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國古墓葬船坑罕見 保留中國唯一王陵設計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刻著字的神秘河光石

一個在動盪不安的戰國時代,幾經起落、放射異彩的國家突然抽身於歷史舞台之上,全無了蹤影;這個不同於中原諸侯、不屬於華夏的北方少數民族的國度,後人也只能在典籍里見到關於它的隻言片語。

值得慶幸的是,兩千多年後,考古專家們可以用豐富的遺存,開始補寫那個神秘王國的文明歷程……

上世紀70年代,河北省平山縣農民平整農田時刨出了戰國時期的大瓦,從而引出村民劉西梅老人關於古石神秘文字的故事。

於是,2200多年前消失的一個神秘王國與今人不期而遇了……

1974年冬天,平山縣三汲鄉農民開始大規模平整農田,引起當地文物管理部門的關注與不安:農民不斷到附近一些被懷疑是古墓的大土丘上取土,已對現場造成了破壞。

考古人員迅速趕到了現場,發現被農民刨開的封土下面,到處埋著戰國時期的瓦,那是宮殿建築所用的大瓦。

[pagebreak]

古墓遭到破壞,讓人深感痛心,也給了考古人員一個儘早打開墓葬的機會。

這期間,當地一位農民,向考古隊隊長陳應祺講起了一件往事:30多年前,村裡有個叫劉西梅的老人,夏天下大雨把家裡地頭衝垮了,他就在另一塊沒有種莊稼的地里起土填埂擋水,結果挖出一塊大河光石。

石上面刻有文字,可誰也不認得那是什麼字。

這件事立刻引起了考古人員的興趣,他們隨即來到劉西梅家,看到了這塊石頭。

雖然當時,誰也不能解讀這些戰國時代的文字,但他們內心已隱隱約約地意識到,自己與2200多年前消失的一個神秘王國不期而遇了。

公元前5世紀,由於周王朝統治的日漸衰落,中國進入了烽煙四起、諸侯紛爭的戰國時代。

就在這一時期里,一個在北方大山深處逐步壯大起來的古老民族——鮮虞,在經歷了無數年的苦鬥後,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pagebreak]中山國。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領他的子民開始越過太行山,向東部平原遷徙,並定都在諸侯國勢力薄弱的地帶。

但是,這個弱小的國家,從一開始就受到了來自強敵的不斷侵擾,終於在公元前407年,被魏國所滅,成為魏的屬國。

國破家亡,逃避到大山之中的桓公,經過反思後逐漸成熟起來,經過20多年的抗爭,再度出山復興了自己的國家。

此後,中山國逐漸國富兵強,不僅參與「五國相王」,開疆拓土,也埋下了招人嫉恨的種子。

公元前296年,國力日衰的中山國都城——靈壽,終於抵擋不住強敵的連續進攻而陷落,一代強國至此宣告滅亡。

在中山國滅亡的2270年後,考古人員在平山縣三汲鄉意外見到的這塊石頭,與這個神秘王國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聯繫呢?或者,這些文字僅僅只是一道咒語?

古文字專家李學勤首先肯定了這塊石頭屬於戰國時代的遺物,並對石頭上的文字進行了翻譯。

[pagebreak]

「監罟(gu)有(you)臣公乘得守丘其舊將曼敢謁後□(Chu)賢者」。

這些類似密碼般的古文字,實際是戰國時代一個叫公乘德和一個叫舊將曼的人,留給後人的一段自我介紹。

手工業作坊遺址

2000多年前,兩個守墓人留下的這段話語,證明了這個古墓比較集中的區域,是戰國時代一個王家園陵的所在。

那麼,它到底是哪一個王家的園陵呢?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個神秘的中山國。

人們先在距離古墓群不遠的地方,發現了一些手工業作坊的遺址。

大量的作坊遺址、居住遺址和零星文物的發現,為最終搞清古墓群與中山國都城之間的依存關係開了一個好頭。

[pagebreak]

與此同時,一個更加深入的考古發掘行動從編號為1號的古墓周圍開始了。

1號古墓是古墓群中體形最大的一個,雖然經過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1號古墓的饗堂早已坍塌,但經考古建築學家對遺蹟測量後繪出的圖形看,這個墓頂建築共由一層饗堂、兩層迴廊組成,氣派恢宏,高大巍峨,顯示出墓中主人地位的顯赫。

