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去過內蒙古這4大古城遺址,怎能說自己「一眼千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從《國家寶藏》到《如果國寶會說話》,我們一次一次隨著中國古代文物,穿越了上下五千年。
今天,我們走進現實,走進內蒙古這5大古城遺址,用心撫觸蒙古高原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的故事。
與歷史對話、與古老握手。
雲中城:塞外第一古城
敕勅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千古傳誦的《敕勒歌》告訴我們,古敕勒川土默特平原歷來是塞外的風水寶地。
在這塊土地上,坐落著被後人稱為「塞外第一古城」的雲中城。
雲中城建於二千多年前紛亂的戰國時期,是當時趙國雲中郡的郡治所在地,經歷了秦、漢、北魏等王朝的延續使用。
且是北魏開國之都,更是其先祖的陵寢所在,是蒙古高原歷史上所記載的第一座城市。
當年,戰國時期最著名的武將之一——赫赫有名的李牧就曾在此駐防,抵禦當時北方的遊牧民族。
在城內西北方向,有一大土丘,當地群眾稱為"鐘樓",瓦礫遍地,俯首即拾。
這是呼和浩特地區最古老的一座古城址。
出土了豐富文物,主見代魏文化層。
雲中城,這座使用時間長達九百餘年的古城,雖已被歷史的風沙吹散,但對北方歷史的研究有重要價值。
托托城:容3座歷史名城於一處
托托城是內蒙古西部地區現存最好、面積最大的一座古城遺址。
位於呼和浩特市西南80公里處的托克托縣城關鎮北。
托托城,容3座歷史名城於一處:唐代的東受降城,遼金時期的東勝州城,明代的東勝衛城。
城東北是一望無際的廣闊平原,城西南有歷史悠久的黃河古渡。
這裡既是塞外通達東西,連接南北的交通要衝,又是古代黃河渡口所在,因此成為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也是歷代王朝堅城固守、重兵把關的津關之地。
托托城,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歷史遺物。
如王莽時期的「大泉五十」、北朝的「常平五銖」、唐代的「順天元寶」、西夏的「天盛元寶」、元代的「至大通寶」等等。
另外,還有很多圖案精美,用於佩帶賞玩、祝願吉祥、消災避邪的古代花錢(又稱厭勝錢),如天下太平、長命富貴、松鶴延年、天仙送子、五子登科、吉祥八卦、十二生肖錢等。
托托城,融聚了四朝的氣脈,值得每個有穿越夢的你去探看。
黑城遺址—守永遠的絲綢之路
黑城位於額濟納旗達賴庫布鎮東南約35公里、納林河東岸荒漠中。
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址,蒙古語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
雖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紀中期就已成為沙海中的孤城殘址了,但兩千年前開闢的絲綢之路的北線——居延北線,就在黑城附近通過,因而黑城仍有極高的考古價值。
黑城遺落在荒涼空曠的戈壁上,冷瑟的風掠起陣陣沙雨,如利刃般削割著千溝百壑的城垣。
孤獨的佛塔、死寂的廢墟、剪影般的殘壁、遍地的瓦礫,交織成一幅悽美幽深的歷史畫卷,在北漠的天穹下徐徐展開。
黑城蒙古語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
現存城牆為元代擴築而成。
城內的官署、府第、倉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遺蹟仍依稀可辨。
一處文明的消亡,總是伴隨著歷史的滄桑變化,而黑城深處大漠的蒼茫,它的雄渾讓人畢生難忘。
在阿拉善沙漠地質公園中,黑城的所在也為地質公園增添了重重的一筆。
遼上京城遺址:中國「一國兩制」的始源地
遼上京遺址是中國遼代都城遺址。
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於918年(神冊三年)開始興築,初名皇都,926年(天顯元年)擴建,938年(天顯十三年)改稱上京,並設立臨潢府,為遼代五京之首。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在此挖掘。
在這裡,中原的農耕民族和塞北遊牧文化第一次交融。
