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發現千年公主大墓,黃金面具3000文物,沒棺材直接躺屍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斯布格圖村,是迄今為止規格最高的遼代皇族大墓、陳國公主墓的出土地,通遼也正是遼代契丹人活動的核心區域之一。

墓誌蓋的四周刻有十二生肖,上面刻有篆書「故陳國公主墓志銘」。

此墓建於1018年,陳國公主姓耶律氏,是遼景宗的孫女,其祖母就是著名的蕭太后。

墓中與公主同眠的,還有駙馬蕭紹矩——聖宗仁德皇后的兄長,駙馬先於公主仙逝,死因和死亡年齡都沒有記載。

不久後,公主也紅顏早逝,年僅18歲便追隨駙馬而去。

圖為陳國公主墓結構示意圖。

圖為復原後的棺床小帳,墓葬不設棺木,而用木板搭建小房子,直接把屍身放在屍床上,四周掛有帷幔掩映。

公主居外側,駙馬居內側,安靜地躺在赫紫色的織金褥墊上,黃金白銀、琥珀美玉,各種奇珍異寶,都保持著入葬時的位置,布滿了整個床面。

兩副面具通體純金打造,覆蓋於公主臉上的面具豐圓,上額舒展,杏眼圓睜,兩耳寬大,透露出安詳、端莊之態。

從駙馬面具的特點看,他生前應該是一位俊朗清秀的男子:上寬下窄的面具上有一對微微凸出的顴骨,下頜尖削,臉型清瘦卻又不乏剛毅之氣。

位於公主頭部上方左側的這頂高翅鎏金銀冠,與佛教菩薩造像佩戴的金冠相似,被稱作「菩薩冠」,冠頂卻綴有一尊道教「元始天尊」造像,這種相互融通的特點,或許是契丹族多元宗教信仰的寫照。

在陳國公主墓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如今大多陳列於內蒙古博物館。

圖為全國首次發現的八曲凌花金盒,造型奇巧,做工精緻。

出土於後室的金華銀奩,相當於公主的梳妝盒,其上裝飾遼代皇族專用的龍紋,製作時先在器物上鏨刻花紋,再塗以金漆,稱為「金花銀器」。

出土時位於公主腰部左側的鏤花金荷包(圖上)、鏨花金針筒(圖中),與公主的金跨帶(圖下)。

圖為乳丁紋高頸玻璃瓶,在當時是地道的舶來品與奢侈品,一件高級玻璃製品的價格要遠遠高於黃金。

在陳國公主墓,一次出土了7件玻璃器皿,這一時期的玻璃器,全世界各大博物館的收藏總數也不過百件。

圖為雙魚型玉佩。

陳國公主墓出土玉帶、玉碗、玉盅等各類玉器共計近300件,其中以漢文化傳統的龍、鳳、魚圖案為主要形象。

陳國公主墓出土的琥珀佩飾多達2100多件,圖中的琥珀佩飾刻有西域胡人和雄獅,逼真自然,應該是出自中亞工匠之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草原牧歌 契丹文物 匯集

契丹文化以遼代文化為主體,在中亞與歐洲均有廣泛影響。契丹文化源於創造了強大軍事王國(遼國)的古代的遊牧民族_契丹民族,契丹王朝對各種文化兼收並蓄,尊孔崇儒,漢契一體,先後創造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

當契丹風遇上揚州工

在內蒙古奈曼旗一處山脈的地底下(青龍山鎮斯布格圖村西),這裡就是被列為「七五」期間國家重大考古發現的遼代陳國公主與附馬合葬墓。遼代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是迄今為止,在出土遼墓中,保存最完整、規模...

16歲嫁給舅舅 出土黃金面具展現契丹公主容貌

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曾有一個民族叫契丹,它在我國歷史上卻來去成謎,在遼亡後就神秘消失,只留下眾說紛紜。昨日(22日),記者在內蒙古博物院的倉庫里,卻見到了一件藏著該民族文化密碼的黃金面具。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