不僅如此,地上封土至今仍然高達15米,東西底邊長92米,南北底邊長110米。

封土平面基本為方形,由下到上構成三級台階,第二級台階以上還殘存著建築的遺蹟。

隨著勘探範圍的擴大,人們在1號墓外圍先後發現了6座陪葬墓、2個車馬坑、1個雜殉坑。

陪葬人的頭部都朝向主墓,說明其與主墓中人物的關係十分密切,應該是主墓中人物的妻妾。

陪葬中出土的大量玉器,從器型上分,有禮用的玉壁,有飾用的玉佩,有實用的玉梳、帶鉤、玉人和一些小玩具。

它們都是玉器中的珍品佳作,反映出主人身前的榮華富貴。

而距離主墓稍遠一些的6號陪葬墓中,出土的隨葬器物大多就只是一些粗糙的灰陶和小玉石了。

6號陪葬墓中的女主人或許是一個比妾的身份還要低下的奴婢,但一個擁有成群妻妾的人,也一定會擁有更多的奴婢,為什麼只有她可以葬在主人的身邊?恐怕是一個難解之謎。

[pagebreak]

陪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葬船坑的設置,這在中國北方的古代墓葬中十分罕見。

1974年的冬天,考古人員對1號古墓周圍陪葬墓和殉葬墓的發掘結束了。

此次發掘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證實了主墓中人物的君王身份。

但是,對主墓的發掘並沒有被馬上列入計劃。

1975年秋天,考古人員開始對6號墓實施發掘。

誰也沒有想到,一個民工在主墓室側面平台上意外踩空的一腳,竟踩出了一個寶庫。

1975年秋天,考古人員開始對6號墓實施發掘,這是一個在外形上比1號墓小一些的古墓,但墓道也長達了90米。

可是,這個墓的主墓室[pagebreak]曾遭到過嚴重的盜掘,已經一無所有了。

可誰也沒有想到,一個民工在主墓室側面的平台上,意外踩空的一腳,竟踩出了一個寶庫。

陳應祺回憶說:「我們挖到那一層,一個民工往上一踩,哧溜一聲,那隻腳就下去了,一個大窟窿,嚇他一跳。

把他拉起來,老百姓一看說,好大的煙!因為是冬天,窟窿里冒出的實際是熱氣。

一個在以往的考古發掘中,從來沒有見過的墓葬格局出現了。

在主墓室的兩側,竟然還有兩個與主墓室互不相連,用來放置陪葬物品的倉庫。

這種超常規的墓室結構設計,被以後的發掘證明為,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王陵墓所獨有的。

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中山國王陵墓葬中的大多數寶物,在2000多年中一次次逃過盜劫,被保護了下來。

在主墓室東西兩側的寶庫中,一次就出土了幾百件文物,其中有大量的稀世珍品。

最特別的是山字形青銅器,高143厘米,重50多公斤,一共出土了6件。

這種造型特別,氣勢雄偉的青銅禮器,是以山為崇拜的古代鮮虞人精神的凝練,是中山國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這應是中山國的國徽。

[pagebreak]

在經過了兩年多的鋪墊後,人們期待已久的1號墓的挖掘終於開始了。

山字形青銅器

1號墓在墓室構造上完全接近於6號墓。

不同的是在主墓室的東北方向又多出了一個寶庫,這說明墓中這位君王的地位更加顯赫。

接下來人們在高大的封土北側發現了一個斜插進墓室的盜洞。

此次發掘,遺憾已在所難免。

發生在戰國時代晚期的那次盜墓行動,使主墓中最大的槨室里除了幾個吊棺用的大銅環和一些文物殘片外,幾乎一無所有了。

盜墓人在洗劫之後又放了一把火,把整個墓室燒得面目全非。

[pagebreak]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由於盜墓者的疏忽,在主墓室一角,還留下了一個稀世珍寶,此刻,它就埋在石頭的底下。

首先出土的是一對錯銀雙翼神獸,是中國神話傳說中風神「飛廉」的形象。

它怒目圓睜,張口咆哮,似乎隨時都在準備騰空躍起。

神獸的表面採用粗細不同的銀片、銀絲鑲出的變化無窮的斑紋,更使這威武勇猛的神獸顯得生動而又神秘。

1號墓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中,有象徵王權與禮樂的鐘鼎編磬和青銅禮器,大量的則是奇巧瑰麗的生活用品。

