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青銅時代的斯巴達:探尋神秘消失的古巴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陝西省城固縣寶山遺址出土的青銅人面具
曾聞名於先秦的巴人和巴國,在長江流域創造了怎樣的可與中原文化媲美的古老文明? 近日,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聯合四川、重慶、陝西、湖北、湖南五省市12家文博單位推出的《尋巴——消失的古代巴國》展覽,以巴的文獻資料和巴文化考古及研究成果為依據,集中展現了巴文化的特質和一批綜合研究成果,近200件(組) 文物引領觀眾探尋巴文化的歷史發展之謎。
該展覽將持續到今年12月30日。
4000多年前,在今湖北、重慶、四川、湖南、貴州和陝西等地生活的這個遠古族系,被稱作巴人或巴族。
他們驍勇善戰,得山水之靈性,借魚鹽之利而聞名於先秦。
古代巴人在長江流域創造了可與中原文化媲美的古代文明。
在夏朝巴人被稱為「巴方」。
殷商中葉商王武丁時代,商人同巴人發生戰爭,巴國最後戰敗,被迫向商王朝納貢服役。
周王朝建立後,分封了71個諸侯國,巴氏被封為子國,通常簡稱「巴國」。
公元前316年,巴國為秦所滅,其文化逐漸融入中原文化體系,成為華夏文明長河中的一條涓涓細流。
眾多遺址的發現,帶來驚喜也帶來更多的猜測
記者在展廳看到,柳葉形的青銅劍、荷包形的青銅鉞、改裝的巴式銅劍、巴蜀圖語青銅鉞……這些造型奇異的隨葬兵器,閃爍著戰國時代的刀光劍影,體現出巴人彪悍尚武的民族氣質。
據了解,春秋末葉到戰國晚期,古代巴國的青銅文化發展到高峰,青銅器種類多、數量大、分布廣,地方特色鮮明突出,許多青銅器上刻有巴的符號。
研究表明,陝西城固縣寶山遺址出土的青銅人面具,器型獨特,很可能是巴人歌舞時戴在臉上的器物,而青銅雙頭蛇紋戈,則是巴人圖騰的一個例證。
記者看到,展出的巴蜀圖語青銅鉞上,有虎紋、手心紋、花蒂紋等巴蜀圖語。
而重慶市巫山縣李家灘出土的銅三羊尊,則是迄今巴人故地所見最早的大型青銅容器。
湖北省長陽縣的香爐石遺址、陝西省城固縣的寶山遺址;重慶市雲陽縣的李家壩遺址、開縣的余家壩遺址、涪陵區的小田溪遺址、九龍坡區的冬筍壩遺址;四川省宣漢縣的羅家壩遺址、渠縣城壩遺址……上世紀以來,這些巴人重要遺址的相繼發現、發掘,歷史上神秘的巴人、巴國隨之進入專家們的研究視野,每一處遺址的發現都帶來驚喜,也帶來了更多的猜測。
在面積3萬平方米的湖北香爐石遺址中心區域,考古出土夏、商、周時期的石器、陶器、骨器、銅器等近萬件,一批巴人墓葬被發現,特別是近年來清江兩岸大量巴文化遺址、遺物的發現,表明「巴人起源於清江」之說不無道理。
全長42厘米的一件商代卜骨,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卜骨之一,它出土於湖北香爐石遺址。
令人興奮的是,這裡出土的卜骨製作材料「新穎」,大多是用魚類的鰓蓋骨製作而成,而不是過去人們所用的牛、羊、豬的肩胛骨,這在我國卜骨發展史上前所未有。
一件通高25.3厘米、通長46.4厘米的商代特罄,引起記者注目。
這件「豬形捲雲紋銅罄」,整體呈板狀豬形,它的脊部飾有鳳鳥,兩側分別飾有對稱的10個乳釘紋和雲雷紋。
據介紹,其高音至少有D (E)、F (G)兩個音,10個枚的高音不一。
「它的發現,改變了我國古代只有石罄、玉罄的傳統認識。
這種形態的青銅特罄,在我國有明確出土地點的罄中,還屬於首次發現。
」據講解員介紹,罄歷來都是用石或者玉雕刻而成,懸掛在架子上,擊之而鳴。
湖北長陽縣出土的豬形捲雲紋銅磬
羅家壩遺址的發現改寫長江上遊人類文明史
重慶市開縣面積5萬平方米的余家壩遺址內,相繼發現130多座墓葬和一批木製葬具,這是繼重慶涪陵區小田溪遺址墓葬群之後,發現的又一處級別較高的巴文化遺址。
史書《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巴國先王陵墓多在枳。
」重慶市的涪陵區在古代被稱為「枳」,而近年來在小田溪遺址發掘出三個戰國時期的巴王墓葬,從中出土192件文物,證實了史書記載,也為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一位考古專家告訴記者:「羅家壩遺址,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末發現的面積最大的古代巴人中心文化遺址,其價值震驚了世界!」該遺址位於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地處秦、楚、巴、蜀文化交界,總面積70萬平方米。
他說,在此前的幾十年,考古工作者還沒有找到一處像這個遺址這樣公認的、大規模的古代巴人中心遺址,它同四川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遺址一樣,改寫了長江上游的人類文明史。
記者了解到,該遺址出土的眾多巴人墓葬、文物,以及首次發現的許多器物,堪稱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品,是最具歷史、文化價值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
「巴渝舞」遺風猶存
漢代初期,巴渝舞被劉邦引進宮中,成為宮廷樂舞,既供宮中觀賞,也接待各國使節,還成為王朝祭祀樂舞和天子喪禮樂舞。
三國曹魏時,巴渝舞被更名為「昭武舞」,西晉時把「昭武舞」又改名為「宣武舞」。
唐代時,巴渝舞仍為宮廷樂舞之一。
唐代以後,巴渝舞從宮廷樂舞中消失。
記者了解到,儘管如此,今天在民間,巴渝舞巴人遺風猶存,四川東部巴人後裔的踏踢舞、擺手舞、腰鼓舞、盾牌舞,就是巴渝舞的流變。
現在的薅草鑼鼓、花鼓調、船工號子、翻山鉸子等,都與巴渝舞密不可分。
*本文系文匯獨家稿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韓宏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