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張三丰故居旅遊指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地址:沿著101國道一路向北,國道兩旁綠樹如茵,經過沙拉鎮、務歡池鎮之後進入塔營子鎮境內到張三丰故居。

(從市區去往大概用1個半小時車程)不收門票和停車費!

據明史記載:一代道教大師、武當宗師張三丰,是遼東懿州人,即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鄉,距阜新縣城55公里,距阜新市區70公里。

為紀念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獨創武當太極神功的道教大師,家鄉人在他的故鄉修建了張三丰仙居。

張三丰的祖父自稱是道教祖師之一張陵的後人,於宋代末年攜家眷來到遼東。

其父在元太宗時曾經入仕,後來歸隱。

其母就是在懿州城生活時生下了張三丰。

在20世紀90年代的電視劇《少年張三丰》里,張三丰也自報家門,說自己生於遼東懿州城。

懿州城是元朝的北方重鎮,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遼代。

歷史上著名的契丹蕭太后曾將此城作為陪嫁送給她的三孫女,此城也因此祥興。

在元代,懿州城曾長期作為遼陽行省的行署存在。

元代統治者主張儒、道、佛三教並興,該城內的三清宮就是當時北方最大的道觀。

懿州城是我國目前現存最好的遼代古城。

城址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土築城垣,周長4600多米。

該城西、北兩面城牆遺址尚存,約高1至2米,北面城牆長約80米,西面城牆長約100米。

城內另套有一座與之平行的土築城垣,早年清晰可辨,因村民取土,現在僅存100米左右長的土棱,可為懿州城曾經擴展的明證。

城牆及點將台等古遺址清晰可見。

距今900多年的懿州古塔屹立在古城中,位於古城中部稍西,建於懿州遼•太平三年(1023年)。

城內建有寶嚴寺等廟宇。

古塔坐基周長43.72米,塔高約32米,八角13級密檐磚築佛塔,塔身八面築有龕室,內置磚雕坐佛一寺,龕室兩側除北面雕兩尊天王造像外,余之七面龕室兩側各雕脅侍一尊,上雕室蓋飛天,造型精美,是阜新地區保存最好一座佛塔,為遼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塔營子鄉位於繞陽河畔。

東臨彰武縣哈爾套鎮,南臨建設鎮,西臨務歡池鎮,北與平安地鎮接壤。

來到正門前的廣場上,那裡有三豐真人的塑像,他仙風道骨、慈眉善目、遙望著遠方,向世人傳達著「道」的真諦。

我想起90年代大街小巷傳唱的《倚天屠龍記》主題曲,金庸筆下的《倚天屠龍記》描寫了一個烽火連天、英雄輩出的年代,主人公的是張無忌,但我認為:主題曲中那句「好兒郎,渾身是膽,壯志豪情四海遠名揚」,放在張三丰身上更為貼切。

張三丰仙居占地面積100多畝。

廟宇的門匾上寫著「張三丰仙居」。

整個寺廟屬道家建築風格,牆壁上繪有太極圖,題字都已「道」、「德」、「靜」、「善」為主題。

我很喜歡這個側門,看上去有門裡門外兩重天的感覺,實際也是這樣,踏入此門,頓時感到內心歸於平靜,時間仿佛靜止了一般,任它門外車水馬龍、風起、鷹飛,門裡自有自己的世界。

前殿是三聖殿,與其他寺廟不同,這座殿供奉的是儒釋道三教的祖師——孔子、釋迦摩尼、老子。

這與張三丰提倡的三教同一之說有關,他認為只有正邪之分,沒有三教之異,所謂儒、釋、道三教只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創始人的表達各異,其所指相同,「牟尼、孔、老皆名曰道」。

勸善渡化,其功一致,「修己利人,其趨一也」。

三聖殿後面是三豐祖師殿,裡面有三豐祖師的塑像以及道家各路聖人的塑像。

不讓拍照,可以閱讀殿內關於三豐祖師的記錄文獻,其中《上天梯》是三豐祖師自述本質的經典文獻,它講述了三豐先生的出身、形象和早年經歷,原文如下:「大元飄遠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當飛空錫。

回思訪道初,不轉心如石,棄官游海岳,辛苦尋丹秘,舍我亡親墓,鄉山留不得,別我中年婦,出門天始白,舍我丱角兒,掉頭離火宅,人所難畢者,行人已做畢,人所難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證長生果,沖舉乘仙鶴。

