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神韻:《問道武當》第七集 登峰造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七集 登峰造極

引言

清晨,武當山的道人在獅子峰迎接著太陽的第一縷光芒,他的身後是這座大山的最高峰天柱峰。

六百年前的公元1413年,明永樂皇帝聽說武當山金頂出現了五彩祥雲,這一年,武當山不斷傳來捷報。

文獻記載,金頂共出現了多達十一次的祥瑞之兆。

似乎是偶然的這一切對武當山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公元2007年的冬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讓武當山異常的安靜。

六百年前的公元1412年,也是這樣一個冬日,明永樂皇帝的駙馬都慰沐昕奉旨來到這裡,望著飛揚的大雪,他總是不禁回想起常寧公主。

六年前,永樂皇帝的小女兒下嫁雲南沐王的小兒子沐昕,沐家從此成了皇親國戚;誰料,風光的日子沒過幾年,常寧公主在一個冬日突染重疾不治身亡,厚葬了妻子後,他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憂慮。

「沐昕是明朝開國功臣,黔寧公沐英的小兒子,他受到很好的家教的,他飽讀詩書,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所以說他在朱棣登基的那一年,就被選為朱棣的小女兒常寧公主的駙馬。

在忐忑中度日的沐昕沒有想到永樂皇帝朱棣非但沒有怪罪,還任命他為督建武當山皇家道場的總提調官,監管全部宮殿群的營造。

「明朝政權呢,從朱元璋開始,就依靠兩種人來保衛天下,一就是依靠朱元璋的兒子,朱家的子孫;第二個呢,就是依靠朱家的女婿。

來到武當的沐昕,就居住在玄天玉虛宮內,這裡是整個營造工程的大本營;身為皇親國戚沐昕清楚永樂大修武當的真正原因。

一個失去了公主的駙馬,在爾虞我詐的皇室中生存,沐昕更清楚自己需要來自老丈人的有力支撐;他無時無刻不在尋求機會,以報答永樂皇帝的知遇之恩。

今天的南岩宮兩儀殿旁,留有沐昕所題「南岩」二字,這種方正圓潤舒展大方的字體甚得永樂皇帝歡心,被稱作「台閣體」,於是,沐昕用這種字體為武當眾多宮觀寫了牌匾。

然而,心思縝密的沐昕所做的還不僅僅如此,公元1413年永樂皇帝拿到了這樣一幅圖畫,畫中,武當山主神玄天上帝在五彩圓光中出現。

「怎樣表現天下太平,表現統治者統治有方,當然要製造一些所謂的祥瑞,有了災害是壞的,是天上的事情。

那麼上天對皇帝的表揚,就通過這些祥瑞,就是說它的一些吉利的一些奇怪的讓人被認為是好事的一些事情,這個凡是在皇帝需要這個的時候基本上就會出現。

這樣的事件在沐昕的精心策划下,武當山大頂幾乎每個月都有瑞兆顯現;朝廷又把這個彩圖編印成書在全國發行,實際上就是宣傳,朱棣取得天下,取得全國的統治,是受武當山玄天上帝的保佑,那麼沐昕完成這個任務完成的很好,所以他受到朱棣的特別的獎賞。

此時,沐昕來到武當整整一年,永樂的賞賜說明他恰好地捕捉到了那微妙的聖意,而這一切也似乎預示著這座大山日後不同凡響的命運。

公元1416年,早春的一場疾雨過後,武當從冬眠中醒來。

沐昕接到了來自京城的消息,一艘載著特殊使命的官船,將從北京出發,沿運河南下。

明永樂皇帝朱棣特意為這條船下了一道聖旨:沿途船隻務要小心謹慎,遇天道晴朗,風水順利即行,船上要十分整齊清潔,並特別告誡,此船不能生火做飯。

官船經南京,轉武昌,逆漢水而上,直奔武當。

此行負有怎樣的使命,讓大明皇帝躬親叮囑,這千里迢迢送往武當山的究竟是什麼?

