天,隨州高新區淅河鎮蔣寨村葉家山的一村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了一批青銅器。

之後長江流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西周古墓群之一的葉家山古墓被發現。

隨著考古的進一步發現,專家確定曾隨實為一國兩名,此姬姓曾國即為史書中的姬姓隨國,始祖為周朝開國大將軍南宮适(括)。

曾國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鎮守南方的重要邦國。

而曾侯乙就是南宮括的後輩,曾侯乙,姓姬名乙。

此曾國與存在於夏商周時代的山東姒姓曾(「繒」或「鄫)國是兩個國家。

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引起的「曾隨之謎」,至此終於解答,而揭開這個驚世之謎的卻是那位種地農民。

朋友,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又見曾侯——揭開沉睡三千年的古曾國之謎

一座侯墓、一座古城,揭示出西周最早封國——曾國的準確位置。但是曾國的其他歷史信息有哪些?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中原國學講壇「文明向心——大道中原」系列講座第21講,帶您揭開沉睡千年的古曾國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