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籍的保護與傳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的三晉文化為山西留下了上百萬冊珍貴古籍,其數量和質量都位居全國前列,這些浩如煙海的古籍善本既是三晉悠久歷史的驕傲,同時也意味著山西古籍普查保護和研究的任務艱巨並且緊迫。

近日,記者來到山西省古籍保護中心,就山西古籍的保護傳承現狀進行了調查採訪。

國家圖書館資深古籍修復專家胡玉清老師在山西省古籍保護中心現場授課。


山西古籍藏量豐、品質高

古籍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典籍,是這個民族的文明載體。

那麼,何為古籍呢?

「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古籍,主要指寫、印於1912年之前、具有中國古典裝禎形式的書籍,辛亥革命以後影印、排印的線裝書籍也屬古籍。

古籍善本則指具有較重要歷史、學術和藝術價值的書本,大致包括寫印年代較早的,傳世較少的,以及精校、精抄、精刻、精印的書本等。

據山西省圖書館副館長王開學介紹,我省從2007年8月開始,對各級公共圖書館古籍收藏進行普查摸底,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古籍藏書約80萬冊;其他古籍收藏單位包括文物、博物館、高校、宗教系統約60萬冊以上。

此外,散落於民間或收藏家之手的典籍,約在10萬冊左右。

全省現存古籍數量共約150餘萬冊,約占全國古籍總存世量的5.5%。

相比於其他古籍收藏大省,我省150餘萬冊的數量算不上太多。

但山西古籍顯然不是以量取勝。

王開學說,山西古籍藏書的最大特色和價值在於質,尤其是豐富的佛教文獻典藏,成為山西古籍藏書的一個閃光點。

「如應縣木塔文管所收藏的90件遼代秘藏,不僅數量不菲,而且是全國已知的三處遼代文獻重要收藏地之一。

我國第一部刻本大藏經《開寶藏》也有3件在山西,且很有代表性。

崇善寺的南宋《磧砂藏》和元代《普寧藏》,保存基本完整,是目前全國僅存不多的幾部宋元版大藏經之一。

再如山西省圖書館所藏北宋雍熙三年絳州刻本《佛說北斗七星經》、偽齊阜昌八年刻《成唯識論了義燈鈔科文》等都是海內外孤本,有著極高的版本學價值和文獻學價值。

另外,南宋《磧砂藏》和元代《普寧藏》,保存基本完整,分別近5000卷,是目前全國僅存的幾部宋元版大藏經之一。

王開學說,僅就本批名錄而言,我省入選的10部古籍皆質量上乘,且在數量上超過了名錄總數的1/10。

「縱觀歷次名錄,我省的珍貴古籍呈現出佛教典籍和地方文獻特色鮮明的主要特點,不僅藏量豐富,且年代久遠、版本珍稀,體現了古代山西的刻書水平和三晉厚重的歷史文化,具有很高的版本價值和學術價值,是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據祁縣圖書館藏本影印的《昌黎先生集考異》。


6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藏品豐、品質高是山西古籍的最大特色和價值,而6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的存在則為這些價值連城的古籍善本提供了庇護之所。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大學圖書館、山西師範大學圖書館、山西博物院、太原市圖書館和祁縣圖書館,這6家保護單位各有特色。

首先了解一下山西省圖書館,山西省圖書館從建館以來就成立有古籍部,並設立了古籍修復室,不斷培養人才,四十年薪火相傳,不曾間斷。

2007年9月3日,經省文化廳批准,「山西省古籍保護中心」在山西省圖書館正式掛牌,這標誌著山西省古籍保護的具體工作機構成立。

保護中心成立伊始,就協助省政府和省文化廳制定了《山西省古籍普查實施方案》及《山西省古籍普查試點工作方案》,下發全省各古籍收藏單位。

2009年12月,山西省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正式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

建成後的山西省古籍修復中心,除了有計劃地對山西省圖書館的珍貴古籍進行修復外,已經真正成為區域性古籍修復中心,並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全省古籍修復工作的重任。

同時,該中心正在成為我省古籍修復人員的實習基地。

山西師範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958年,目前線裝古籍近9萬冊,設立有古籍特藏書庫,總面積356.2平方米。

現藏古籍善本773部10855冊,其中有210種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有15部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唐寫經、宋刻元明遞修本《魏書》、元刻《玉海》為珍貴館藏。

山西師範大學圖書館於2009年啟動了五年期「古籍保護工程」,並積極開展了古籍普查工作,編纂了《山西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

太原市圖書館是我省規模較大、藏書較多的市級公共圖書館,2010年6月被文化部授予「第三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近年來,該館對館藏古籍文獻進行全面細緻的普查登記、申報工作。

