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國家寶藏的足跡!盤點那些耐得住寂寞的大學考古專業(院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在中國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學最早設立了考古學的教學研究機構。
1922年,北京大學國學門下成立考古學研究室;1952年,在歷史系內成立考古專業。
北大考古的歷史,和中國考古學的歷史幾乎同樣久遠。
考古專業成立以來,幾代學者篳路藍縷、艱苦奮鬥、勵精圖治,將專業發展壯大成今天的基礎設施完整、學科覆蓋面寬、教研力量雄厚的考古文博學院,為中國考古學術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專業人才,做出重大貢獻。
考古文博學院現有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文物保護與科技考古系;下設考古學、博物館學兩個本科專業,古代建築、文物保護兩個本科專業方向。
研究生階段則有舊石器時代考古、新時器商周考古、漢唐考古、宋元明考古、古文字、佛教考古、陶瓷考古、中西亞考古、科技考古、中國古代文物、博物館學、文物保護科學等方向。
學院還設有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點和考古學博士後流動站。
吉林大學考古學系&文物與博物館系
吉林大學考古學系成立於1987年,下設考古學和博物館學兩個專業。
其中考古專業創建於1972年,博物館專業始建於1985年。
系內有考古學及博物館學碩士點和博士點。
專業教師共21名,其中教授5名(含博士生導師3名),副教授8名,講師8名。
考古學和博物館學是專業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實踐要求很強的學科,其中考古學專業一向注重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和中國北方、東北及東北亞考古研究,在國內已獲得了較高的評價,並和國內外進行了多項交流與合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是在四川大學最古老的系科——歷史系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
現下轄歷史系、考古系、古籍整理研究所、歷史研究所等4個系所和城市研究所、人類學研究所、東西方社會文化比較研究中心、長江文明研究中心、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中國藏學研究所。
成立於2000年。
系教育部文科重點基地。
古籍整理研究所。
成立於1983年。
系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實體性研究所。
主要從事全宋文的整理、出版和宋代文化研究。
有全國不可多見的、藏書十分豐富的資料庫。
該所在宋代文化研究領域有深入研究,出版了規模巨大的學術成果。
四川大學考古學長期以來形成的學科特色與傳統優勢,集中體現在歷史時期考古學領域,如漢唐時期考古學、歷史時期考古學理論與研究方法、考古文獻學、中國考古學史、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等,均具有國內公認的重要影響力;西南考古方向中的西藏考古、巴蜀考古等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道教考古、藏傳佛教考古亦具有國內首創地位或領先水平。
在考古學一級學科下設有「中國史前考古學」、「中國歷史時期考古學」、「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學」、「專門考古學」等四個二級學科和「西南考古」、「商周考古」、「宗教考古」、「美術考古」等四個重點教研方向。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
文化遺產學院成立於2006年,其前身是1988年設立的文博學院,源自於1937年的歷史學系。
七十餘年來,先後有著名學者黃文弼、馬長壽、陳直、周偉洲等著名學者在此執教。
文化遺產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目前有教授10名,大部分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教學科研成果突出。
學院現設考古學(含文化遺產管理學方向)和文物保護技術2個本科專業。
有歷史學一級學科博、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文物保護學2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文物與博物館學1個專業學位授權點。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的前身是191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設立的歷史地理部。
1930年國立武漢大學設立史學系。
1953年改名歷史學系。
1998年1月改建為歷史文化學院。
1999年4月,與中文系、哲學系等共同組建人文科學學院。
新武漢大學組建後,學校進行院系調整,保留了人文科學學院。
2003年8月,撤銷人文科學學院,歷史學科單獨組建為歷史學院。
1981年,中國古代史和世界史獲國家首批博士學位授予權。
1986年,歷史地理學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1997年,歷史學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覆蓋了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等8個二級學科。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
