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探秘——尋找「山西籍」珍寶的身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6年最後的時光里,我有幸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這座文化聖殿中度過,當時是以最快速度即3個半小時一口氣參觀完「古代中國」陳列展的。

其間,徜徉於歷史與藝術的長河中,驚嘆中華文明燦爛輝煌之餘,全身似注入超能量,倍感身心愉悅,充實而富足。

在這裡,你會看到中國最頂級的文物,欣賞到先輩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

在這裡,自然少不了源於三晉大地的諸多珍貴藏品,以及山西籍歷史名人畫像等。

走,現在就跟隨我一起去尋找它們的身影吧!

原始牛犄角

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20餘萬年—5萬年)

1954年山西襄汾丁村出土

錯金青銅「釒和」(he)

1965年山西長治分水嶺M126出土

出土於一座韓國墓葬,橢圓形,斂頸,圈足,腹部雙環耳對稱,頸與圈足飾錯金斜角雲紋,腹部飾錯金兩組蟠螭紋。

青銅鎛(春秋·齊)——傳山西榮河出土

鎛為古代青銅樂器,是鍾類器中的「巨人」。

形似鍾而口線平,器形巨大,有鈕可懸掛,連撞擊發出聲音。

按史籍記載,它聲如大鐘洪亮悠揚,是用來指揮樂隊,控制整體節奏的樂器。

獸耳青銅壺(春秋·晉)

傳山西侯馬出土

嵌赤銅鳥獸紋青銅壺(春秋)

傳1923年山西渾源出土

在青銅器上用赤銅鑲嵌圖案的裝飾工藝始見於春秋晚期,在燕、趙等國的青銅器中屢有發現。

青銅武士像(戰國·趙)

1955年山西長治分水嶺出土

青銅方壺(春秋·晉)

1961年山西侯馬出土

彩繪雁魚青銅釭燈 (西漢時期)1985年山西省朔縣趙十八莊出土

釭(gāng)在此處指中空的煙管。

此燈魚身、雁頸和雁體中空相通,可納煙塵,防止了油煙對室內空氣的污染。

燈盤、燈罩可轉動開合,以調整擋風和光照。

各部分可拆卸以便除垢,構思設計精巧合理,達到了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傳祚無窮」瓦當:

北魏(公元386年—534年)

山西大同雲岡出土

祚(zuò),有賜福、賜予皇位之意。

「傳祚無窮」屬祝詞,大吉大利也,表達了北魏統治者希望上天賜福、皇位永傳的願望,這塊瓦當可能是當時北魏都城平城的宮殿或太廟所用。

平城是北魏的都城之一,位於今山西大同東北。

彈琵琶陶俑(北齊)

1973年山西壽陽厙(shè)狄回洛墓出土

陶駱駝(北齊) 1955年山西太原壙坡出土

陶牛車(北齊) 1955年山西太原壙坡出土

1955年,太原市西南蒙山山麓太原勝利器材場取土工地發現一座小型土洞墓。

這座墓葬並未經過科學發掘,殉葬器物被人發現後即被取出,出土遺物原位置已無法判明。

一部《西遊記》把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傳得家喻戶曉,然而早在東晉,作為山西人的法顯,早玄奘230年即成就了西行取經的壯舉,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到印度求法的僧人。

他跋山涉水,漂洋過海週遊了東南亞31個國家,寫出了不朽之作《佛國記》

更驚人的是,玄奘翻越帕米爾高原時是30歲,而法顯已經67歲,法顯從68歲開始考察印度河、恆河流域的佛教文化,78歲走海路北上回國,80歲開始翻譯帶回來的經典,寫作《佛國記》。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書中感嘆:「這位把彪炳史冊的壯舉放在65歲之後的老人,實在是對人類的年齡障礙作了一次最徹底的挑戰,也說明一種信仰會產生多大的生命力量。

《武后行從圖》(摹本) / 原作傳唐 張萱 繪

描繪了武則天在宮廷巡行的情景。

武則天戴寶珠鳳冠,著深青交領寬袖衣,腰系雜佩,顯得氣度威嚴,女官們著男裝,相擁其周圍。

武則天,山西省文水縣南徐村人(村內現有始建於唐代、1985年重新修繕的則天聖母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她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3年),卒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67歲登基稱帝,在位15年。

她出身於一個官宦之家,其父是唐高祖李淵的幕僚,曾任荊州大都督,因此,武則天幼年即為都府千金。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傑出的政治家。

在統治期間,鼓勵農業生產,發展邊境屯田;打擊突厥、吐蕃侵擾,重設安西四鎮;完善科舉制度,重視文化事業。

白居易像(據故宮南薰殿藏品摹繪)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樂天,山西太原人,中唐著名詩人。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他生活在唐朝走向衰落的時期,詩作以形象生動的語言和白描手法揭露權貴的腐朽奢淫、專橫跋扈,也真實地反映了民眾疾苦,在民間流傳很廣,婦孺皆能吟誦。

附: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全詩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陶磨、碾、碓和井欄