後天培養堅,兩足邁於役,悠悠摧我心,流年駒過隙,翹首終南山,對天三嘆息」。

美景分享:

兩塊巨大的工藝石分別佇立在張三丰仙居前的廣場兩側。

鐘鼓樓

三豐觀東門

相關資料:

張三丰,本名通,字君寶,元季儒者、道士。

善書畫,工詩詞,中統元年,漢族,遼寧人。

曾舉茂才異等,任中山博陵令。

自稱張天師後裔,為武當派開山祖師。

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張三丰所創的武學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至少十七支。

張三丰少年時代,在懿州老家濃郁的儒家文化氛圍中,專攻儒學,所讀之書,經目不忘,年僅、14歲就考取了秀才;為以後融儒道佛於一身,創立健身禦敵的內家拳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文化基礎。

張三丰創立了武當絕技內家拳,為中華武學作出了很大貢獻。

內家拳是中華武術的一朵奇葩,自從創立就影響頗大廣為流傳了,和少林拳一起成為中華武術的兩大門類之一,是遺澤後世的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張三丰的內家拳同道家理論和道家修煉緊密相聯,內家拳的定名、路數、打法和特徵都有道家的烙印。

張三丰精貫道教經書,他創立的內家拳技,諸如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純陽拳、混元拳、玄武棍等的命名和路數,都是從道家經書中演繹引申而來的。

內家拳博大精深,派別林立,但都奉張三丰為祖師,拳技也有共同的特徵,即注重內功,陰陽變化,動作沉穩,姿勢含蓄,勁力渾厚,神態悠然,講究意、氣、力的協調統一,體現在具體的應敵對抗中,則是以柔克剛,以靜制動。

這些特徵無不與道家清凈柔弱、淡泊無為的主張和道教的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三寶」修煉相吻合。

內家拳是道家哲學在養生之道和技擊之法方面的一種實踐體現。

「內以養生,外以卻惡」。

張三丰還對道教修道場所進行園林建設,確立以環境修心的練功法則。

在他看來,園林環境是對人的身心潛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環節,為中國道教宮園林增添了意蘊深遠的哲學底蘊和美學內涵。

張三丰曾三次到道教聖地嶗山修道,當年在嶗山移栽樹木花卉至今猶存,引進的耐冬山茶植於太清宮三官殿,遮住山茶花高近7米,合圍近1.8米,專家估算樹齡約600餘年。

張三丰不僅是道教武當派的創始人,武學大師、園藝大師,還是一位文學家和詩詞學家,一生留下了許多詩文。

他羽化後,其門人編有《三豐文集》、《三豐詩集》和《三豐煉丹集》等書。

張三丰知識淵博,還擅長書畫,精通劍術,練就輕功,行走如飛,寒暑只穿一件道袍,一件蓑衣,是一位奇人。

自張三丰趕考離開懿州後,只返回家鄉兩次。

除至元二年(1265年)那次為父治喪外,另一次則是在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年),已經94歲高齡的他已經是名譽天下的名人「真君」了,由湖北回到懿州的積翠村掃墓,祭祀祖先和父母。

並留下兩首詩《遼陽積翠村二首》。

其一:「手持長弓逐鳥飛,是誰知是老翁歸?白楊墓上留詩句,城郭人民半是非。

」其二:「紛紛景象亂如麻,身世粗完早出家。

末待巢覆空累卵,功名勢利眼前花。

」。

在張三丰誕生700多年以後,在他的故里,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企業家孫鳳祥在縣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為他建造了仙居。

大殿、側殿、鐘樓、鼓樓,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古英雄人物)張三丰真人是咱們阜新人!

張三丰,元末明初技擊家,武當派道人,武當丹士,被奉為武當派創立者,精拳法,其法主禦敵,非遇困危不發,發則必勝。《明史·方伎傳》載:「張三丰,遼寧懿州人,名君實,一名君寶,字全一,三豐其號也。張三...

文化聊一聊:武俠作品中的「名派大學」(二)

書劍載酒天涯路,客居茶館話江湖。正所謂「北尊少林,南崇武當。」說完少林派大學,不得不提的便是武當派大學了。武當與少林兩派在武俠小說中均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一直都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的說法,...

真實流傳的武當派,張三丰是怎樣的道士

武當派興起於明代,由張三丰於湖北均縣武當山創立,固稱武當派、武當道。以供奉真武大帝為主神。其實,武當山在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的活動聖地。漢魏以前就傳說有不少羽客、隱士在此隱居修煉,南朝劉宋時的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