組織分批完成402種館藏文獻的申報工作,其中《對類二十卷》《稼軒長短句十二卷》《唐書二百二十五卷》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霜紅龕拾遺不分卷》《蓮洋集選十二卷》等22種入選《山西省珍貴古籍名錄》。

整理民國時期期刊、報紙目錄115種,1076冊,民國圖書目錄642種7389冊。

2012年舉辦了太原市明清地契展。

積極整理、編輯出版《太原市圖書館珍貴古籍名錄圖錄》《太原市圖書館館藏古籍書目》,目前已經完成書影製作、提要的編輯、古籍書目的校對工作,樣稿已完成。

山西博物院圖書館成立於2005年,院藏古籍11萬餘冊,其中善本888函、5043冊。

館藏圖書的數量、質量,基礎設備、設施等方面,均居全國博物館圖書館前列,2008年被評為首批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該院多次組織職工參加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的古籍整理、鑑定、著錄和保護等方面的培訓班。

截至目前,培訓累計已達20餘人次。

目前已擁有一批在古籍整理、鑑定方面知識和經驗都非常豐富的工作人員。

積極參加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申報工作。

截至目前,山西博物院圖書館院共有30部古籍入選了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祁縣圖書館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館藏5.4萬冊古籍。

2008年以來,該館參加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目工程,《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第一、二、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第一、二、三批《山西省珍貴古籍名錄》《中華古籍聯合目錄·山西卷》等國家級、省級古籍保護重大工程。

根據古籍保護定級標準,成功申報了國家級珍貴古籍善本17部、省級珍貴古籍善本46部。

2011年由祁縣縣委、縣政府主持影印了宋版書《昌黎先生集考異》,不僅為廣大讀者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有效地保護了館藏古籍。

山西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902年,始稱山西大學堂圖書館,辛亥革命後改稱山西大學校圖書館,1931年定現名。

截止到2014年,現有紙質文獻361.7萬冊(件),電子圖書2535(GB),中外文資料庫56個,自建資料庫13個,還收藏有一定數量的光碟、縮微資料、視聽資料等多種載體文獻。

山西大學圖書館館藏線裝書1萬多種,13萬餘冊,其中不乏孤本與稀見之本。

以明清刻本為大宗,其中地方文獻和文集尤具特色。

2010年6月山西大學圖書館被文化部命名為第三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山西有哪些珍貴傳世孤本?

A:海內孤本《佛說北斗七星經》

《佛說北斗七星經》是山西省圖書館所藏珍寶之一,屬海內孤本。

《佛說北斗七星經》是北宋雍熙3年(986年)宋絳州郭下宋守真寫造,趙寓雕刻,刷印後廣施於眾。

經卷是目前省內發現最早的宋代雕板印刷品,原藏曲沃縣東凝廣福院,1979年由山西省圖書館收藏。

其內容與《大藏經》密秘部唐婆羅門僧所譯的《佛說北斗七星延命經》基本一致,全本為一卷。

因捲軸裝圖書收藏時從卷尾捲起,卷首暴露在外,容易受損,山西省圖書館所藏《佛說北斗七星經》正是卷首殘缺,所存文字自「南無廉貞星是東方圓滿世界」始,經與《佛說北斗七星延命經》對照,殘缺少部。

為便於善男信女誦讀、供奉、抄寫,經卷使用了韌性好的厚麻紙,楷體書寫,筆道寬舒,結構敦厚、雕刻利落,施以如漆重墨刷印,古樸大氣。

殘卷縱29厘米,寬104厘米,捲軸裝,卷尾無軸,且無粘軸脫落痕跡,自卷首至卷尾,形成了深黃到淡黃的自然過度,卷尾鈐朱印六枚,硃色沉著燦然。

B: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開寶藏》

《開寶藏》是北宋朝的大藏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雕版大藏經,現在全國知道的7件,其中3件在山西,而開寶四年最早的這一部就在高平文博館,在高平文博館還有一部開寶六年的。

另外一部開寶五年的存放在山西博物院。

高平文博館的這兩部《開寶藏》是原高平博物館館長常四龍徵集回來的。

據常四龍講,此三卷經(包括一卷其他宋刻經),是他從該縣農民焦玉書手中徵集到的。

焦玉書是該縣城南河西鎮新莊村人,其岳父(已故)抗戰前曾在山西晉城縣(今晉城市)青蓮寺當過和尚,於抗戰前夕還俗。

還俗時帶回6卷經,後剩3卷,存於焦玉書手中。

1985年由常四龍聯繫,焦玉書將3卷經交高平博物館收藏。

C:12件《契丹大藏經》零本

應縣木塔文管所收藏的90件遼代秘藏,不僅數量不菲,而且是全國已知的三處遼代文獻重要收藏地之一,其文獻保護、修復也是三處收藏點中做得最好的。

遼代文獻流傳到今天的很少,應縣木塔遼代佛經尤其是12件《契丹大藏經》零本的發現,續接了我國古代歷朝歷代纂修大藏經的歷史長鏈,在文獻和學術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D:《成唯識論了義燈鈔科文》

