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刷館:中山國王陵下埋藏兩千多的青銅酒壺,解密中山國的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山國是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由鮮虞人建立起的一個小國,並曾經幾度為他國所滅,被迫躲入太行的深山裡,直到公元前381年恆公帶著子民殺出深山,才復興了中山國,並遷都靈壽。

之後,中山國日益強盛,一度還和戰國七雄比肩。

中山國創造了獨具特色、輝煌燦爛的文化,但是,悠悠的歲月逐漸地模糊了它,後代的史學家對它也爭論不休,難以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中山國獨有的「山」字形青銅器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屢見關於中山國的文字,但並未有單獨把他作為世家列成一章,在《史記-世家第十三趙》里除了屢有伐中山國的字外,還記載:「趙惠文王三年,滅中山國,遷其王於膚施。

起靈壽,北地方從,代道大通。

」其它的歷史文獻中也僅僅是寥寥數字,沒有完整地記錄有關中山國的歷史。

那麼,中山國的歷史究竟是什麼樣呢?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終於發現並找到中山國的都城及王陵里陪葬的見證物。

河北平山縣中山國王陵文物陳列館

1974年,河北平山縣三汲鄉開始大規模平整農田,可是,在這片田地上,屹立著許多高大的土丘,而且這些土丘並不是自然形成的,村民們稱其為陵台。

考古人員分析認為它們可能是古代大型墓葬形成的封土堆。

於是,考古隊在附近的田野展開了大規模的調查,並陸續地發現了許多古代的居住遺址,經過發掘,一個東西寬約4千米,南北長為4.5千米的戰國古城現身。

並且在城中,還有一座小山,聯繫到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提及的中山國的奇怪風俗「中山俗以山在邑中」,證明這裡很有可能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的地盤,並且附近那龐大的王陵群說明這裡也許就是中山國的國都靈壽。

中山國王陵中出土的方壺青銅器

經過陸續的發掘,在1號大墓發掘了許多的青銅器,其中,有一些青銅酒壺,當考古人員整理這些文物時,那些在地下已經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密封古酒,竟然揮發出了濃郁的酒香。

當技術人員費力地打開生鏽的銅壺後,封閉千年的濃香一下子沖了出來。

在這些酒壺中主要儲存了兩種香味的酒,一種帶有蘋果香味,另一種則有一股奶酸味。

經過發酵工業研究所鑑定,這些含有乙醇的酒,應該是糧食或者奶經過加工釀造的,但究竟用了什麼原料,還沒有定論。

方壺上面刻的精美銘文

然而,對考古人員來說,最為珍貴的卻是這些酒壺以及其它青銅器上的銘文。

這些青銅器上的銘文所用的大多都是漢字,器物上的文字都是刻成的,其中有一件高達63厘米,重28千克的大方壺,其上刻有469個字,其刀工嫻熟,筆畫流暢洒脫,字體十分端莊秀麗,整篇銘文就像一幅精湛的書法傑作,這是僅次於目前出土面世銘文最長的《毛公鼎》的又一件青銅器。

經過研究,這件方壺上面刻著1號墓的主人、中山國歷史是最偉大的君王「錯」的名字,並且還提到了在錯之前,中山國的4位先王:文公、武公、恆公、成公。

銘文中記述了中山王錯在位時發生的一件大事情:燕王噲讓位於子之,自己反倒甘稱臣子,結果引起燕國的內亂,齊國藉口燕國君位繼承不合理,乘機出兵干涉,而中山國也從中得到了許多好處的故事。

這也印證了我國古代文獻中關於燕王噲「禪讓」的記載。

在這些青銅器上的銘文還為我們解密了中山國的歷史,即大致補齊了中山國君王的世系。

中山國王陵中的「九鼎」

在1號墓中,還發現了九隻更為精美的「鼎」,在最大的銅鼎及一件青銅圓壺上,中山王錯的功業又一次得到記載。

然而,就在攻燕勝利後的第二年,中山王錯因病逝世,這些青銅器就作為陪葬物而埋入了他的陵墓中。

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後的趙國鐵騎殺來,曾經輝煌過的中山國最終滅亡。

本文參考文獻:《中華考古事典》、《中國古代史常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山如何美?簡牘中山|最後的戎狄(第三集)

編者按隨著中山王墓的洞開,神秘王國重新世人眼前。豐富的考古成果令人振奮,精美絕倫的藝術品舉世震驚。中山國的藝術融合了遊牧民族與華夏族各自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今天跟隨作者一起了解,中山如...

中山王三器欣賞

戰國時代中山國王所作銅鼎與方壺。一般將其與同出的的嗣王所作圓壺合稱"中山三器",1977年出土於河北省平山中山王墓中。三器均有很長的銘文,記載中山國的歷史,補充了文獻中的缺佚。現存河北省文物研...

一個活在文字里的王國

在中山國王陵文物陳列館,2458個特殊的文字整齊地排列在青銅器上,如長空列陣。戰國中山國曾經消失的歷史畫面,通過鮮活的文字重新進入我們的視野,轟鳴著歷史的迴響。那個神秘王國興衰的慷慨悲歌,正通過...

「考古詞條」青銅時代 · 中山王厝鼎壺

戰國時代中山國王厝所作銅鼎與方壺。一般將其與同出的厝的嗣王(妾子)(次蟲)所作圓壺合稱「中山三器」。1977年出土於河北省平山中山王墓中。三器均有很長的銘文,記載中山國的歷史,補充了文獻中的缺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