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能發掘帝王陵?郭沫若當年發掘的定陵,如今龍袍碳化變脆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什麼很多著名的帝王陵,國家嚴禁發掘?原因其實很簡單,目前的技術不能對發掘出土的文物進行有效的保護。

其實國家之所以這要做,也是在接受教訓後的結果,而這個教訓就是1956年定陵的發掘。

1956年,在郭沫若等人的力薦下,國家最終同意了對明萬曆皇帝朱翊鈞定陵的發掘考古發掘。

鮮為人知的是,剛開始郭沫若等人主張發掘的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

由於長陵規模太大,發掘時又是寒冷季節,考古人員一時間多次嘗試發掘失敗之後,大家才把目標轉向了定陵。

定陵的發掘也是一波三折,經過兩年多的發掘,定陵地宮共出土的大量文物多達3000多件,這裡面包括了600多件衣服。

其中萬曆皇帝的龍袍、袞服等,更是巧奪天工。

然而,當定陵地宮被打開之後,原來封閉的環境一下子進入了大量氧氣,絢爛多彩的絲織品一下子受到了氧化,讓人痛心疾首。

由於保護的技術水平十分落後,大量的絲織品在接觸氧氣之後變硬,無數國寶級文物都無法保存。

痛定思痛,「定陵發掘之後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帝王陵不能隨便挖。

從這之後就定下了規矩,堅決不主動發掘帝王陵。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曾參與定陵發掘的考古人員在編寫定陵考古報告時寫道,「可惜過了20多年歲月,棺槨毀於定陵建館之初,帝後屍骨、頭髮、牙齒毀於特殊年代,原始資料有散失,照片底版有霉污,特別是那些囊括了中華精品的帝後服飾、織品等等,幾經翻動,殘損更甚,所幸幾大冊發掘工作的原始記錄,尚保存完整。

2006年,在定陵發掘50周年之際,北京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將當年定陵出土的文物重新放入「地下」。

所謂的放入「地下」是指在地下重新修建了一個文物庫房,據十三陵的工作人員介紹,「由於原先的庫房面積狹小,文物藏品甚至無法實現分類儲藏上架。

因此只有重新修建一座現代化庫房,才能讓珍貴文物享受到恆溫恆濕的現代化科技保護。

據報導,萬曆皇帝的龍袍氧化十分嚴重,已經碳化變黑變脆。

雖然文物保護工作人員採用最先進的保護技術,但是這種技術也是不可逆反的,使用的塗料老化龜裂後,絲織品也隨之碎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