這裡是武當山中觀的索道中心,從這兒乘坐索道走垂直距離,也要三十分鐘才可以到達天柱峰頂;然而,遊客還需沿著山路繼續前行,經太和宮過南天門,踏上幾乎是垂直而上的九連蹬,最終抵達朝拜的目的地金殿。

慕名而來的遊客感受到神奇,更驚異於六百年前的工匠們,是怎樣登上雲遮霧繞的山峰,在海拔1613米的天柱峰頂,平添了一座可以媲美北京紫禁城的宮殿群。

公元1416年,在完成各大主要宮觀的建設後,朱棣下令敕建天柱峰太和宮,這意味著背井離鄉多年的工匠們,將開始武當宮觀營造中最難的工程之一。

直到今天,這座金碧輝煌的銅鑄鎏金大殿仍熠熠生輝,它無疑是太和宮中最燦爛的一筆。

這座目前中國最大的金殿,坐西朝東,屋頂採用的是皇家專用的重檐廡殿式,與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形制相同,如此高規格的建築全國僅此一座。

關於金殿是如何神奇地佇立於天柱峰上的則充滿了種種猜測,有人說,金殿是在北京鑄造成型後,整體送達武當山的。

在運載和吊裝技術上不發達的六百年前,如果說走水路運到武當山下,還有可能的話,那麼總重達數十萬斤的金殿運送到天柱峰頂,在當時則難以想像。

所以有專家提出,金殿是在北京完成全部構件的鑄造後,運抵天柱峰之上的。

「運上去如果是分解了,這個運上去,打了包了,裝了箱了,抬上去,問題就不大。

四人一抬,如果說抬個轎子也抬上去了,抬個轎子也是兩百斤,連轎子帶人,那兩百斤一個箱子,那抬上去問題不大。

盧華清是武當山古建工程隊的總工程師,今天,他帶領著新同事來到金頂,幫助她們熟悉古建維修工作。

「我們看,金頂上原來是一柱一板,帶扶手帶在一起的,這塊是單立的,那就是再後來維修的一種痕跡。

那你看,我為什麼說這個房子以前是沒有的呢,這個地方你看這個欄板以前是轉過去的,很簡單,你看這個欄板和那個欄板應該是對著的。

整個以前只有金殿,這個是我外祖父年輕的時候他帶了一幫人在這兒修的這兩邊的配殿。

為了凸顯金殿的神聖,明朝時金殿兩旁沒有如今的配殿,金殿獨自屹立在天柱峰頂,一塊面積一百六十平方米石築平台之上,殿內神像、供器、几案均為銅鑄鎏金。

正中供奉著玄武大帝神像,右邊金童捧冊,拘謹恭順,左邊玉女端寶,嫻雅俊逸,水火二將分別執旗捧劍。

「從修建之初到如今,玄武神就這樣端坐了六百年的時光。

整個武當山(金殿)的銅像,基本上沒有生鏽的,大部分呢,都呈現一種紫銅色,所以很多人,包括我們有時候就管它叫紫銅像,實際上它的材質本身非常好,而且鑄的呀幾乎從表面上看不到它那個氣泡,所以鑄造技術又非常精良,所以應該說,武當山金殿的出現,在建築史上應該是個奇蹟。

當年,永樂皇帝按照自己大殿的規制,為玄武神像營造了一個金殿,這是他能想像到的最高禮遇;或許在他的內心深處,自己就是玄武神的化身,俯瞰眾生,統領了大明王朝二百年的天上人間。

六百年後的今天,寬不足五米,深不過四米,高不足六米的金殿,或許已顯得不夠雄偉,但它卻蘊藏著中國文化與建築中的許多神奇的秘密。

金殿里,玄武神像前的那盞「長明燈」,仿佛是穿越了時間隧道的神燈;據說這盞燈從1416年開始點燃,近六百年間不搖不擺,不大不小,總是在金殿中發出均勻的光,無論狂風暴雨,不管電閃雷鳴,從未熄滅過一次。

其實,這一切不是因為傳說中的「避風珠」,而是源於金殿通體密不透風,這又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古代的工匠們是怎樣拼接出如此嚴密合縫的宮殿呢?金殿如何裝配的,如何焊上去的,做的那麼精緻,這個工藝需要多高的水平,舉世無雙。

「不是說我們這個民族說這不行那不行,光憑這個工藝我們在全世界已經領先不知道多少年了,這種技術人家都沒有的,所以我中國從來在文化上是全世界的帶頭羊,這個一直到整個明朝都沒有落後。

古老的宮殿帶給人們的又何止是一個謎團,金殿外有一塊金光燦燦的金磚,歷代文獻中沒有關於它的任何記載,它是源於安裝者的疏忽還是有著某種特殊的意義呢?然而,正是它,泄露了金殿嚴絲合縫的奧秘。

「它跟明代的建築這個榫卯結構也應該說有一定的關係,因為榫卯結構一個特徵呢,就是什麼呢?榫子進去之後在這個木頭的對面,榫子頭要透出來,鑄造者有意無意的是仿這個木殿來做的這個金殿。

