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驚現「通史式」古遺址,神秘衙署位置仍然是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知道永川城南部的長江邊上曾有一座「漢東城」嗎?

日前,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對位於永川區朱沱鎮的這座古城遺址進行了第三次階段性考古發掘,除了新石器時代窯址、商周時期墓葬及唐宋時期房屋基址等多處重要遺蹟相繼浮出水面外,同時發現了城體內較為完善的排水系統及宋代冶煉類等諸多遺存。

這座從新石器時代一直綿延到唐宋時期的古城,為什麼在明清時期卻漸漸荒蕪,直至最終消失?這座巨大城池的城門、衙署所在地又在哪裡呢?

同茂君隨考古專家前往現場,為你揭開漢東城的神秘面紗。

漢東城發掘遺址全景

防洪城牆?軍事城牆?

牆體呈南北「一」字分布

漢東城遺址現場緊鄰長江,分布面積約40萬平方米,核心區面積約2萬平方米。

漢東城有啥來頭?據考證,它是唐、五代、北宋早期萬春縣(唐武德五年曾改為萬壽縣)的縣治,在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被發現。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在遺址西南方向發現一座寫「漢東村」的石刻碑記,當地百姓口口相傳,將其稱作「漢東城」。

以往,漢東城的縣治身份只能依靠文獻來說明,而在這一次考古發掘中,市文遺院考古人員則首次發現了新線索——城牆。

漢東城東城牆牆體中段頂部

同茂君在現場看到,牆體呈南北「一」字分布,由條石砌築而成,間斷性分布,共有4段,現存500米,連接兩邊的村溝。

其中,有些鄰近竹林的牆體保存較好,有些則損壞嚴重,這是為什麼?

「鄰近植被的部分受到遮擋,故保存更好些,而離人居住較近的部分因受到不同程度的外力破壞,損壞程度自然更大。

」漢東城遺址考古現場負責人、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工作人員代玉彪介紹,這些牆體初步被判斷為唐宋時期所建,其發現對於確定漢東城遺址為萬春縣縣治有重要作用。

但至於其是防洪城牆還是具有軍事意義的城牆,仍然有待考證。

漢東城東城牆中段

重慶十八水驛之一

唐宋時期用陶做排水管

本次漢東城的階段性考古發掘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陶窯、商周時期墓葬、唐宋房址。

同時,發現了城體內完善的排水系統。

除了商周時期這裡被作為墓葬區外,新石器時代、漢代、唐宋以及明清時期這裡都是作為生活區存在。

可見,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唐宋時期則較為頻繁。

在一處唐宋房屋基址前,同茂君清晰地看到門檻和屋內有區域劃分,屋內還可見一條約2米多長的陶管,管口直徑約10公分,它是做啥用的?

漢東城房屋遺址

「陶管用於房屋排水。

」代玉彪稱,房屋結構中的排水系統很重要,其他房屋基址中也有不少石排水溝。

據考證,漢東城遺址東部緊鄰長江黃金水道,近可與合江、江津等相通,遠可直達武漢、上海等地,曾經是重慶的十八水驛之一。

此外,同茂君還在唐宋時期房屋基址旁發現一條長約2.9米的石板路。

「在丘陵地區建造這樣的大馬路實屬罕見,它的做工很細,規格也很高。

」市文遺院院長鄒後曦推測,唐宋時期這裡很可能是一番繁華興盛的核心都市景象,但至於此後漢東城裡百姓遷往何方,這座城市又為何衰敗,暫無從知曉。

漢東城的水池遺址

出土文物跨越歷代

北宋陶玩很「萌」

本次漢東城的階段性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文化遺存,共發現灰坑84座、房址11座、墓葬3座、溝13條、柱洞54個,出土陶、瓷、石、銅、鐵、骨質小件共計1200余件,以唐宋時期川渝地區各窯口以及景德鎮窯、湖田窯、龍泉窯、繁昌窯等瓷器為主。

同茂君看到,出土文物中,既有唐宋時期保存較完整的瓷碗,也有新石器時代的破碎陶片。

代玉彪說,漢東城歷經新石器、商周、漢代、唐宋及明清各時期,可謂「通史式」古遺址。

考古出土了大量瓷器,包含生活用器的方方面面,經著名陶瓷考古專家陳麗瓊鑑定,精品瓷器多集中於唐、北宋早期,其中不乏景德鎮窯、湖田窯、龍泉窯等名窯產品,這與重慶其他唐宋遺址多是塗山窯或邛窯瓷器形成鮮明對比。

