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時代 一 比我們想像的更偉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說中華文明是一條綿延不斷的河流,那麼,藝術便如同河上的層層帆影,順流而下,如磁石般吸引著兩岸匆匆世人的目光……

先秦兩漢的高古玉器,溫潤光華……

晉人的書法與南北朝的造像,神來之筆……

唐朝的服飾,儀態萬方……

兩宋的青瓷與青詞,溫文爾雅……

混元大氣的元青花,簡約優雅的明式家具,繁花般綻放的清代彩瓷……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藝術與美學的民族,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市井百姓,各種藝術均可上下貫通。

然而,其間的一種,幾乎從誕生之日,便與王權緊密相連,從不與民共享……

它因王權的威儀而金光閃耀;

它上面的文字,曾經見證千百年征戰的鮮血淋漓;

它的形制,映射王權的力量;

對它的爭奪,見證著一人功成萬骨枯;

對它的膜拜,是通往神靈的天路……

它,是青銅器,是凝固了的「王的魂魄」……

【青銅龍首,攝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記憶里的青銅器,仿佛都是綠銹斑駁的樣子。

然而它最初的樣子,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它是金光燦燦的,這也是為什麼高古文獻中的「賜金」、「受金」,很多時候都指的是青銅。

後來的綠銹,只是因為年代久遠,青銅合金中的銅生鏽所致。

這柄龍首,可以依稀看到青銅器最初的顏色。

【青銅提梁卣,攝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青銅雙龍耳瓶,攝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青銅尊,攝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青銅提梁卣,攝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青銅時代(Bronze Age)是由丹麥考古學家G·J·湯姆森首先提出來的人類物質進化史上的分期概念。

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都經歷了石器時代、銅石並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

中國的先民在青銅時代(距今約4000年至2200年)創造了獨步世界的青銅文化。

從出土和傳世的大量青銅器可見,古老的塊范鑄造技術在遠古的中國已經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青銅器在中國先民的生活和精神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可以這樣說,古代青銅器與青銅工藝的演化,不僅是中國人的物質進化史,更是中國人的精神進化史。

青銅容器在古代常常被用作禮器。

商周社會以嚴格反映等級制度的規章儀式,即所謂"禮"來維護政治、經濟權力,而祭祀則是溝通人、神,使人間秩序神聖化的中心環節。

青銅器在祭器中占據了很大份額,是貴族宗室內部族長和作為天下"共主"的天子主持祭祀必備的禮器。

【青銅觥,攝於上海博物館】

【甲簋,攝於上海博物館】

【青銅罍,攝於上海博物館】

【青銅罍,攝於上海博物館】

【青銅盤,攝於上海博物館】

【青銅盤,攝於上海博物館】

【錯金青銅方壺,攝於上海博物館】

【青銅鼓基座,攝於上海博物館】

【青銅鼓基座,攝於上海博物館】

作為古代禮治社會政治、經濟權力的象徵,王、侯所製造的鼎、簋也被視為國家權力合法性的來源。

傳說大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鑄鼎於荊山下,各象九州物"是一匡諸侯、統治中原的夏王朝立國的標誌。

而"夏後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則是表明每一次王朝的代興,"九鼎"便隨之易手。

春秋時,楚莊公向周定王的使者"問鼎之大小、輕重",使得"問鼎"一詞成為覬覦國家權力或泛指試圖取得權威支配性的經典說法。

置立於王室或宗廟內青銅禮器的轉移,實質上是權力與財富的再分配所帶來的政權轉移,"九鼎"作為中央政權的象徵,誰占有了"九鼎",誰就握有全國最高的政治權力。

同時,各級貴族在使用禮器的種類、數量上都有嚴格的規定,種類和數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貴族等級的高低。

所謂"鐘鳴鼎食",即是表示了家族人丁興旺、僕役眾多的龐大場面,成為貴族顯示自己身份之高貴的標誌。

正如著名學者張光直先生所言:"青銅便是政治和權力"。

【蟠螭紋蹄足青銅列鼎,春秋晉,1988年山西太原金勝村晉趙卿墓出土,山西博物院藏,《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趙卿是春秋晚期晉國執政卿,依禮制可用五鼎。

趙卿墓出土三套列鼎,為七、六和五鼎。

此套六鼎,不合列鼎奇數禮制,也不和趙卿身份,體現了趙氏家族日益壯大和禮崩樂壞的史實】

【青銅劍(上,春秋楚,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出土),「吳王夫差」青銅劍(中,春秋吳,1976年河南輝縣出土,此劍為吳王光之子吳王夫差自作用器),「吳王光」青銅劍(春秋吳,此劍為吳王光自作用器),《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四羊青銅方尊,商後期,1938年湖南寧鄉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此方尊高大雄奇,肩部、腹部與足部作為一體被巧妙地設計成四隻卷角羊,在寧靜中突出動感。

此器在器范的製作中,並用線刻、浮雕、圓雕技法,鑄造工藝精湛,是我國古代青銅文化的珍品。

【"熊悍「青銅鼎,戰國 楚,1933年安徽壽縣朱家集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器及蓋口刻有銘文62字,記錄了楚幽王時期楚國大敗秦軍,用繳獲的銅兵器溶化後鑄造此鼎,以彰顯功績】

【」王子午「青銅鼎(附匕),春秋 楚,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號墓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腹內壁鑄鳥篆體銘文84字,內容主要是王子午敘說自己的德政,同時上祭祖先,下為子孫祈福。

」王子午「是文獻記載中楚莊王的兒子子庚。

匕是古代一種多用途餐具,可以作勺、刀、叉等,還可以防身。

【「利」青銅簋,周武王時期,1976年陝西臨潼零口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此器內底鑄銘文,記述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

