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和考古的區別:盜墓追求利益,考古重在傳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07年開始,全國掀起了一股「盜墓熱」,這股風潮的興起離不開兩部小說——《鬼吹燈》和《盜墓筆記》。


說實話,這兩部小說我都沒有看過,因為我對盜墓以及考古的興趣並不是起源於網絡小說,而是真實的考古以及盜墓事件。

現代人對盜墓這個行業很好奇,對行內人還有些羨慕甚至是崇拜,這種對盜墓的好感我覺得應該還是受了小說的影響。

《盜墓筆記》中的張起靈善良智慧神秘強大,幾乎無所不能,而且最要命的是他還是個「高冷男神」,這樣的角色設定自然不愁沒人愛。


楊洋版張起靈

但是生活中真實的盜墓人會是那樣的嗎?反正我是沒見過一群大長腿扛著鍬去盜墓的,敢去盜墓的一般都是一些沒文化的無業游民,而且現實中的盜墓也並沒有那麼多的規矩。

眾所周知,盜墓是個危險行業,直至今天每年也有很多人因為盜墓而亡。

不過危險歸危險,現實中還是不可能出現兩批盜墓者互相幫忙扶持的情況。

如果兩批盜墓者相遇,最可能發生的就是火拚,因為這些人手裡可都有槍啊,你還指望他們能坐下來對半分?

但是考古就不同了,最起碼這些人都是專業的,不會像那些盜墓的為了挖東西而動用大型挖掘機甚至是炸藥,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出土文物的完整性。

盜墓者被抓

考古界還有「三不」,即不收藏古物、不鑑定古物、不買賣古物

我不敢說所有人都這麼做,但是最起碼現在考古界的很多年輕人都是因為熱愛考古而考古,而不是因為可以「撿漏」才考古的。

考古出來的文物一般都會進行編號,一旦編上了號,你再想動那可就不容易l .

不過考古也不是那麼的「玉潔冰清」 ,有些盜墓者就是走了考古隊「內鬼」的路子才發財的,這屬於特殊情況,不能代表全體。

考古比起盜墓的優點我們可以在下面這個事例中看的很清楚。

四川地區一直都流傳著這樣的民謠:「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

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說的是當年張獻忠兵敗後,為了日後能東山再起,他把上千船的金銀財寶都埋進了岷江。

眉山當地人一直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甚至多次組織人去下河撈銀,直到這個世紀初,才陸陸續續的有一些文物出土。

其中包括一些銀錠,「西王賞功」銅錢以及最重要的「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這枚金印直接證明了這片水域的確是當年張獻忠的沉銀之地,也使得流傳在四川地區將近400年的傳說變為了現實。


永昌大元帥金印

不過這麼重要的金印出水時可不是考古隊打撈出來的,而是一個熱愛潛水的普通民眾在一次潛水中無意中摸到的。

我們姑且叫這人小王吧,小王把這枚金印打撈出來後就脫手把這東西以800萬的高價給賣給了一個老闆

直到官方追贓的時候才拿回來。

盜墓所得來的東西能以文物本身的價值去賣了它,這已經是很好的下場了,如果撈到它的是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民,很有可能就把他以金子的價錢給賣出去了,更有甚者可能會直接把他給融了,打幾個金戒指什麼的。

所幸,這東西最後追回來了,官方也決定於今年10到11月份開展沉船打撈活動,找回當年張獻忠遺失的寶物,更重要的是要還歷史一個真相,讓傳言變為現實。

如果這枚金印讓那個老闆無聲無息地拿了,偷偷的收藏起來。

那關於張獻忠的這段歷史直到今天也不會浮出水面,我們依然會把沉船的事情當做一個傳說。

歷史本來就缺乏真相,所以就更需要一些文物來證明它,專業考古打撈出來的不僅是文物,還有跟隨文物一起被塵封的那段歷史。

我們有必要讓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呈現在世人以及後人的面前,這不是戴高帽,唱高調,而是大部分考古學者以及一線的考古隊員共同的心聲。

(喜歡小編這篇文章的請點一下右上角的訂閱,同時也感謝你們看到文章的最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作為盜墓的替代措施,我們還缺少什麼 ?

作者:穴居的獵人參加某個講座,有學生問考古與盜墓有什麼區別?幸虧他不是學考古的學生,否則,這個問題的潛在意思就是,考古與盜墓有區別麼?考古就是合法的盜墓而已,盜墓則是不合法的考古。官方的說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