漢東城遺址出土的文物,圖一到圖三分別為瓷鼓腹壺、獸面瓦當、瓷長頸壺。

「從這些珍貴瓷器也可猜想,漢東城遺址昔日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不言而喻。

」鄒後曦說。

在臨時文物庫房,同茂君看到,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紋路多以交錯狀呈現,商周則以豎紋為主;北宋瓷器呈6瓣蓮花狀,遠遠看去泛著淡淡的青光;最有意思的是只有約兩根成人食指長短的北宋「萌」陶器,雖然沒有五官,但從其形狀和姿態就能看出是陶人和陶犬。

專家推測,這些可能是當時私人所制的玩具或裝飾品。

漢東城遺址出土的陶人

城內衙署位置成謎

森林公園或變身遺址公園

據《永川縣誌》記載,該遺址為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所置萬春縣縣治所在地,至宋代(公元967年)廢縣,歷時300多年。

「但是作為縣治,除了有城牆、住宅區、道路,還應該有衙署。

」代玉彪表示,在此前的發掘過程中,雖然獲取了較多衙署位置的線索,但是其確切位置、布局和規模、城市格局和城防系統等,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而本次考古進一步明確了漢東城遺址宋代市鎮布局及功能分區,與金屬加工相關的坩堝類遺存及手工作坊的發現對於探討宋代市鎮的金屬加工形式及工藝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漢東城遺址出土的陶坩鍋

清華大學建築歷史研究所所長王貴祥教授此前在實地考察漢東城遺址時認為,漢東城的城市空間技術、城市格局和護城牆的結構完整地展示了宋代小城市的形象。

像這樣被發掘出來的宋代小城,有這麼好的道路、房舍和排水系統,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其完整和規整的程度,都表明了漢東城在宋代已經相當富庶。

北京大學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孫華教授認為,漢東城的稀有性為研究西南地區唐宋時期尤其是兩宋時期的市鎮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樣本。

他建議繼續對漢東城進行考古發掘,在把兩宋時期城市布局研究清楚的基礎上,建設一個全國罕見的宋代市鎮遺址公園。

永川區相關部門表示,當地原本計劃在漢東城一帶修建森林公園,但遺址發掘後,區里目前正籌劃將其改建為遺址公園,作為保護相關遺址的重要平台。

「遺址公園將體現悠久的歷史文化,既是一個小型的博物館,也是市民運動休閒的場所。

漢東城挖掘遺址全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重慶:考古專家釐清商周至宋時期當地耕作習慣

新華社重慶2月2日電(記者劉恩黎)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1日舉行了2017年度學術匯報會,會上公布了多項新的考古發現及研究成果,其中考古專家闡述了對重慶永川地區植物遺存的新分析。據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

永川漢東城30餘件文物走上「街頭」

華龍網訊(通訊員 張天彥)近日,永川區在朱沱鎮舉行了漢東古城文物展。本次展覽共展出30餘件漢東城出土的珍貴文物和80餘幅介紹漢東城遺址基本知識及發掘過程的圖片。2013年10月,重慶市文化遺產研...

三峽磐石城遺址新考古成果公布

據新華社電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日前舉行的2017年度學術匯報會上,公布了多項新的考古發現及研究成果。其中,後續三峽大遺址保護項目之一磐石城的新考古發現引人關注。據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文博館員楊鵬...

江蘇省考古學會2016年年會如期舉行

江蘇省考古學會2016年年會2016年12月28—30日,由江蘇省考古學會主辦、鎮江博物館承辦的「江蘇省考古學會2016年年會」在鎮江拉開帷幕,年會以「探索地域文明、保護文化遺產、服務社會公眾」...

重慶漢東城遺址發現唐宋時期城牆道路遺存

新華社重慶2月23日電(記者 張琴)重慶漢東城遺址近日進行了第二次考古發掘,發現唐宋時期城牆道路遺存。漢東城遺址位於永川區朱沱鎮漢東村6社,地處長江左岸二級階地,核心面積兩萬多平方米,首次發掘面...

青龍鎮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4月12日在北京揭曉。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洞穴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窯址、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北京通州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