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一腳踏空掉進地洞,踩出失落2300年神秘古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74年,平山縣三汲鄉農民平整土地,從一些被懷疑為古墓的大土丘采土。

當地文管部門非常擔心,考古隊迅速進駐現場。

此時,土丘的斷面上滿是戰國時期的瓦礫,證明此處曾經有宮殿。

考古隊向周圍群眾了解情況,一位老人告訴他們,30多年前,劉西梅老人撿到一塊石頭,上面字誰也不認識。

這個情況引起了考古隊的興趣,立即趕到劉西梅家。

正是這塊石頭,成了與2300年前失落古國不期而遇的引子。

古文字專家解讀出了石頭上面的文字:

監罟(gu)有(you)臣公乘得守丘其舊將曼敢謁後□(Chu)賢者。

(守丘石刻)

這是戰國時期一個叫公乘德和一個叫舊將曼的人,留給後人的一段自我介紹。

刻文大意是:告訴後來的君子們,我們兩個給國王看守園囿、給他捕魚,又給他看守陵墓。

墓很可能就是那些大土堆,但是誰的陵墓呢?考古隊滿懷希望對這些土堆展開了考古發掘。

(出土文物)

1974年冬天,完成1號墓周圍陪葬坑和殉葬坑的發掘,證實1號墓主為國王,但是墓主不明;

1975年秋天,考古人員對6號墓進行發掘,墓室打開後令人失望,已經被盜,墓室里空無一物。

正當大家失望的時候,一位民工在主墓室側面的平台上,意外踏空。

沒想到的是,這一踏空踩出了一個失落的古國。

(民工踏空的陵墓倉庫)

雖然在冬天,地洞開口冒出的卻是熱氣。

就是這一腳,一個前所未見的墓葬格局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主墓室的兩側,竟然還有兩個與主墓室互不相連,用來放置陪葬物品的倉庫。

這裡陪葬的物品豐厚,最後清點,居然多達19000件。

也正是這樣的結構,才避免了被盜。

(銅方壺)

在這些文物中,出土了一件多達448字銘文的銅方壺,上面清晰的顯示出「中山國」三字,銘文記載了攻燕奪城的戰功,並特意記載了選擇燕國優質銅,鑄造銅壺,裝酒用於祭天和祭祖。

在另一件圓壺上,182字銘文揭示了中山國6代中山王系。

中山國在歷史上的記載並不多,過去人們常常說戰國七雄,根據銘文的記載,中山國也是戰國時期的強國之一,曾經掠奪燕國眾多城池和土地。

這些文物的出土,使中山國在歷史中的脈絡清晰起來:

約公元前774年,中山立國;

公元前406年,魏滅中山;

公元前381年,中山桓公復國,遷都於靈壽;

公元前323年,中山與趙、韓、魏、燕同時稱王;

公元前296年,中山被趙國所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