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專家7年研究西夏學終結「碩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蘭州晚報訊(記者雒煥素)12月12日,記者自寧夏大學了解到,自2010年中俄西夏學聯合研究所在寧夏大學揭牌起,中俄西夏學學者通力合作,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文獻整理成果,日前剛剛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的《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釋錄》更彰顯了中俄西夏學聯合研究的豐碩成果。

著名西夏學專家、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史金波指出,《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釋錄》堪稱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整理研究的集大成製作,可以說是西夏學研究的「百科全書」。

西夏遺址在國內,西夏文獻在國外

在西夏學的研究方面,一直有一個奇特現象,這就是,西夏的文化遺址在國內,西夏學研究卻在國外。

曾經的西夏文化,到底遭遇了什麼?

1886年,俄國學者波塔寧是第一個來到黑水城的現代人。

他在額濟納河考察時,無意間發現了黑水城遺址。

波塔寧的到來揭開了一個古國文明的神秘面紗,但也給這裡帶來了災難。

1908年,俄國人科茲洛夫來到黑水城,買通當地王公,先後進行了3次發掘,掠奪了西夏文刊本和寫本古籍數千種,徵用了近百峰駱駝才得以把這些文物運走。

這些文獻書籍中,僅罕見的書籍就達34種,此外還有漢文、藏文、回鶻文、突厥文、女真文、蒙古文、敘利亞文等書稿(1963年,前蘇聯出版的《西夏文寫本和刊本》一書,公布了科茲洛夫劫走的部分西夏文獻目錄,計有佛經345種,政治、法律、軍事、語文學、醫卜、曆法等著作60多種,合計405種)。

科茲洛夫將這些典籍運回了俄國彼得堡,分別珍藏於俄國科學院亞洲博物館和俄羅斯博物館,轟動了全世界。

為了進一步研究西夏歷史文化,1982-1983年,我國專門組織了聯合考古隊,正式對黑水城進行搶救性發掘。

在這次挖掘中,考古學家們根據黑水城的遺址摸清了城市布局,並發現了大量文書和其他文物。

這些文書匯聚了我國的許多民族語言,包括漢文、西夏文、蒙古文、藏文、古阿拉伯文等各種民族文字,反映了這些民族的歷史文化。

在黑水城遺址,我國發現了最多、最完整的西夏文書資料,如西夏的《天盛改定新律》、《官階封號表》、《文海》、《番漢合時掌中珠》等。

中俄兩國共同關注西夏學術領域

西夏研究是中俄兩國共同關注的學術領域,2009年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秘書處將「西夏文化研究」列入兩國語言年活動項目。

隨後,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和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簽訂協議,成立中俄人文合作交流機制下研究機構——中俄西夏學聯合研究所。

2016年12月,大型文獻研究著作《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釋錄》(以下簡稱《釋錄》),由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甘肅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等多家單位聯合整理編纂,前後歷時7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

《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所收錄的黑水城漢文文獻,數量多、種類全,涵蓋了中古黑水城地區的經濟、歷史、文化等方方面面,為研究宋夏金元史、中古社會史、中古佛教史、宋元科技史、古代醫藥史和絲路貿易史等提供了新材料,具有極高的資料價值和研究價值。

《釋錄》一書對其所收錄的4000餘件文書,逐一進行錄文、敘錄、校勘和注釋。

共分9卷,分別為農政文書卷,錢糧文書卷,俸祿與分例文書卷,律令與詞訟文書卷,軍政與站赤文書卷,票據、契約、卷宗與書信卷,禮儀、儒學與文史卷,醫算、歷學、符占秘術、堪輿地理及其他卷。

目前,大型文獻整理著作《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釋錄》(14冊)一書,在原始文獻整理的基礎上,著力文獻的解讀研究,既是珍貴的文獻資料集刊,又是深入的文獻研究著作;既充分吸收前人的成果,又補前人研究之不足,其圖文之新穎、內容之全面、校勘之精細、注釋之詳盡,堪稱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整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和標誌性成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研究取得新成果

光明日報訊(記者莊電一)「對中國藏黑水城文獻的全面整理與研究,是西夏學研究的新成果,為今後整理同類文書提供了有益的借鑑。」這是專家最近對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整理研究的評價。 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