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帛作為書法載體存在了一千多年,居然有人認為它不是書法的主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簡帛作為書法載體存在了一千多年,居然有人認為簡帛書不是書法的主流。
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
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蔡倫
蔡倫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
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
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造紙術發明前,人們把字寫在竹木片上,把細長條狀的一個個竹木片串起來形成「冊」,較寬闊木片稱之為「牘」。
春秋時,孔子讀《易》韋編三絕,讀的就是竹木簡書。
「學富五車」的五車書也是竹木簡書。
簡牘
帛書
造紙術發明前,簡書之外還有帛書。
現存最早的,春秋戰國時代唯一的完整帛書,1942年9月發現於湖南省長沙子彈庫楚墓。
帛是白色的絲織品,漢代總稱絲織品為帛或繒,或合稱繒帛,所以帛書也叫繒書。
不過,由於帛的價格遠比竹簡昂貴,它的使用當限於達官貴人。
下面,我們看看出土的幾種簡帛書。
《青川木牘》
《青川木牘》 戰國時期 (公元前309年)木牘,書體為「秦隸」,材質為:楠木。
墨書。
看清楚,秦代的隸書沒有蠶頭雁尾。
不要把沒有蠶頭雁尾的隸書不當隸書。
郭店墓竹簡
郭店墓竹簡
郭店墓竹簡
郭店墓竹簡
【名稱】郭店楚墓竹簡
【年代】公元前4世紀中期至3世紀初,戰國中期
【出土】1993年出土於湖北省荊門市郭店一號楚墓
【書體】楚系篆書
郭店楚簡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國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點,而且字體典雅、秀麗,是當時的書法精品。
西漢帛書《老子》,書體是隸書。
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文字是漢以前的文字。
據考證,帛書書法字體,頗與《秦金文錄》、《詛楚文》等秦銘文相仿,基本屬秦系小篆文字,其中有些文字結構類似戰國早期的楚國文字,由此可以推論,出土帛書中《五十二病方》的字體算是較早的一種。
其篆書年代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六-四世紀春秋末至戰國之際,甚至更早,其抄錄年代則不晚於公元前三世紀末秦代或秦漢之際,並於漢文帝十二年隨葬於墓。
居延漢簡,這也是隸書。
居延漢簡
武威漢簡
木牘
在造紙術發明前的一千多年裡,人們的日常書寫用具就是簡帛,小到書信往來,大到國家大事記載。
人們比較熟悉的甲骨文、金文、鐘鼎文等大篆系列文字,刻在龜甲獸骨及澆築在青銅器上,這是記載占卜、祭祀等重大事件是所用的。
人們總不可能在平時結繩記事或者澆築一件青銅書信、把歷史記載澆築在青銅上吧?
簡帛書在歷史上傳承了一千多年,一些人居然要把它排除在書法之外,說什麼簡帛書不是主流書法,寫簡帛書是學丑書,真是少見多怪。
簡帛學:古代文史研究的新增長點
【中國話語 傳薪絕學】簡帛是簡牘和帛書的合稱,簡與牘都是用竹或木製作而成,窄長的稱為簡,大塊的稱為牘,帛則是白色的絲織品。簡帛是造紙術發明之前中國最主要的書寫材料,戰國時期的《墨子》一書中曾兩次...
古樸自然:長沙《馬王堆出土西漢帛書》書法欣賞
長沙《馬王堆出土西漢帛書》,1973年12月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了20餘萬字的帛書和竹簡,內容涉及戰國至西漢初期政治、軍事、思想、文化及科學等各方面,有如《老子》、《周易》等傳世文獻,也有我國...
方旭東:影響思想史的20世紀出土古書
20世紀最後幾十年,中國思想史研究一方面繼續受到西方學術的滋養,另一方面也開始分享由於大量出土古書發現所帶來的收穫。從70年代的馬王堆帛書到90年代的郭店楚墓竹簡,每一次重大發現都在思想史界掀...
楚簡書法《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欣賞
簡帛書法選:《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荊門市博物館編著,文物出版社。郭店楚簡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國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點,而且字體典雅、秀麗,是當時的書法精品。
學習楚簡書法不能不看,楚系簡帛一覽
神秘、浪漫的楚文化,不僅孕育了屈原天馬行空的想像,驚采絕艷的描摹,和汪洋恣肆的老莊哲學,也對形成楚系文字奔放多變、誇張綺麗的藝術風格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楚系簡帛是出土於楚國的竹簡帛書的統稱,所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