《成唯識論了義燈鈔科文》三卷是山西省圖書館館藏的另一珍品,屬齊阜昌八年(1137年)醴州 明院刻本。

金滅遼後,與宋在黃河一帶對峙。

金天會八年(1130年),金人扶持原宋叛將劉豫,冊封其為「大齊皇帝」,建立齊政權,黃河以南歸其統治,建都大名(今屬河北邯鄲)。

劉豫奉金朝命令,改元「阜昌」,以第二年為阜昌元年。

阜昌二年,遷都於汴京。

金天會十五年(1137年),金帥完顏昌駐汴京,廢劉豫為蜀王,取消偽齊政權。

偽齊存世共八年,保存下來的典籍極少,《成唯識論了義燈鈔科文》是阜昌八年的刻經,刻印精良,書品上佳,對研究偽齊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山西省古籍保護中心工作人員正在修復古籍。


紙壽千年,古籍保護刻不容緩

在民間有「紙壽千年」的說法,意思是說紙張的保存時間可以達到千年。

按這種算法,宋元時期的古籍善本已經基本要達到這個年限了,也就是說對於一些珍貴的歷史文獻來說,千年也就意味著大限將至。

據山西省古籍保護中心主任范月珍介紹,雖然古籍收藏單位對古籍的存放環境格外慎重,但古籍的破損卻是不爭的事實,僅山西省圖書館就有近4萬本古籍老化破損嚴重,而我省150多萬冊古籍的保護現狀更是不容樂觀。

「書籍老化主要是酸化,外在表現為紙張變黃和變脆,老化到一定程度時一碰便碎,也就難以保存。

千年是紙張壽命的極限,事實上很多都達不到這個水平。

過去古籍所用的手工紙纖維韌性較好,且只是一面有字,老化破損尚可修補。

而民國以後的機製紙由於工藝和成分不同,上世紀50年代的報紙現在已經脆得不能翻了。

刻印於公元971年的遼代大藏經,之所以保存這麼久,是因為它的紙張經過了入潢、打蠟、壓光,具有防蟲防水的特性。

范月珍說,保存不善和其他人為因素,也是縮減古籍壽命的原因。

比如一些地方無法提供恆溫恆濕的保存環境,甚至長期堆放在地上,文獻的壽命因此大大縮短。

「目前全國古籍存世數量約為3000萬冊,其中1/3破損嚴重。

我省基本上也是這個比例。

目前我們正在分步驟、分層次搶救那些最有價值、破損嚴重的古籍。

古籍分為善本古籍和普本古籍兩種。

善本古籍一般指乾隆六十年以前的文獻,而善本又被分為三個級別,一級古籍要追溯到元代以前。

據了解,一級古籍我省目前尚無一人可以修復。

「現在我們山西可以修復的古籍,一般都是二三級的善本和普本。

即使是二級善本,也只有幾個資格老的修復員才能修復。

而我省目前有150餘萬冊古籍,山西省圖書館有30萬冊,其中僅珍貴善本就有4萬多冊。

這些善本大多年代久遠,老化破損嚴重,急需修復。

而山西省專業的古籍修復人員只有十幾名,他們所要面對的是上百萬冊的古籍,其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據了解,目前僅山西省圖書館急需修復的古籍就有上萬冊,僅有的十幾名修復員,不僅承擔著本館的古籍修復工作,還承擔著全省其他地方古籍的修復。

這無疑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山西的古籍修復才剛剛起步。

工序繁瑣的古籍修復。


「增壽」還需養「良醫」

山西保存下來的珍貴古籍浩如煙海,而這些數量龐大、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獻卻面臨著老化破損的尷尬境遇。