【「欒書」青銅缶,戰國 楚,《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此缶是目前所見最早的一件錯金銘文青銅器。

【青銅冰鑒,戰國曾,1978年湖北隨縣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此器為曾侯乙自作用器,由方鑒、方缶組合而成。

缶置於鑒內時,鑒底部有三個彎鉤與缶底方孔套合,其中一個彎鉤有活動倒栓,插入自動落下,固定缶。

使用時,缶盛酒,鑒缶間放冰。

這傢伙夠「洋」吧?】

【青銅缶,戰國 曾,1978年湖北隨縣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此缶為曾侯乙自作用器,重327.5千克,是迄今出土的最大最終的先秦酒器。

注意旁邊的人的高度,差不多高的。

【虎鈕青銅罍,春秋 鄭,1923年河南新鄭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錯金銀馬首形青銅轅,戰國 魏,1951年河南輝縣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這件精美的馬頭是車器裝飾,裝配在車轅前頂端。

【人形青銅燈,戰國 齊,1957年山東諸城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青銅編鐘,戰國 楚,1957年河南信陽長台關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編鐘、編磬是打擊樂器,常被用來為廟堂之上的「雅歌」伴奏,是當時「禮樂文化」的象徵】

【「邾公華」青銅鐘,春秋 邾,傳山東鄒縣出土,此器為邾悼公所作。

邾即鄒,初建都於邾(今山東曲阜東南),後遷都於鄒(今山東鄒縣東南),戰國時為楚國所滅,《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錯金「鄂君啟」青銅節,戰國楚,1957年安徽壽縣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此節是公元前323年楚懷王發給鄂君啟的經商通行證,共5枚,剖竹形,錯金銘文,車節147字,舟節164字,記載鄂君啟周節車節頒發時間、用法,詳細規定商隊車船數量和行商路線、貨物種類及稅收。

【獸形青銅尊,戰國 百越,1991年廣西賀縣出土,賀州博物館藏,《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西漢,1963年陝西興平茂陵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此尊通體飾錯金銀雲紋,精美華麗。

犀牛體態雄健,比例準確,肌肉發達,是古代生活在我國的蘇門犀的形象。

此物形神兼備,是青銅工藝的巔峰製作,一掃中國古代作品只寫意,不寫型的印象。

【鎏金鳥獸紋青銅尊,西漢,《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青銅觥,周康王時期,1954年江蘇丹徒墩山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婦好「青銅鴞尊,商王武丁時期,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此器口內壁鑄銘文」婦好「】

【青銅罍,西周早期,1980年四川彭縣竹莊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青銅雁尊,西周早期,1955年遼寧凌源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盠」青銅方彝,西周中期,1955年山西郿縣李村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此器內鑄銘文,記述了周王冊命做器者盠之事,文中提及西周職官中的「司徒」、「司馬」、「司空」與軍隊中的「六師」、「八師」。

【青銅瓿,商王武丁時期,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虢季子白「青銅盤,周宣王時期,清道光年間陝西寶雞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此器內底鑄銘文,記述虢季子白率軍作戰,斬敵首500,俘虜50,周宣王宴虢季子白,賜馬、弓矢、鉞以資勉勵。

」虢季子白「青銅盤是著名的西周青銅器,其銘文是一篇優美的韻文,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頌」青銅壺,西周晚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此器頸內壁鑄銘文21行151字,較詳細記錄了周王冊命頌之事,其完整的冊命儀式可與《周禮》,《禮記》,《左傳》等典籍中的有關記載相互印證。

內文:唯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王在周康……】

【「盠」青銅駒尊,西周中期,1955年陝西郿縣李村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駒尊背、頸、胸部鑄銘文,記述甲申日周王「執駒」,並賞賜做器者盠兩匹馬駒。

「執駒」見於《周禮 夏官 校人》,是周天子考牧簡畜的一種制度。

【彩繪雁魚銅釭燈,西漢,1985年山西朔縣照十八莊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釭在此處指中空的煙管。

此燈魚身、雁頸和雁體中空相通,可納煙塵,燈盤、燈罩可轉動開合以調整擋風和光照方向,各部分可以拆卸以便除垢,構思設計精巧合理。

【詛盟場面青銅貯貝器,西漢,1955-1960年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

貯貝器是滇國特有的貯放貝幣的青銅器,此器器蓋上的場面表現了滇王殺祭詛盟的場面。

,《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青銅人首,商,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古代中國》,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關注「藝術品經紀人」,鼎勝國際提供最新,最快,最接地氣的實時資訊,讓您在第一時間接收藝術品收藏最權威的信息。

微信公眾號;Z284386822(每天更新藝術品最新諮詢)

個人微信號;Z3070200686(為您的藏品鑑定評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禁止出國展出的國寶級文物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或「檀公簋」,1976年出土,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千克。器內底鑄銘文4行32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圓形兩耳方...

酒神的萌寵——犧尊小議

2014年歲末,上海博物館「周野鹿鳴——寶雞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出土青銅器展」上,兩尊一大一小,看著像鹿又像羊,腦袋長著角狀東西和小翅膀,瞪著圓眼珠的青銅小動物,呆萌可愛,曾轟動一時,引發了人們的熱議。

國博探秘——尋找「山西籍」珍寶的身影

2016年最後的時光里,我有幸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這座文化聖殿中度過,當時是以最快速度即3個半小時一口氣參觀完「古代中國」陳列展的。其間,徜徉於歷史與藝術的長河中,驚嘆中華文明燦爛輝煌之餘,全身似注...

國家寶藏鎮館之寶

一個世紀,幾代國博人建成國家寶藏。120餘萬件藏品,國寶薈萃。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后母戊鼎、晚清「海內三寶」的大盂鼎、有「中華第一龍」美譽的紅山玉龍、國內博物館收藏的體量最大的宋代木雕「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