原來,古代的工匠們仿照土木建築中的榫卯結構,用三千多個金屬鑄件,三萬公斤純鋼和幾十公斤黃金,共同拼接而成了金殿。

「他要把金子鍍上去,把金跟水銀做成金汞漆合金,塗在那個構件上面,塗在那個構件上面以後,然後加火,把這個汞化掉,只剩下金貼在上面,工藝很複雜的,有劇毒。

我到現在都不懂,那個金鍍在上面以後,後來再去焊的時候,居然沒有任何損壞。

為了讓後人了解金殿的構造,不讓這項古老的工藝從此流失,三年前,盧華清在維修金殿台基時,留下一個特殊的標記,「為什麼我們說這個金殿是榫卯結構,我們要想拆掉它,必須是最後一塊裝上去的第一個把它拿掉,才能整體拆掉,因為它整體朝上抬的。

那麼我這個地方,專門有意識的留了一個痕跡,你看它是個燕尾式的,我有意識留的,給導遊們講金殿的結構。

正是一代代武當山人的巧妙設計和精心維護,金殿才完美無缺地留存至今。

從土木結構的紫霄宮到南岩石殿最後為金殿,古代的工匠們將傳統的五行思想與建築完美的融合。

「中國講風水,金木水火土了,金屬是作為一個很貴的東西,永樂這個金殿啊,不僅是啊,含金的成分也有,所以,我想呢,當時做了最高等級的這個建造,也是到了最頂了嘛,最後的一個高潮。

公元1416年,那艘負載著特殊使命的官船,運載的正是金殿的構件,九月初九遞達武當後,三千多個金屬鑄件,在天柱峰頂以中國古建中最傳統的工藝進行插接,最後焊接安裝完畢。

此後,金殿巍然屹立於高山之巔。

自矗立之初,金殿便成為武當的中心,無論在山上還是山下,朝拜者都能夠感受到它耀眼的光芒。

「它七十峰朝金殿嘛,都朝主峰嘛,這個呢,這也是它總體布局的一個部分,因為它最高的結點,就要各處都要能夠看見它,但是很多小地方你看不清,主要的地方都能夠看見,這也是建築設計裡頭,建築布局的一個特點。

這個武當山(金頂),像一個神仙,有時候露面非常莊嚴,有時候不讓你看見,你不知道它隱到哪裡去了。

」或許,這正是道家文化的玄妙和中國古建的含蓄之美。

「一直走到太子坡,你重新看見這個武當山最高峰金頂,到了這個地方,你就說,哎呀,這神奇的很,你可以到『復真觀』、『太子坡』那個地方你可以回頭,你要不回頭,你繼續走,就看不見那個神奇了;但是這個一直要到哪裡呢?要到『南岩』,你才看得見這個武當山,這一下形影不離了。

公元1979年,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社科院專家王育成在攀登金頂的途中,看到了讓他永生難忘的一幕。

「它那個雷電『啪』的一下,看著那個閃電啊,就打在那個金殿上面,接著有幾團大火球,繞著那個金殿轉,看著既驚奇又感覺有一種恐懼的感覺,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這個事情之後呢,我就問當地的老鄉,後來,當地有一個老頭告訴我,說這是武當山很有名的一個事情,這個叫『雷火煉殿』。

由於金殿是金屬導體,遇有雷擊,屋頂上便一片電光石火,平時附著在金殿上的煙塵銹垢被雷電燒煉,經雨水沖凈後便輝煌如初;這顯然又是一件難得的瑞應事件。

從永樂十年來到武當,七年間沐昕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如今,「雷火煉殿」神奇地渲染出皇權的至高無上,緊繃了七年的神經在這一刻得以舒展。

沐昕突然很想念遠在雲南的家人,獨對清冷的月光沐昕卻在這時感到一絲溫暖,這一次沒有歸期的旅程是否開始接近終點了呢?

這一年,當「雷火煉殿」的訊息傳遞到京城時,朱棣露出了勝利者的微笑,這是皇權和神力的完美結合,它似乎預示著,佇立在皇家道場最高峰上的金殿,與天神取得了感應。

這或許是沐昕來到武當山以後最溫馨的一個清晨。

從成為駙馬的那一刻起,他辭別兄長,孤身去往京城,在經歷了喪妻之痛後,孤獨和寂寞陪伴他度過了身處異鄉的歲月;如今,金殿已成,他是否可以榮歸故里了呢?

