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遇到「糟心事」,保護之路該咋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開國上將劉亞樓故居遭強拆、田漢故居拒參觀、譚嗣同故居破敗不堪……這兩年,「名人故居」碰到的「糟心事」可是不少。

如何保護名人故居,或者說保護更多的歷史文物,是一件頗有難度的事情。

在這件事上,很多政協委員都曾奔走呼號,獻計出力,要留住那些歷史的記憶。

北京譚嗣同故居

譚嗣同故居現狀

以譚嗣同故居為例。

近日,有媒體來到北京譚嗣同故居走訪,發現這處故居已成為附近居民口中的大雜院,破敗不堪;並因為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其中私搭亂建的小房子都成為一些租房人眼中的「緊俏貨」。

1898年,「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被殺害於北京菜市口,現在北京的譚嗣同故居,便是他當年被捕的瀏陽會館。

譚嗣同故居的文物價值毋庸置疑。

正因為如此,1986年被列為宣武區文物保護單位。

遺憾的是,儘管地處京城北京,譚嗣同故居依然難逃破敗不堪厄運。

實際上,早在2008年,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就曾帶著一份搶修譚嗣同北京故居的提案來到全國兩會。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

他在提案中寫道:北京譚嗣同故居在上世紀50年代之初尚保存完整,現在已經破敗不堪,故居中雜居多戶人家,房屋已瀕臨毀壞。

如不及時保護搶修,此故居的毀滅消失為時不遠,這樣將愧對歷史,愧對先烈。

「譚嗣同是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傑出的政治改革家,是一位值得紀念的偉大愛國者。

他的故居應該留存供世人觀瞻,這也是北京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惜時至今日,譚嗣同的北京故居依然無人問津。

這是我所有關於名人故居保護提案中唯一沒有下文的一個,很遺憾。

」然而,八年過去了,譚嗣同故居的狀況依然沒有得到大的改善。

直到最近,北京市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西城區在「十二五」期間積極探索多種方式實施文物「解危、解放、解讀」三解工程的基礎上,已經啟動了實施了「十三五」文物保護「5個一批」工程,從淪為大雜院的會館和名人故居保護類文物入手,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對轄區內被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的會館類、名人故居類文物全部實現騰退保護。

北京譚嗣同故居內,像這樣的小房子幾乎隨處可見。

保護難點在哪裡?

名人故居的保護存在一定難度。

並非每一處名人故居都需要花大力氣,投入大筆資金進行保護,但保護採取什麼樣的形式需要我們的深度思考。

趙麗宏就曾說過:「並不是一定要故居開放,沒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做個名人的雕像,再沒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做個浮雕,或者僅僅是一塊寫有介紹文字的銅牌也是可以的。

保護名人故居的難點有哪些?

1數量眾多

以劉亞樓故居為例,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55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

1956年和1958年,又有兩位高級將領先後被授予上將軍銜。

也就是說,共有57人被稱為「開國上將」。

如果再加上元帥和大將,以及一些有名的中將,僅此需要保護的名人故居就很多了。

這還僅僅考慮到了軍事上的,再加上政治、文化、藝術、科學等方面的名人,其數量就可想而知是多麼龐大。

如果把歷史的坐標往前推、再往後推的話,這個數字會更加龐大。

在各級重點文物保護資金尚且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又從哪裡去籌措如此多的維護資金,確實是一個難題。

劉亞樓故居遭強拆,很大程度上就是保護資金不足的顯現。

2名人界定標準模糊

名人故居沒有必要全部保護,這樣的觀點,或許一些人難以接受,但卻是現實。

不加甄別,不停地往名人故居這個筐里放東西,最終的結果,是媒體報導了哪座名人故居,哪座就得到了保護;哪座沒有發生事件,哪座就會被歷史湮沒。

所以,儘快對名人進行界定,對名人故居進行界定,就非常必要。

既要加強對名人故居的保護,也要防止一股腦兒地全都塞到名人故居這個筐里,讓名人故居的保護被壓得直不起腰。

3保護採取什麼形式

有專家認為,名人故居沒有必要全部開闢為博物館或紀念館,如何保護利用,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

一旦對名人故居掛牌保護了,就意味著住戶不能對故居內部結構做出任意改動。

而從現實情況來看,一些私人所有的名人故居,「正常合理居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對故居的一種保護形式」。

名人故居到底怎樣保護,如何處理掛牌保護和私人所有、居住的關係,非常有考慮的必要。

委員精彩建言

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建議:將田漢故居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拆除違章建築,修整歷史院落,安置居民住戶,恢復故居原貌,開闢為對社會開放的文化名人故居紀念館。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北京應該儘快畫出自己的名人故居地圖。

北京名人故居很多,有的名人還遷徙過好幾次。

首先是要通過普查把名單盤出來,做到心裡有數。

然後找專家鑑定,確定不同故居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再研究具體的保護措施。

「保護」,就要扎紮實實拿出搶修的時間表,而不能像老北京的四合院那樣,就放那,讓時間和大自然來侵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張廷皓:必須夯實文物工作的基礎。

保護文物是一個基礎,在保護好文物的前提下,我們才能更好地讓文物活起來,讓文物來說話。

充分挖掘文物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通過正確向公眾傳遞歷史信息,能夠給公眾一個正確的概念。

湖南省政協常委、吉首大學副校長李定珍:湘軍是湖南的一大名片,應充分發掘湘軍文化,保護湘軍文物,把這張名片打造好。

李定珍曾提交了《關於加大對桂陽湘軍人物陳士傑故居保護力度的建議》,並建議組建由當地政府、專家組成的維修建設團隊,完善維修方案;建設仿古村落;出版湘軍系列著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化」本市最大文物保護計劃啟動

點擊標題下「北京參考」可快速關注按照文物保護與民生改善相結合的原則,西城區2016年啟動實施了北京市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項文物保護計劃。根據該計劃,2020年前西城區將完成47項直管公房類文物騰...

全國政協委員連介德:加大水下文物保護

住瓊全國政協委員、台盟海南省委主委連介德:加大水下文物保護 傳承弘揚藍色文明海南日報記者金昌波再過兩天,又到了連介德一年中的重要日子:參加全國兩會。「作為住瓊全國政協委員,我會一如既往地為海南發...

「金名片」里的政治經濟學

歲末年初,從同屬北京舊城的東城區和西城區傳出兩條令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界人士振奮的消息:東城區在未來五年擬投入1662億元,實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復興、非文保區更新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優化提升「三大行動...

西城啟動北京最大規模文保計劃

法制晚報訊(記者陳斯)今天上午,記者在2017年西城區「兩會」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7年,西城區將加大文物騰退力度,啟動瀏陽會館、譚鑫培故居等14處文物騰退。繼續開展什剎海、白塔寺、大...

「文物保護」豈能「一掛了之」

近日,記者來到北京譚嗣同故居走訪,發現已成為附近居民口中的大雜院,破敗不堪,其中私搭亂建的小房子都成為一些租房人眼中的「緊俏貨」。院門口有一塊「宣武區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顯示在1986年,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