東邊的寶庫清理完之後,人們打開了東北庫,但出乎意料的是,這竟是一個空庫。

即沒有被盜掘的痕跡,,也沒有擺放過器物的痕跡。

[pagebreak]

西邊的寶庫也被打開了,裡面出土了更多的文物,這多少讓人們遺憾的心情,得到了彌補。

在紙張發明之前,中國人是用簡牘與器物銘文的方法作為文字記載的主要媒體。

要徹底解開中山國之謎,給發掘下一個結論,最好的證據就是文字的出現,人們在焦急地期待著……

發掘在一天天逼近尾聲,人們的心也收得越來越緊。

考古隊員劉來成回憶說:「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大堆玉器。

因為挖的時候,上面蓋的棚子裡面黑,清理出來的銅器上面一層銹,看不清有字。

最早發現的就是那個方壺,人們貓腰一看,好傢夥,這一面都是字!用竹籤清理了壺上面的土銹,清晰地顯示出了『中山王』的字樣。

現場的人們都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

這件高63厘米、重28公斤的巨大酒壺上,四面刻滿了450個字的銘文。

它告訴後人,這裡埋葬著中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君王,他的名字叫「錯」。

銘文中,還特別記載了征伐燕國的戰爭。

文中提到「皇祖文武、桓祖[pagebreak]成考」,說明在「錯」之前,還有文公、武公、桓公、成公四位先王。

此前發掘的6號墓,埋葬的是中山王世系的第四代君王——成公。

1號墓中的「錯」是中山國的第五代君王。

1977年秋季,人們漫不經心地在這個巨大的墓坑中做著最後一點清理工作。

這時,在墓坑西邊的一個角落裡,一位工作人員在挪動一塊石頭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塊扭曲的大銅板。

這塊長96厘米、寬48厘米的銅板表面,是一幅由金銀線鑲成的圖案,旁邊還有文字注釋。

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可以說是中國保存下來的最早的建築平面圖,也可以說是目前惟一發現的中國古代王陵的設計圖。

這一時期的中山國,逐步發展成為了「千乘之國」。

但是,伐燕勝利後的第二年,中山王「錯」便一病不起,不久就辭世了。

公元前313年的這一天,靈壽城裡鼓號哀鳴,紙錢拋灑,舉國上下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pagebreak]

王「錯」去世的時候,與中山國相有世仇的趙國正在實行「胡服騎射」,而中山國內,卻已經是士兵疏於武備,農夫惰於種田,政治腐敗,人心渙散了。

公元前296年,當趙國的鐵騎隆隆開過來的時候,第六代中山國王出逃別國,客死他鄉。

危亂中,當時還健在人世的國王「錯」的夫人被流放。

隨著這位前代王后的離去,一個曾經在動盪不安中放射出異彩的國家消散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山如何美?簡牘中山|最後的戎狄(第三集)

編者按隨著中山王墓的洞開,神秘王國重新世人眼前。豐富的考古成果令人振奮,精美絕倫的藝術品舉世震驚。中山國的藝術融合了遊牧民族與華夏族各自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今天跟隨作者一起了解,中山如...

神秘的「千乘之國」

光明網01-16 03:24顯示圖片□本報記者楊惠玲/文張曉峰/圖在河北博物院的北門前,有一對通體黝黑、造型奇異的巨大「神獸」,只見它們似獅似虎,但卻身生雙翼,頭部高昂,四肢有力。這是根據戰國中...

海昏侯墓考古記

它被列入2015年國家重大考古項目,定為「江西第一號考古工程」。墓葬挖掘引發民眾持久的熱情,去年以來現場每天都有人流前來窺探,現場監控非常嚴密,外圍設有警務站,從大門進入墓室要經過逐層審批並佩戴...

神秘寶藏——曾侯乙大墓寶藏全程揭秘(一)

一直以來,曾侯乙墓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話題,小編也在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和相關文獻後準備和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看法,希望大家多提意見。說起這個故事,就要追溯很久了,據說在很久以前,一個國王死去了。成車的...

貴港考古發掘保存完整的東漢時期青銅尊

8月26日,記者從貴港市職業學院舊址考古發掘現場了解到,又有一批東漢、明清時期的陶器、銅器等珍貴文物出土,而且大部分文物都保存得比較完好,特別是一件青銅尊完好無缺,是貴港市在考古發掘工作中目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