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婁巷修復工程"爛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從近900年前名噪錫城的民居街坊,到十多年來居民力保並使之升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無錫市中心的小婁巷在修復了部分舊居後,目前處於停工狀態。
昨天(2月17日),接受採訪的市文廣新局文化遺產處處長宋保舵、市文管辦副主任章大為提出,為了防止文物保護中的爛尾工程,小婁巷的保護修復要迅速補上「紫線規劃」一課。
修復工程暫停了
昨天早上,小婁巷朝新生路開的銹成黃黑色的鐵門半開著,記者走進小婁巷,只見所有的門戶都關門落鎖,約一半以上已修繕的房屋粉牆黛瓦,而靠近新生路口的幾間未修的房屋,顯得十分破落。
據無錫史料載,「小婁巷建築群位於無錫老城崇安區。
東西走向,東起崇寧弄,西接新生路,長近里許,是談氏、秦氏等名門世居之地。
宋代以來文脈相承,產生了1名狀元,13名進士,15名舉人,近80名秀才。
」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小婁巷的歷史遺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但是依然保存了「一巷、五弄、一園、多組大院」的空間格局,街區兩側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築密集的區域,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左右。
有計劃但推進緩慢
1997年,小婁巷裡6位姓秦、姓談的老人心痛於祖跡遭毀,收集小婁巷歷史資料,欲申請文物保護單位。
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心主任阮儀三等13位規劃、文物專家的支持和認定後,2002年10月,「小婁巷」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包括有25個門牌號的現存古建築。
其後,老人們又和專家們一起,於2013年成功使小婁巷「升格」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在無錫市十一五、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政府計劃「2011年完成清名橋、惠山、榮巷、盪口、小婁巷等五大重點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性修復工程」。
然而,小婁巷修復工程並不順利。
「關鍵是理念上有偏差,文物保護的出發點不能是商業化開發。
」有關專家指出。
根據崇安區的計劃,小婁巷是無錫書香門第傳統文化的生態圈,他們將修舊如故,以還原宅第鼎盛時期的歷史風貌。
但是在修復過程中,由於拆遷、方案變更等種種原因,工程推進十分緩慢。
支招防止爛尾工程
「要防止文物保護中出現爛尾工程,就要馬上劃定『紫線』,迅速編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有了這個規劃,小婁巷的修復才有據有依、有法可效!」章大為給小婁巷支招,「城市紫線」是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周邊的保護範圍界限,「作為『國保』,小婁巷至今沒有做保護規劃,這課得馬上補!」(裘培興)
短評
無錫文物保護,「紫線」快快歸來!
關注小婁巷十多年,筆者第一次因「紫線」缺位現象而感到遺憾。
市文保專家告知,不光是小婁巷,無錫不少「國保」、「省保」都一樣,因為經費等種種原因,文物保護的「紫線」一直沒能劃定。
城市「紫線」,是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的歷史文化街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範圍界線,以及歷史文化街區外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護的歷史建築的保護範圍界線。
我們熟知城市房地產開發所不能逾越的規劃紅線,但「紫線」卻鮮有報導。
當專家告訴筆者無錫這根線命系城市歷史文脈,但許多保護單位都規劃缺位時,筆者覺得,小婁巷現象已不是個別現象了。
「紫線」規劃缺位,就是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區和控制區缺少嚴格和嚴肅的線位劃定,其後果就像小婁巷走過的這幾年一樣,保護性修復工程雖然在進行中,但是施工範圍缺乏法律依據,也缺少嚴格的文物修繕監管。
在修繕中被破壞的文物等,就等同於危房修理,沒有界定,也無人較真。
沒有書面的規劃文本,如律無法,如本無根。
「省保」十多年、「國保」近三年,小婁巷保護規劃的「缺課」,不僅是這條歷史文化街區修復停步的主要原因,同時也給無錫所有的文物保護上了一堂課。
無錫文物保護,「紫線」快快歸來!(求新)
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城市根基
淄博是齊國故都,齊文化的發祥地。現存90%以上與齊文化相關的文化遺蹟,集中在齊國故城臨淄,因為臨淄有「地下博物館」之稱。齊文化和彰顯齊文化的遺址遺蹟,成為今天的淄博最具代表性的的文化符號,成為這...
三亞文物保護單位彙編成冊 三姓義學學堂落實資金
本報訊(記者 陳吉楚 通訊員 李清洲)三亞歷史悠久,文物古蹟豐富。近日,市文體局完成《三亞市文物保護單位概覽》資料集的編撰工作,將三亞28處文物保護單位彙編成冊,讓人們通過圖冊深入了解三亞歷史、...
把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作為首要任務——《規劃》解讀之四
東方聖城網訊(記者 滿濤)建設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要本著無愧歷史、無愧未來的責任心,把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作為首要任務,像愛惜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更好地發揮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
福州三坊七巷:在城市中心 守望閩都的文脈與鄉愁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從城市上空俯瞰福州,一片黛瓦相連的古民居建築群,在喧囂的市中心靜靜散發光芒。坊巷悠悠,庭院深深。以南后街為中軸,西邊三座坊、東邊七條巷,串聯起200多座古民居...
永州市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紀實
永州日報記者 吳林秋日陽光下的零陵正大街依舊熱鬧,走不盡的長廊小巷,看不完的古城風情。蘋島依舊鐘靈毓秀,午夜夢回,恍如能見柳宗元月下吟詩……永州的歷史,是活著的。保留下的古風古韻,依舊可觸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