要想改變這種窘境,人才培養是關鍵。

值得慶幸的是,山西省古籍保護中心自從成立以來,就將人才培養放在首位。

古籍修復中心是一個靜謐的空間,年代久遠的古籍珍品更為這裡平添了幾分歷史的厚重,一本本老化破損的古籍觸動著每一位修復人員和古籍保護工作者的心。

雖然他們日復一日地重複著繁瑣枯燥的工作,但面對大量急需修復的古籍,他們仍感到力不從心,而這種現狀在全國都很普遍。

以省圖書館為例,2007年以前這裡只有兩名工作人員從事古籍修復,儘管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專門培訓,現在這裡的專業古籍修復人員達到10人,占到全國的1/20,而且還成立了我省唯一具有國家古籍修復資質的專業機構,但以目前的人力,要想完成古籍的修復任務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范月珍說,專業修復人員的缺乏是我省古籍保護面臨的最大難題,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專業冷門、社會認可度低,另外一方面,過高的門檻也是古籍修復人員稀缺的重要瓶頸,要求修復人員不僅要有修復技術,還要有古文、生物、化學等較為廣泛的知識。

「然而古籍修復已經是一項等不起的工程,要擺脫勢單力薄的現狀,就要求我們必須具有一支專業的團隊,加快人員培訓速度、提高人員培訓質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范月珍告訴記者,幾年來,省古籍保護中心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到基層多種方式,千方百計培養保護人才。

積極選送人員參加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的各種培訓。

從2007年始,先後有75人次參加了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的普查及鑑定培訓班學習,49人次參加了古籍修復技術培訓班學習,11人次參加了古籍普查平台培訓班學習,5人參加了碑帖整理與鑑定培訓班學習。

另外,還積極與國家中心合作,在我省舉辦了兩期全國性的古籍培訓班,儘可能將我省的古籍保護工作推向一個更高的台階。

「2009年9月,『第四期全國古籍鑑定與保護高級研修班』在山西省圖書館舉辦。

9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不同系統的學員參加了培訓。

同年10月,又舉辦了『第十期全國修復技術培訓班』,來自全國各地的34名學員參加了培訓。

這次全國古籍修復技術培訓班在山西省舉辦,無疑又給了我們一次整體學習、提高的機會,影響和意義不可低估。

同時,省內自主辦班也是人員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對國家中心培訓班的補充,省內培訓班的優點是目的性更強,本省受訓人員更廣泛。

除了不定期舉辦各種培訓班外,以山西省圖書館為培訓基地的陣地服務是人才培養的又一種方法,由於針對性強,所以培訓效果更為顯著。

如山西博物院、祁縣圖書館、太原市圖書館、陽泉市圖書館、太谷縣圖書館先後派人在省圖學習古籍編目和普查實踐,這些學員回去後都成為本單位的業務骨幹。

山西古籍保護,還有多遠路要走?

面對這些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實施了哪些保護措施?古籍保護今後還有多遠的路要走呢?據了解,近年來,我省在搶救和保護古籍工作有了多項「零」的突破。

山西省先後成立了省古籍保護中心和全省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並正在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成立山西省古籍修復中心。

「2014年,為使山西省圖書館古籍保存與保護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省發改委立項,山西省圖書館古籍特藏書庫改造項目通過對原東樓進行改造,建設標準化古籍書庫,項目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設計藏書50萬冊,閱覽坐席100座。

范月珍告訴記者,省內其他古籍收藏單位也經過多方努力,改善了古籍收藏和保護環境。

山西博物院圖書館的基礎設備、設施完備,管理制度完善,館藏圖書的數量、質量及書庫條件等方面均居全國博物館圖書館前列。

山西大學圖書館建成新館後,極大改善了古籍保護環境,古籍書庫面積增加了一倍,庫內配備了恆溫、恆濕裝置,增加了防塵、防紫外線設備等。

山西師範大學圖書館2009年啟動了5年期「古籍保護工程」,加大硬體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積極整改書庫環境設備。

祁縣圖書館建成了古籍修復室,臨猗縣圖書館、芮城縣圖書館等地方圖書館也都增加了大量的設備設施,改善了古籍保管條件和工作環境。

「承擔全省古籍修復任務、努力打造區域性修復中心是修復中心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全省修復工作一盤棋的舉措,未來我們在積累了經驗的情況會繼續做下去,而且會更有針對性和計劃性,盡綿薄之力使全省的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范月珍表示,古籍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遺產,在培育民族精神、弘揚優秀文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價值,保護它、傳承它,就是延續和保持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

□ 本報記者 畢樹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藏成立藏文古籍修復中心搶救藏文文獻

新華社拉薩7月21日電(記者張京品)西藏自治區藏文古籍修復中心21日在拉薩正式揭牌,成為西藏打造國家級藏文古籍修復基地的又一重大舉措,這將極大提升藏文古籍修復能力,為藏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留下珍...

古籍保護,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本報記者王紅軍22年前,在天津圖書館一間10餘平方米的小屋裡,一張簡陋的閱覽桌上,萬群獨自一人開始了自己古籍修復的工作。現在,這間辦公室已經發展成為全國面積最大的古籍保護中心,萬群也從「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