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百萬冊,湖北準備這樣保護傳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資料圖片

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14日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劉虹 竺佳怡 )文化部日前發布《「十三五」時期全國古籍保護工作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古籍資源和保存狀況基本摸清,國家級、省級珍貴古籍保護狀況明顯改善,實施一批珍貴古籍修復項目等目標。

14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湖北省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了解到,湖北省古籍普查工作於2009年全面啟動,明年底完成,將出版完整的湖北古籍目錄,屆時由湖北省各級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高校圖書館收藏的古籍狀況將一目了然。


湖北省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范志毅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湖北省已知古籍收藏單位50個,收藏線裝書170萬冊,加上未知的公私收藏,預計全省古籍線裝書約200萬冊。

按照古籍定義,剔除民國年間線裝書後,全省收藏古籍約150萬冊。

相較全國,湖北省古籍資源中方誌尤為豐富,源於建國初期購得著名學者張國淦舊藏方誌1698部18696冊,奠定雄厚基礎,又經多年積累收藏,現已增至3600種5800多部5.8萬冊。

湖北省近年家譜收藏異軍突起,館藏家譜數量由200餘部增加到2000餘部,且以每年新增200部速度增加。

此外,湖北省古籍中手抄本眾多,有1159部之多。

范志毅說,湖北省還將建設古籍普查資料庫,籌建湖北省典籍博物館。

湖北省近年吸引社會各界捐贈的古籍眾多。

僅湖北省圖書館2007年以來接受捐贈共五批次,共計拓片71張、拓本125種127冊、線裝書66種293冊。

目前湖北省範圍內,武漢大學、湖北圖書館、武漢圖書館有古籍修復隊伍,多年前已開展古籍修復工作,但由於目前的修復隊伍人員年輕,許多需要修復的古籍是孤本,需要修復的古籍量大,因而修復工作在克服困難中進行。

范志毅說,湖北省古籍數字化工作也在開展之中,其中湖北方誌將全部掃描出版和製作膠片永久保存,同時上傳網絡資料庫,供讀者網上查閱。

連結:

武漢圖書館已修復館藏5000餘冊善本

14日,記者從武漢圖書館獲悉,作為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該館於2013年就已完成館藏5500餘冊善本的全部修復工作。

武漢圖書館共館藏古籍21萬餘冊,善本5500餘冊。

其中,該館館藏的明嘉靖十六年(1537)白坪刻本《新箋決科古今源流至論》、 《補註釋文黃帝內經素問》、《楚辭集注》、《石渠閣校刻庭訓百家評註文章軌範》、《印品》、《猗覺寮雜記》等6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 記者歐陽春艷 通訊員肖捷)

【編輯 李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全國首家省級古籍保護協會在漢成立

湖北日報訊 (記者別鳴、通訊員范志毅)12日,湖北省古籍保護協會第一次會員大會在省圖書館召開,全國第一家省級古籍保護協會宣告成立。近年來,我省珍貴古籍保護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截至目前我省共有22...

古籍保護,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本報記者王紅軍22年前,在天津圖書館一間10餘平方米的小屋裡,一張簡陋的閱覽桌上,萬群獨自一人開始了自己古籍修復的工作。現在,這間辦公室已經發展成為全國面積最大的古籍保護中心,萬群也從「一個人...

讀圖|保護古籍,上海近十年有哪些成果

古籍是中華文化的根脈,傳承文化、保護古籍是一項艱巨而浩大的文化工程。6月14日,由上海市古籍保護中心主辦,上海市12家古籍收藏單位參與的「汲古慧今——上海市古籍保護工作十年成果展」在上海圖書館(...

山西古籍的保護與傳承

燦爛的三晉文化為山西留下了上百萬冊珍貴古籍,其數量和質量都位居全國前列,這些浩如煙海的古籍善本既是三晉悠久歷史的驕傲,同時也意味著山西古籍普查保護和研究的任務艱巨並且緊迫。近日,記者來到山西省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