人類學的學術傳統可以追溯到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
該所1927年8月籌辦(傅斯年任籌備主任),1931年改名文史研究所、文科研究所。
傅斯年、顧頡剛、崔載陽、容肇祖、楊成志、羅香林、鍾敬文、商承祚等人均在此耕耘著述。
當時,語史所下設人類學研究組,由俄國學者史祿國負責。
該所倡導「實地收羅材料,到古文化的遺址去發掘,到各種的人間社會去採風俗」的田野調查實踐,主張利用語言學、人類學、社會學、民俗學、民族學、考古學、天文學等作為研討學問的工具,並開啟了西南民族調查之先聲,調查結果以《西南民族研究專號》、《猺山調查專號》、《廣東民族概論專號》、《蛋戶專號》、《雲南民族調查報告》等五種專號出版。
此後,該所利用地域優勢,多次對南方少數民族做實地調查和研究工作,產生了一批標誌性研究成果,如廣西瑤人調查(1928年,辛樹幟、黃季莊等)、雲南羅羅調查(1928年,楊成志)、廣東北江瑤人調查(1936年,楊成志、江應樑、王興瑞等)、海南島黎民調查(1937年,王興瑞、江應樑、楊成志等)、雲南擺夷調查(1937年,江應樑)等。
1938年廣州淪陷,中山大學輾轉於雲南和粵北地區,仍堅持人類學田野調查研究。
1948年中山大學文學院建人類學系(楊成志任系主任)時,在職教師有楊成志、戴裔煊、岑家梧、梁釗韜、張為綱、顧鐵符等。
不久之後人類學系被取消,部分教授到了台灣、美國,部分教授調到北京、武漢等地參加民族學院的籌建,其餘的進入社會學系。
1953年中山大學社會學系被取消後,人類學系教師在歷史學系繼續開展人類學研究和招收研究生。
南京大學考古文物系
百餘年來,經過幾代學者的辛勤努力,本院已形成較為完備的教學體系。
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國際關係史、邊疆學、考古學7個博士點;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國際關係、民族學7個碩士點。
山西大學考古系
山西大學考古系籌建於1977年,1978年開始正式招生。
是國內較早開辦考古學專業的大學之一。
學科發展:1、2002年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合作發掘的吉縣柿子灘遺址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2、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3、2005年獲得了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的博士學位授予權;4、2006年獲得考古團體領隊資格;5、2007年申報山西省重點學科
近年來,他們立足省內考古與文物研究的熱點和難點,積極與省考古所等相關單位展開合作,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
在田野發掘方面,該系師生先後參與了三峽庫區文物搶救性發掘、黃河漕運遺蹟調查、小浪底水庫、南水北調中線文物搶救性發掘、全國長城普查等國家級考古調查和發掘項目,均圓滿的完成了科研和教學任務。
其中,他們與省考古所合作發掘的吉縣柿子灘舊石器時代遺址當選為2002年的「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獲得了我國考古發掘方面的最高榮譽。
在學術著作方面,該系教師在1A、1B級期刊《考古》、《文物》、《世界宗教研究》、《考古與文物》等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大同北魏墓葬群》、《黃河漕運遺址山西段》、《晉系青銅器研究》等專著10餘部,他們參與調查和編寫的《中國文物地圖集?山西卷》已經出版。
山東大學考古學
我校考古學科發端於上個世紀30年代,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
考古專業成立於1972年,是國內成立最早的考古專業之一。
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點,2000年獲得博士學位授權點。
在2012年教育部發布的一級學科排名中,我校考古學科位列前3位,是我校文科中排名最為靠前的學科。
現考古系設有考古學和文物及博物館學兩個本科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梯隊結構合理。
現有教師18人,其中正、副教授11人。
教師隊伍中多人榮獲省部級優秀人才稱號,其中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
教師隊伍中具有長期海留學經歷者占50%以上,其中海外博士3人。
學院一向重視考古學、博物館學研究,並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及特色研究領域。
考古學理論與考古學史(欒豐實教授、方輝教授),史前考古與海岱考古(欒豐實教授、王青教授),夏商周考古(方輝教授、任相宏教授、王青教授),第四紀地質與環境考古(靳桂雲教授、王青教授),漢唐考古及美術考古(劉鳳君教授、崔大庸教授)等,在國內外學術界有重要影響。
近年來,本專業依託優勢學科和國際化建設成果,成功實現學科轉型,形成了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特色,在全國高校率先建立了一系列專門考古實驗室,涵蓋了植物考古、動物考古、體質人類學、陶瓷器分析、石器分析、同位素考古和文物保護等不同領域,並在環境考古、植物考古與生物考古等研究領域形成了學科優勢。
課程體系進一步完善,形成了近30門專業課程的比較合理、完整的課程體系,尤其是在「課堂、田野(及博物館)、實驗室」三位一體教學體系建設方面成績顯著,2010年入選「國家級考古實驗教學示範基地」,使得我校成為首批獲得此項殊榮的四所高校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
