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國家博物館--你看文物我講故事青銅器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你去過國家博物館,一定見過琳琅滿目,數不清的各式各類的文物,就像是文物的大寶藏,你穿梭於此,會大開眼界,不過煩惱也來了,這麼多文物,哪個是寶貝?哪個必須要一睹芳容?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解讀,你有所了解,再去參觀,一定會不虛此行。

每一件文物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文物就靜靜的在那裡,它的故事由我來訴說。

首先我來說說什麼是寶物,國博收藏文物百萬以上,什麼樣的文物能夠展出?一定是有價值的文物,那麼在這些有價值的文物中最有價值的,才能稱之為寶物,寶物至少符合兩個條件其的一個,第一個是非常的珍貴稀有,不僅罕見,還代表當時高超的技術,比如后母戊鼎;第二個文物能佐證某個歷史上重大事件,解開一個重大疑團,比如利簋。

順便說,后母戊鼎和利簋都是國博鎮館之寶,而且是權威評選的20件鎮國之寶其中的兩個。

今天講的是青銅器,也就是國博里古代中國陳列的夏商西周時期、以及春秋戰國時期展廳,在這一時期,青銅器的使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

青銅器是國博里最耀眼的一個部分,全國20件鎮國之寶,其中有3件在國博,並且全部是青銅器。

1、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國博的鎮館之寶,同時也是鎮國之寶,后母戊鼎是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大最重的一件青銅鼎,重達832公斤。

它是我國古代青銅器的代表作,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高超的技術水平。

后母戊鼎在1939年出土,由河南人吳培文發現並在抗日戰爭期間保護,於1946年貢獻給國家。

1948年,大鼎在南京首次展出,據記載,蔣介石曾親臨參觀,大鼎轟動了整個南京城。

1949年國民黨撤往台灣時原有意將大鼎運往台灣,但大鼎過於沉重而放棄,大鼎流落在南京飛機場,後被解放軍發現,轉移到南京博物館。

1959年后母戊鼎從南京調往北京,並一直存於國家博物館。

我們最早聽說這件文物的名字叫司母戊鼎,最初給它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稱其為司母戊鼎,他認為「司母戊」即為「祭祀母親戊」。

經過後來學術界的研究,認為命名為「后母戊」要更好一些,意思相當於:將此鼎獻給「敬愛的母親戊」。

2、西周利簋

這件文物叫利簋,簋在古代是盛放食物的器具,因文物上刻有「利」字,因此得名利簋。

利簋是國博的鎮館之寶,也是鎮國之寶。

利簋看起來毫不起眼,作為鎮國之寶,是因為它破解了一個歷史上重大的謎團,那就是「武王伐紂的牧野大戰」,在利簋出土之前,關於牧野大戰有兩點未解之謎,第一點,發生在哪一天不知道,第二點,有後世的歷史資料說這場戰爭用了一年的時間,是不是,也沒有當時的史料證明。

直到利簋的出現,利簋的腹內底部所鑄4行33字銘文,銘文是刻在青銅器上的字。

根據銘文中的「甲子」及「歲星」等重要信息,歷史學家計算出武王伐紂的具體時間,從此它為商周兩代的劃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據。

另外,利簋的發現,還證實了古籍中所載的「戰一日而破紂之國」的正確記載。

3、虢季子白盤

這件文物叫虢季子白盤,盤是古代盛水的器具,虢季子白是虢國第四個兒子叫白,這件文物是國博的鎮館之寶。

虢季子白盤的價值體現在盤內底部的111字的銘文,銘文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在河北岸大勝獫狁(匈奴的先祖),殺死五百名敵人,活捉五十名俘虜,周王為他舉行隆重的慶典,賞賜了許多禮物。

虢季子白專門製造此盤來紀念這件事情。

這段銘文體現了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歷史價值體現在此篇銘文中的許多用語,可與詩經中其他史料相互引證,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它的藝術價值在,銘文中的語句多以四字為主,文辭優美,被譽為鑄在青銅器上的詩。

虢季子白盤自出土後還有一段奇遇,虢季子白盤在清朝後期出土後,出土後捻轉到了劉銘傳手中,他把寶物送回合肥老家作為傳家之寶代代相傳,解放後劉銘傳第四代孫將此盤獻給了國家。

