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大同古都地位的又一處大手筆陳展免費開放啦!大同人速來圍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者

明堂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禮制性建築,日月同輝為「明」,祭祀之台為「堂」,具有昌明教化、祭天祀祖的功能,是禮制文化的載體。

大同北魏平城明堂遺址是繼西漢長安城明堂、漢魏洛陽城明堂、唐東都洛陽明堂之後發現並發掘的第四處明堂遺址。

她是古城歷史文脈的延續,是彰顯大同古都地位的又一力證,也是市民遊覽讀史的好去處。

昨天

平城作為拓跋鮮卑北魏前期的都城,曾經盛極一時,草原文明和農耕文明在這裡交匯。

鮮卑統治者吸收中原禮制文化,在平城南修建了明堂。

1995年5月,大同市博物館在柳航里發現了一處北魏時期建築遺址,隨即與山西省考古所、大同市考古所組建聯合考古隊進行了鑽探和發掘工作。

文物工作者經過1995年、1996年、2015年三次科學的考古調查、鑽探和發掘工作,出土大量珍貴文物,獲取了詳實的考古資料和歷史信息,取得階段性成果。

今天

已於2016年12月24日面向公眾開放的北魏明堂遺址公園,是在已發掘的明堂遺址南門西南,依據學術研究和考古發掘的成果,並對其歷史文化進行再還原與提煉而建,是一處集休閒、文化、旅遊於一體的城市遺址公園。

1月20日,位於北魏明堂遺址公園內東側的北魏明堂遺址陳列館也將以圖文詳解和珍貴文物展出的形式與市民見面。

明天

明堂是平城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讓市民感受獨特而厚重的北魏禮制文化,品味千年古都醇厚的文化積澱。

該遺址的發現對北魏平城布局及中國古代禮制性建築的研究意義非凡。

考古調查、鑽探和發掘工作掌握大量的基礎性資料,也是進行科學研究、揭示歷史真實面貌的重要前提,為今後深入研究和探討北魏平城明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形制

北魏平城明堂是由拓跋鮮卑主導建設的禮制性建築,在建設過程中不是簡單照搬漢魏禮制文化,而是大膽創新,吸收多元文化,是漢文化、遊牧文化和外來文化的融合體,對後世影響深遠。

北魏平城明堂主體建築面積4628.88平方米、高27米,以東漢洛陽明堂為藍本,結合「三禮」,創造出了明堂、辟雍、靈台「三宮合一」的新形制。

建築主體底層為方形,除五室遵循西周「五室」建制之外,又在四角各增設一室,合九室。

整個明堂內部以「室內通巷」隔為九個空間,即所謂「堂上九室,三三相重」。

明堂之上設靈台,共分為十二間,每間開二窗。

靈台為圓形,圓形法天,用來觀察天文星象、預測災異,穹宇殿頂內部繪有二十八星宿。

建築外圍環形水道為辟雍,寓意王道教化如環形水道,圓滿不絕。

水道內側有東南西北四門,均為二層閣樓式建築。

功能

北魏平城明堂作為都城重要的禮制建築,承擔了北魏政治生活中許多重大的禮儀活動,其主要功能有祭天祀祖、告朔行令、觀象占卜、敬老尊賢。

展出

現北魏明堂遺址陳列館內含驚世發現、平城明堂、考古收穫三個陳展單元。

驚世發現單元主要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介紹遺址發現的過程和意義。

平城明堂單元以文字資料介紹明堂的位置、形制和功能,還有平城遺址出土文物。

考古收穫單元主要展示鑽探結果、西門遺址、南門遺址和明堂遺址出土的瓦當、筒瓦、板瓦、柱礎石、石雕螭首和石夯杵坯料等實物。

開放

北魏明堂遺址陳列館開放時間為早9時至晚5時。

每周一,除夕、正月初一閉館。

由於陳列館內部文物眾多、空間有限,最多可同時容納50名遊客參觀遊覽。

望廣大市民攜帶好個人身份證等有效證件,聽從工作人員安排,有序參觀。

大同傳媒全媒體記者 紀元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藏阿里札達縣曲踏墓地的發掘

2015年5—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合作對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曲踏墓地進行了考古調查和發掘,並對噶爾縣加嘎子墓地等遺址進行了調查。

考古發現唐中宗定陵神道18對石刻破碎嚴重

新華社西安2月25日電(記者馮國)在2015年度的考古勘探和發掘過程中,陝西考古人員對唐中宗李顯的定陵神道遺址進行清理,發現其原來擁有18對36件石刻。除個別保存較好外,大部分都已被毀為破碎石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