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從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引進魏堅教授作為學術帶頭人,在歷史學院創立「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並於2005年初組建了「中國人民大學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以推進考古學科教學和科研活動的起步。
此後,中國人民大學的考古學科建設逐漸發展起來:2005年設置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並開始招收研究生;2006年啟動了歷史專業本科生和考古專業研究生的田野考古實習;2007年成立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並開始舉辦文物陳列;2010年獲准設立考古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並開始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2011年7月考古學獲教育部一級學科授予權;同年9月設置「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並開始招生;2012年成為中國考古學會的團體會員;2013年1月獲得國家文物局頒發的「考古團體發掘資格」;同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置考古學本科專業並開始招生;同年10月,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正式成立,魏堅教授任系主任;2014年,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在遼寧喀左縣建立了「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田野考古實習基地」。
至此,中國人民大學考古學科形成了完備的本、碩、博學科培養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目前設有北方民族考古、先秦考古、漢唐宋元考古、文博科技四個教研室;
齊澤垚:「手工業考古·首師大論壇」在北京舉辦
齊澤垚:「手工業考古·首師大論壇」在北京舉辦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作者:齊澤垚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齊澤垚)2017年11月4日至5日,為推動手工業考古和中國古代經濟史等相關學術研究的進展,同時...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參加首都師範大學第二屆青年考古學者論壇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訊2015年11月28-29日,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員參加了首都師範大學第二屆青年學者論壇。共有來自各考古文博科研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告訴你,廈大有一個很牛的專業
Holy High !近日,被稱為「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的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有三項是由廈大歷史系考古學專業系友負責或主要參與。《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揭曉,廈大人...
文化遺產時代的考古學
作 者:曹兵武作者簡介:曹兵武,中國文物報社原文出處:《南方文物》(南昌)2014年第20142期 第10-14頁 考古學、博物館學、文化遺產學幾門學科分別從發現與研究、保護、展示、利用等不同角...
田野考古獎、金鼎獎和金爵獎火熱出爐 四川獲得兩項大獎
10月22日,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成都舉行,開幕儀式上,大會公布了田野考古獎評選結果、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金鼎獎和金爵獎評選結果。四川渠縣城壩遺址考古發掘獲評2016-2017年度全國「田野考...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講座:由公眾考古到公眾考古學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講座:由公眾考古到公眾考古學主講:高蒙河 教授,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科學畫報》公眾考古專欄作家。公A57b...
「為中國考古學發展引航掌舵——夏鼐的學術人生」講座紀要(下)
2016年11月10日下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辦的「2016年度考古學研究系列學術講座」第十四講在考古研究所八樓多媒體廳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王世民先生為大家帶來了題為「為...
弱水流沙 大漠清澤 ——魏堅教授講述額濟納考古故事
2015年11月25日,應我院考古系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長、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堅教授為我們帶來了一場《沙漠考古與額濟納漢簡》學術講座,介紹這些年他在居延遺址考古發掘的研究成果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