4、四羊方尊

這件文物叫四羊方尊,尊為古代盛放酒的器具,因文物腹部巧妙的設計製作出四隻卷角羊,因而得名四羊方尊,它是已知的最大的一件商代方尊。

四羊方尊非常有名氣,它不但是國博鎮館之寶,也是鎮國之寶。

那麼四羊方尊的價值展現在它的至尊,高貴,四羊方尊的腹部四角有四羊,肩上裝飾四條盤龍,這四羊、四龍相對的造型展示了文物的至尊氣象。

中國古代,人們對羊的個性有兩個歸納:善良知禮;外柔內剛。

所以羊一直以來都是「吉祥」的象徵。

所以呢四羊方尊不但高貴,還象徵著吉祥。

四羊方尊曾歷經磨難,1938年出土於湖南省,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轉移運送的車隊遭到日機轟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塊。

之後這些碎片就一直被保存在湖南省銀行倉庫的一隻木箱內,直到解放以後才由國博的技術修復師將它修復而成,修復的技術非常高超,以至於我們絲毫看不到破綻。

5、凸目銅面具

這件文物叫凸目銅面具,出土在非常有名的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

這件文物很有特點,知名度也很高,它長方形臉,長刀形粗眉,「臣」字形目,眼珠突出眼眶,鼻部捲曲,闊口微張。

耳朵像戈向兩側展開。

額正中有高高豎起的額飾。

這種銅面具是古代蜀人心中「神」的化身,應是早期蜀王蠶叢的神像,據《華陽國志》記載,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目縱就是眼睛突出的意思。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大量玉器、銅器等物,有許多明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晌。

這個遺址的發現,說明當時的蜀地與中原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6、王子午青銅鼎

這件文物叫王子午青銅鼎,出土在楚國的王子午墓。

這件文物體現了楚國器物的特徵,侈口、束腰、鼓腹、平底、三蹄形足,器物周身攀附6條龍形獸。

大家都聽過「楚王好細腰」,在這件文物上就有體現,所以王子午鼎歷來被認為是研究楚文化的標準器。

王子午是楚莊王之子、曾任楚國令伊(宰相)。

當時在王子午墓里出土了七件青銅鼎,按照周代制度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那麼顯然楚國沒有遵行周代的禮儀制度。

有一個成語叫問鼎中原,說的是楚莊王北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這一舉動說明楚國有奪取周朝天下的實力,也說明當時周王室的衰微。

7、銅冰鑒

這件文物叫銅冰鑒,鑒是古代盛水的器具,這件文物有「最早的冰箱」的美譽。

原理是這樣的,鑒裡面有一個方壺,壺內裝酒,鑒內壁與方壺外壁放冰,可以起到冰酒的作用,可以說,銅冰鑒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冰箱了。

《詩經》中就曾記載,奴隸們冬日鑿冰儲藏,供貴族們夏季飲用。

8、錯金「鄂君啟」青銅節

這件文物叫錯金「鄂君啟」青銅節,鄂君為楚國進行分封的大夫,這件青銅節,是鄂君通關及免稅的文書。

春秋戰國時期,商業手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各個諸侯國的政治軍事的都邑都發展成了工商業的大都市。

各國都在都邑的出入口設置水陸關卡,收取關稅,關稅與軍賦、地租、田賦一起構成了諸侯國的主要財政收入。

但在當時呢,特權階級時能享受到免稅通行證,這件「鄂君啟」青銅節就是最好的物證。

青銅節上有錯金銘文150字。

銘文詳細規定了鄂君啟水路、陸路交通運輸的路線、運載額、運輸種類和納稅情況,是研究戰國時楚國交通、政治、經濟、地理和商業賦稅制度的珍貴資料。

最後介紹一下錯金技術,當時的政府為防止民間造假,發明了這項技術,在青銅器上進行了錯金銀加工,錯金銀也叫「金銀錯」,其方法是在青銅器鑄造時鑄出腰槽,將金銀片、絲放入槽內,錘打後錯實磨平。

這一工藝是在春秋時期產生的,應用至今。

寫在附庸風雅之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十大國寶青銅器,你都見過嗎?

青銅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大件青銅器在夏代晚期(考古學文化的二里頭時期)開始出現,到商代前期(二里崗時期)和商代後期(殷墟文化時期),出現了大量氣勢恢宏、紋飾繁褥的呈組合的青銅...

國之重器,中國國家博物館裡的九大鎮館之寶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

國家寶藏,青銅器的歷史及鑑賞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黃銅冶煉技術的文明,姜寨遺址出土的黃銅片和黃銅環就是冶煉而成,距今6700年。中國的青銅冶煉掌握的也較早,目前我國最早的冶煉青銅器為甘肅馬家窯遺址出土的青銅刀,距今也有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