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對「比破壞還可怕」的文物修繕負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位於遼寧省綏中縣永安堡鄉小河口村的小河口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被譽為「最美野長城」,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近日,網友魏永賢發帖說,「小河口長城被人用砂漿抹平了,原本殘缺的垛口牆等都被抹平了,野性十足的長城成了被硬化的『路面』。

」「這種修葺,還不如不修,簡直比破壞還可怕。

」網友「馨馨葉」參觀後在微博上留言說:「看到修整後的一段,感覺就是破壞」。

(9月22日中國廣播網)

當地文物管理部門對此卻矢口否認。

有媒體報導,21日,綏中縣文物局相關人士就此回應稱,網友提及的「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說法並不準確,此次長城修繕使用的材料並不是砂漿,網友不了解長城修繕的工藝。

對於當地文物部門的回應,魏永賢表示:「從表面看是砂漿,我也不太懂在考古方面是什麼特殊材料。

我只能從表面看,好像是石灰摻了沙子那樣。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國寶級」的山西廣勝寺。

日前,網帖《她有一張金喜善的臉,卻在山西的一個寺廟,爬上爬下修了兩年壁畫》的火熱,讓一位修復文物的80後女孩備受關注。

然而,正當她「被走紅」的時候,一些網帖公然向女孩修複壁畫的行為「開炮」,並質疑她及其單位對廣勝寺的壁畫修復水平,認為其修復手法很不專業,不是在修文物而是在毀文物。

據專家介紹,在施工中,修復人員應具有「文物保護工程責任工程師」資質。

我國對文物修復資質的要求非常嚴格,無資質、跨級別修復都是違法的,這是相當嚴重的。

以小河口長城修復為例,國家文物局《關於長城綏中錐子山段1號敵台-3號烽火台修繕工程方案的批覆》明確要求,長城保護維修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的原則,嚴格控制各類干預措施的實施範圍和工程量,妥善保護長城遺存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滄桑古樸的歷史風貌。

顯然,小河口長城隨意抹平台階,丟棄原始構件,背離了上述要求。

從明長城台階被抹平、構件隨意丟棄到女壁畫師對廣勝寺古壁畫修復中人物臉部的線條比例走樣,把淡的地方畫濃了,顏色深淺不一,原本斷線的地方也被連接起來了,這不禁讓人懷疑,參與修復工作的人是否為專業的文物修復工作人員?其在修復的過程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當?他們所在的單位是否具備相關資質?等等。

所有這些疑問,都能集中到對當地文物管理部門的監管責任的質疑上。

即他們的監管工作是否到位?而修復工作廣招非議,本身就說明文物監管部門有失職守,或者不作為。

近年來,有些地方的文物修復工作廣受輿論詬病,爭議的焦點就在於是有效保護,還是為了景點開發?由此可見,有效保護文物的關鍵是,修復工作不能沾染地方利益的「銅臭」,文物管理工作也不能受地方經濟發展的羈絆。

經驗表明,為了招徠遊客的文物修復,無疑是對文物的巨大破壞,地方文物管理部門應當為此負責。

對拿先祖遺產不當回事的管理者,有關部門就該摘掉他的官帽。

文/徐雲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修繕古建築,別因「保護」捨棄美感

■本報評論員扈宏毅21日,一則「最美野長城被抹成水泥地」的消息引發熱議。流傳於網絡的照片顯示,有700年歷史的國家級文保單位,位於遼寧綏中被譽為「最美野長城」的小河口長城的一段一兩公里的城牆與地...

文物保護豈能「自毀長城」?

央廣網北京9月2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導,近日遼寧省綏中縣「野長城被砂漿抹平」的消息引發關注。當地文物管理部門對此矢口否認,國家文物局已派員趕赴現場核查評估。近年來,我國多地都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