公元1419年,沐昕接到了永樂皇帝發給自己的第六道聖旨,接到聖旨的一刻,沐昕仿佛聽到了來自心底的一聲嘆息;現在,他的未來和即將修建的金頂圍城緊緊聯繫在一起,永樂皇帝將最後的這項工程命名為「紫金城」。

也許,正是這個名字讓沐昕得到了某種啟發,他決定仿照故宮「紫禁城」的規制來體現皇權。

於是,設東西南北四座天門,以渲染天庭仙界的威嚴;而東西北三座天門假作實封,只有南天門可通行;因為在道教信徒眼中,南天門是神與人溝通的地方,南天門下設鬼門,神門和人門,其中鬼門假作不通,高大莊嚴的神門是皇家的專用通道,平日只有人門可正常通行。

為了完成永樂「萬萬年與天地同其久遠」的設想,紫金城城牆全部為巨石依岩築成,每塊石條重約一兩噸;古代工匠們用糯米煮汁,拌合石灰粉為漿砌築,從表面看只一線縫,不見灰漿,這是一種極為高超的技法,俗稱「干擺」。

「這個工程的質量非常的好,快六百年了,過去五百多年了,快六百年了,還非常的完整,經過很多很多的自然人為的破壞,現在還是很完整的。

可能要講質量的話,那應該跟故宮的這個紫禁城一樣的質量,而且有的還甚至於更好。

周長三百四十四米的紫金城,所耗費的石料將達千萬噸,它的施工難度遠勝於平地修建的故宮;當年的沐昕和工匠們是如何把每塊高達一噸重的巨石運上金頂的呢?

「我後來在翻《武當山志》的過程當中,我就注意到,永樂皇帝調到武當山的這些工匠當中,除了什麼木匠、石匠、瓦匠、銅匠,還有鐵匠之外,還有一個工種,這個工種叫搭台匠,所謂搭台匠,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搭腳手架的工人。

當年,搭台匠圍繞大頂搭上密密麻麻的腳手架,然後,工匠們再把打制好的青石,用極其原始的方式,一層一層地搬運到所需的位置。

「但是在當年沒有這種複雜的吊裝技術的條件下,這個腳手架的搭置也是非常不容易,所以說我們只能這樣設想,當時,用當時的那種滑輪吊裝技術,加上腳手架工人的努力,把一塊一塊的重達千(斤)就是一噸重,兩千斤重的這樣的巨石,搬上了紫金城現在的位置,這個工程量也是非常的浩大。

整個紫金城工程,歷時五年才完成,它居險臨危卻又堅固穩重,猶如一道光環圍繞金頂,讓人嘆為觀止。

沒有這個紫金城把它作為一個基座圍起來的話,就像你一朵花隨便擺在這裡,沒有一個花盆一樣的,起不了那個整合的作用。

「圍牆的作用,除了什麼保護、戒嚴、警戒,起這個作用以外,它在景觀上是起很大作用的;你如果說故宮裡面把所有的牆都拆了那還像個故宮嗎?」

公元1424年,金頂太和宮全部完工,它以金殿為中心,以紫金城南天門為中軸線,中軸線上的主殿是太和殿,皇權與神權在這裡完美融合,達到了雲外神宮的意境。

至此,修建了十四年的武當山宮觀全部告成,三十萬工匠和官兵共修建了金頂、紫霄、南岩、玉虛、五龍、遇真等三十三處宮觀建築群,創建殿宇房屋約八千間,武當山成為了集建築、宗教、文化於一體的天下第一名山。

武當宮觀全部落成後,沐昕就任位高權重的南京後軍都督府事,此後,屢掌宗人府,又曾專職負責孝陵的四時祭祀;既是皇親國戚又是勛威大臣,任駙馬都尉五十餘年間,深得明朝五代皇帝的恩寵。

公元1424年這一年的冬天,一場齋戒法事在武當山悄然舉行,玄天玉虛宮提點任自垣為三百六十八位工匠超度亡靈,沒有任何文獻記載下那些能工巧匠的名字,更沒有人知道他們來自哪裡,就這樣,他們為這座仙山創造了奇蹟,也讓自己的靈魂與仙山融為了一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治世玄岳 皇家道場

春日的清晨,太子坡的道人似乎在和著陽光的節奏起舞,這樣一個具有生氣的環境,武當內家功夫的養生特性也就隨著自然而生長。六百年前的明永樂十年,也有一位道人站在這裡,而面對無限陽光他卻心事重重、思緒萬...

明成祖緣何千里迢迢到湖北武當山修神像

如今,當我們登臨湖北武當山天柱峰,會看到一座金殿卓立峰頂。這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鎏金金殿,歷經六百年,依然金光奪目、輝煌如初。金殿里矗立著一座真武大帝的神像。傳聞,這座神像是明成祖朱棣下旨建造的...

武當山:故宮「孿生兄弟」的文化之謎

北京故宮與武當山古建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孿生」文化遺產,它們是由同一個皇帝、命同一批建築大師、率同樣的30萬之眾、按同一種建築理念和法式,在中國一南一北兩個不同的地方建造的代表中國古代最高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