遼王朝建立初期,既有以農耕為主、過定居生活的漢人和渤海人,
又有以遊牧為主、車馬為家的契丹人和奚人等少數民族。
遼王朝具有大智慧的遼太祖首次推行了「因俗而治」、「一國兩制」的模式。
在中央,官分南、北,南官以漢制治漢人,穿漢服。
北官以契丹制治契丹,穿契丹服。
對流亡人口的安置,漢人多安置於可植五穀的川厚壤沃之地,遊牧民族多安置於水草豐美的宜牧之所。
「漢人安之,不復思歸」。
遼上京城遺址,充分再現了遼代當時「一國兩制」的治國戰略。
漢城在南,為漢、渤海、回鶻等族人居住區,有官署、寺院、市肆及驛館等建築。
皇城在北,為契丹族居住區,東、南一帶有府第、官署、寺院等建築,道路交錯,建築遺蹟甚多。
西、北一帶,地表空曠無物,原是契丹貴族們搭設氈帳區。
大內在皇城中央,即宮廷所在,原台基突出地表,宮殿建於崗阜之上,四周繞以宮牆,氣象恢宏。
城址曾多次遭洪水侵害,皇城各門及瓮城遺址猶存,皇城南部近年全被泥沙淤埋。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文化基底深厚,蒙元文化、遼文化、紅山文化、寺廟文化等曾在這裡留下濃墨重彩的筆觸。
圖片源於網絡,部分文字節選整合自網絡,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
二次創作整合:草原有禮
草原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歡迎關注《草原有禮》頭條號,有禮有節有情義。
內蒙古西部發現一座2000年前東漢王朝匈奴古城遺址
重大發現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文物管理所了解到,考古人員發現一座匈奴古城遺址。古城遺址內有上百個排列有序的居住址,具有北方民族軍營的特色。位於烏拉特中旗德嶺山水庫東山上的這座匈奴古城遺址在...
遼上京考古發掘新成果和新認識
遼朝是契丹人建立的、漢人居多數的朝代(907—1125年)。公元907年,作為中國歷史進程中重要節點的唐朝滅亡,五代第一個小王朝「梁」立國。同年,雄踞燕山北麓地區的契丹族異軍突起,契丹部落聯盟...
瀋陽康平出土遼金時期 珍貴文物700多件
4月5日,記者從康平縣文物管理所獲悉,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康平共發現遼金時期遺存近180處,其中不僅有遼代的冶金遺蹟,也有金代的石經幢、窖藏貨幣等文物,這些都是遼寧地區遼金文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亞都城和帝陵考古與契丹遼文化的研究評述
引言為進一步推動東亞地區10~12世紀諸王朝都城和帝陵的考古研究,促進遼代考古和契丹遼文化研究的深入發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辦,赤峰市文化局、文物局協辦,巴...
考古專家透露遼上京遺址五大新發現
中新社赤峰8月10日電 (記者 李愛平)正在內蒙古赤峰召開的「中世紀都城和草原絲路與契丹遼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董新林向外界透露了遼上京遺址考古的五大新發現。 ...
政協應為文化事業鼓與呼
有人說,人民政協是中華傳統文化「和而不同」的象徵,也有人說人民政協是發揮中華民族「和合」文化的重要舞台。對於政協人來說,如何充分發揮政協作用,做有利於文化發展和民族繁榮的事情,為文化事業鼓與呼,...
遼上京遺址宮城北牆形制結構輪廓被確認 為揭開契丹草原都城奧秘提供新線索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2日電(記者於嘉)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2日通報,考古人員在今年7月開始的新一次遼上京遺址考古發掘工作中獲得新成果,確認了遼上京宮城北牆的形制結構和輪廓,為揭開契丹遼王朝營...
遼上京遺址考古現場探訪記
2011年起,遼上京考古隊開始了對中國北方第一座草原都城「遼上京」的系統發掘。考古隊今年的工作重點,是對宮城南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探尋上京是否存在從東向向南向軸線轉變的過程。「上京,太祖創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