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博京津冀展——戰國時期的燕國(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燕三都

由於商業、手工業的發展,城市也空前繁榮起來。

燕昭王時期,燕國的都城形成了「三都」體制。

除都城之外,燕國的一般城市也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如襄平(燕遼東郡治所,在今遼寧省遼陽市舊城區)。

燕上都

史籍多稱薊為燕都,而少有直稱其為燕上都者。

然歷史典籍每稱河北易縣的武陽城為燕之下都,稱今北京房山區竇店的漢良鄉縣城為燕之中都,依此推之,薊城則當為燕之上都。

薊城四界,初見於《太平寰宇記》所引《郡國志》,「南北九里,東西七里」,呈長方形,其西南兩牆外,為今蓮花河故道所經;其東牆內有唐代憫忠寺,即今法源寺。

《史記•貨殖列傳》中,司馬遷評價「燕」都薊城時道:「亦勃碣之間一都會也」。

唐詩所詠的「海畔雲山擁薊城」的薊城即指此。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伐紂滅商後分封諸侯,「封黃帝之後於薊」,始成京城的「肇始之地」。

周武王封「薊」後不到10年,又「封召公於北燕」,東周時逐漸強大,「燕盛薊微」,燕滅「薊」之後將「燕」遷到了薊城。

燕中都

北宋《太平寰宇記》稱「幽州良鄉縣,在燕為中都。

」考古發掘證明,燕中都在北京房山區竇店古城。

燕下都

燕下都在今河北省易縣城東南,界於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間。

西倚太行山,南臨易水,東部迤連於河北平原,地勢險要,居高臨下,便於放手。

燕下都的營建年代,據明朝弘治年間(公元1488—1505年)《保定郡治》記載,「燕昭創之於前,子丹踵之於後」。

文物考古工作者認為此說較為可信,對燕下都文化遺存的考察,與此記載也基本相符。

燕下都西城南城牆遺址

燕下都遺址現狀圖

這塊燕國筒瓦,瓦身光素無紋,從形制來看,可以想見當時燕下都的宮殿建築非常宏偉、壯觀、高大。

由於時代久遠,當時的城址已經消失,建築物蕩然無存,所能看到的只是經考古發掘出土或採集的瓦當等陶制建築構件,能夠保存至今的完整帶當筒瓦實乃鳳毛麟角。

瓦當是古代中國建築中覆蓋建築脊端和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春秋早期的燕瓦當均是素麵的半瓦當,春秋中晚期出現了饕餮紋半瓦當。

燕國的饕餮紋、山形紋、雙獸紋瓦當最有特色,並影響周邊地區,展出的這塊瓦當以「雙龍饕餮紋」為主體紋飾,商周青銅氣息十分濃郁,和戰國時代其他國家瓦當裝飾出現的新題材形成了鮮明對照。

戰國時期戰爭頻繁,青銅多用來鑄造兵器,因而出現大量陶質禮器。

這類陶壺多見於燕國貴族墓中,在薊城和燕下都均有出土,成為戰國時期燕國陶器的重要代表。

壺是古代盛酒或盛水器,同時也是上古時期祭祀神靈和先祖的重要禮器之一,往往與其他禮器成組使用。

這件陶壺仿自青銅的陶禮器,同時又吸取方壺、圓壺之所長,上方下圓,既挺拔秀美,又不失莊重典雅。

壺由蓋、身兩部件組成.蓋上塑有蓮瓣飾件。

壺身頸部兩側有對稱的獸耳,正面飾銜環的鋪首,別有情趣。

注一:文中照片皆為作者四庫全叔拍攝。

注二:文字參考展覽說明等。


相關文章:

《首博京津冀歷史文化展——新石器時代》

《首博京津冀歷史文化展——夏商時期》

《首博京津冀展——燕國兩周時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典建築體現的中式文化

經歷商周而演變,隨著建築規劃設計技術的進步,春秋和戰國時期的高台建築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使得空間功能分區呈現縱向化和集中化的趨勢。主要是體現在列國的都城,如東周王城洛邑、齊國臨淄、燕下都、趙國邯鄲...

燕下都與趙都邯鄲城比較研究

【摘要】燕下都和趙都邯鄲城是戰國時期燕國和趙國兩大諸侯國的都城,在北方先秦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比戰國時期燕、趙兩國最為重要的都城遺址,可以了解兩國城市發展的異同,同時有利於從側面窺探當時...

河南林州發現戰國古墓群

青銅器「林州市龍源世家住宅小區建設工地發現戰國古墓群,目前,文物部門已挖出了一大批青銅禮器。」昨天,讀者常先生打熱線說,在出土的數百件珍貴文物中,僅戰國編鐘就有3套20餘件。大水晶環十分罕見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