唐(公元618—907年) 1954年山西省長治市王琛墓出土

胡人騎駱駝陶俑

唐 調露元年(公元679年)——註:調露,唐高宗年號

1954年山西省長治市王琛墓出土,這件陶駱駝形體高大。

背騎胡人深目濃眉,高鼻,絡腮鬍,身穿翻領皮毛褊衣,腰束帶,系一小香囊,坐在橫搭於駝背的行囊上,左手執韁繩,右手高舉,作揮鞭狀。

唐代的絲綢之路連結中國和中亞、西亞乃至歐洲諸國。

此俑生動再現了奔波在絲綢之路上的西域商人形象。

五台山南禪寺大殿模型 /1954年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制

南禪寺大殿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後經多次修葺,是中國保留下來最早的一座木結構建築。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模型 /1954年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制

大殿建於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是中國僅存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原作,以斗拱雄大、出檐深遠、屋頂平緩為其特徵。

佛宮寺釋迦塔(模型) /據山西應縣佛宮寺塔複製

原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高67.3米,塔身全部由木材構成,採用的斗拱有60多種,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木塔。

榆次窯玉壺春瓶 /金(公元1115年—1234年)

瓶身為典型白釉印花圖案。

在今山西太原孟家井,孟家井明代屬榆次縣,故名。

此窯產瓷,明初已有記載,孟家井柏靈廟明弘治三年(1490)重修碑記中說:「榆次縣治之北六十里有鄉曰孟家井,居民大率三百家,乃古昔陶器之所。

《資治通鑑》手稿(影印本)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由北宋司馬光(今山西省夏縣人)主編,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有著深厚文字功底的司馬光,尤長於敘事,款款寫來,原委瞭然,文字優美而質樸,格調古雅渾厚而又簡潔曉暢,可謂別具匠心,自成一體。

時至今日,《資治通鑑》仍是一本了解和學習中國歷史的必讀之書。

《三國志通俗演義》 (明)羅貫中著 明刻本

羅貫中(約公元1330年—約1400年),今山西太原人,他在陳壽《三國志》的基礎上創作出了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編織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塑造了眾多鮮明生動的歷史人物,展示了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遙相呼應,它成立於1912年,至今已經走過百餘年的光輝歷程。

百餘年來中國國家博物館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已發展成為世界級大博物館。

這裡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文明足跡,展示著我們偉大祖國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社會發展的光輝成就,是中華兒女傳承歷史、開拓未來的精神家園。

這是一座以歷史與藝術為主、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

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藏品數量13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整體規模在世界博物館中位居前列,是全世界最受遊客歡迎的博物館之一。

另外,在「國博」四層的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展廳,您可以看到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第18窟之石雕菩薩頭像(唐)。

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第21窟之石雕菩薩坐像(唐)

請參看《人文山西》相關文章——「天龍山石窟」盼著首尊歸國的菩薩頭像「回家」!

相關連結: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陳展體系由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國際交流展和臨時展覽組成。

目前的常設陳展包括——

基本陳列:古代中國(地下一層);復興之路(北館)

專題陳列:

領袖·人民——館藏現代經典美術作品;

友好往來 歷史見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外交活動受贈禮品展;

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四層);

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四層);

中國古代玉器藝術(四層);

中國古代錢幣藝術(四層);

中國古代瓷器藝術;

中國古代書畫藝術;

館藏非洲雕刻藝術(三層);

明清家具藝術(三層);

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築設計展(三層);

國博典藏《乾隆南巡圖》長卷數字展示等。

此外,還有不斷更新的國際交流展和臨時展覽。

開放時間:

9:00—17:00(15:30止票,16:00停止入館,16:30清場,17:00閉館),逢周一閉館。

◇◇◇◇◇◇◇◇◇◇◇◇◇◇◇◇

後 記

清代龔自珍《定庵續集》里說:「欲知大道,必先為史。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


了解歷史,就了解了世間大道;把握史學,才把握住社會規律。

而要一個民族滅亡,首要方法是讓它的史觀消亡——踐踏民族歷史,解構民族文化,滌盪民族自信,破壞民族認同。

不同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道理,常變的歷史天空上演著不變的人情故事。

正如同唐代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句所說「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代代人不同,事事總相似。

一路走來的歷史經驗,可以指導將來的未知征程。

最後借用一下這句話——

天上不會掉餡餅,2017年,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實拍一盤穿越而來唐代餃子

< 唐代餃子了解下 >2018.02.02 國博/古代中國陳列唐代 / 食具及餃子 / 國家博物館藏197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出土這些新疆吐魯番出土的餃子,其形狀和今天北方的餃子一模一樣...

全球最受歡迎的十大博物館,你知道幾個?

今天,是第41個國際博物館日。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赴博物館參觀人次同比2015年增長1.3倍。不少資深驢友表示,每到一座城市,走進當地的博物館可以對一座城市更多一些深層次的了解,收穫更豐滿的...

國博秦漢文明展都有哪些國寶級文物

今年春季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帝國時代:中國秦漢文明特展」相當成功,獲得一致好評。近日,「秦漢文明展」回歸國內,同時藉助國內32家博物館的160多組藏品,以全新姿態在國博的「匯報展」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