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制禮學研究領域的「扛鼎之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蘭甲雲 彭永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陳戍國教授與湖南大學文學院陳冠梅博士合著的《中國禮文學史》,最近由湖南大學出版社隆重出版。

全書共分4卷,從先秦禮文學史一直寫到了晚清,總共220萬字,是中國第一部禮文學史。

陳戍國先生是研究禮制與禮學思想的當代著名學者,師從被喻為「今世治禮經者之第一人」的沈文倬先生,曾著有我國第一部禮制研究通史《中國禮制史》。

此次他對我國的祭祀、喪葬、冠昏、朝聘、巡守等相關禮儀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總結,填補了我國人文學科領域的重要空白。

積十年之功推出的這部《中國禮文學史》,再次成為禮制禮學研究領域的扛鼎之作。

什麼是禮文學?陳先生早在2004年出版的《禮記校注》一書中曾提出過這一概念。

禮文學,「就具體作品而言,是用比較大的篇幅說明禮制、闡述禮義、描繪禮典或禮俗而富生動性、形象性的各體文章,或用情節、形象反映禮制或禮俗的文學作品。

」禮文學的特點就是《毛詩序》所說的「發乎情,止乎禮義」。

文以載道,道就是禮義,禮文學作品要形象地描述、表現中國人合乎禮義之邦、禮樂文明的生活方式及價值觀念,做到以形象感人,以情動人。

作者仔細閱讀研究了從先秦至清代的所有文學作品,並從中精選了符合這一標準與要求的作品,共4卷。

為什麼要研究禮文學?陳先生認為至少有兩重意義:一是對普通讀者而言,經常閱讀這種禮文學作品,對於激發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對於增強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對於傳承中華美德和核心價值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孔子強調「忠信」,主張「和為貴」,重視禮義,這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所在。

《中國禮文學史》所選的作品,自始至終都尊崇歷代的聖賢先師、英雄豪傑,表達對人民的熱愛,表達對生於斯長於斯這塊土地的深厚感情。

二是對於研究中國文學史的同仁來說,閱讀《中國禮文學史》,更加能夠加深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理解,甚至能夠解決因為不明禮制或禮樂制度所造成的誤讀與誤解。

譬如《詩三百》第一篇《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鐘鼓樂之」。

因為該詩有「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這樣的內容,有的學者就把《關雎》說成是迎親用樂,用鐘鼓之樂,這其實是錯誤的。

禮經《儀禮》一書早就說明迎婚不用樂。

《儀禮·婚禮》記士婚六禮,其中雖有親迎一節,卻也寫明親迎不用樂。

《周禮》一書,同樣沒有迎婚用樂的說法。

《曾子問》中也有記載,「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

陳戍國先生著《詩經芻議·說〈關雎〉》一文,舉十六證說明了中國漢族各上層社會隋以前婚禮皆不用樂,漢族社會民間至晉代才有迎娶用樂的事,而上層社會至唐德宗時代婚禮始用樂。

因為不明古禮制度,對於許多禮文學作品的解讀就會脫離實際,就會想當然,就會主觀臆斷,就會以訛傳訛。

《中國禮文學史》恰好能夠提供許多禮制、禮教、禮俗、禮樂常識,為廣大讀者正確閱讀理解、深入研究中國文學作品尤其是禮文學作品,提供有益的幫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探賾索隱絕業續,淡泊明志風骨遺

沈文倬(1917—2009),字鳳笙,號菿闇。當代禮學宗師、著名經學家,生前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古籍研究所終身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他一生潛心研習三禮之學,在禮學、經學史、文獻學、甲骨金...

「禮法形名」對古代社會的維繫

中國文明成熟較早,在國家治理方面具有早熟性,這種早熟性決定了中國乃至東亞文明的政治走向。中國幅員遼闊,族群眾多,如何維繫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歷代都做出過艱巨努力,並積累了豐富的政治智慧。幾千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