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全書》2億字巨著打造巴蜀版「四庫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巴蜀全書》編纂小組會議。

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調查研究歷史上巴蜀文獻的存佚狀況。

時間從先秦跨越至近代,規模上對2000餘種巴蜀文獻編制聯合目錄,對500餘部、20餘萬篇巴蜀文獻展開校勘、注釋和評論,對100種巴蜀善本文獻考察再造。

整個系列,總處理信息約4.6億字左右。

這是《巴蜀全書》工程,自2010年啟動,預計10年完成。

初步估計會出版2億字,超過1000冊,實現對巴蜀文獻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體例最新、使用最方便的編錄和出版。

時間來到第6個年頭,《巴蜀全書》在聯合目錄、精品集萃、珍本善本三大系列上已取得全面突破。

目前,已立項子課題150餘項,首批招標和委託課題多已完成或接近完成,正式出版124種,總字數約4000萬字。

工程艱難,意義何在?

「任何一次大的文化復興,都是以歷史文獻的系統收集整理為基礎和先導的。

」舒大剛教授和萬本根教授在《巴蜀全書》的前言中如是寫道。

初心三年終立項

打造巴蜀文化「四庫全書」

從2007年提出編纂《巴蜀全書》,到2010年相繼獲立四川省重大委託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舒大剛和他的「同伴們」一直在努力。

「2013年省上第一筆編纂款項到位,整個編纂進度有條不紊在推進。

從時間上看,整個項目的展開是順利的。

」9月20日,坐在四川大學古籍研究所辦公室里,舒大剛眯著眼回憶道,「個中曲折波瀾,不足為外人道也。

「對巴蜀文獻進行調查研究是歷代四川學人的夢想。

」巴蜀文化的歷代學人留下豐富多彩的文獻典籍。

據不完全統計,巴蜀古代文獻多達一萬餘種,現存五千餘種。

在舒大剛等國學學者眼中,這些文獻典籍涉及面廣,是巴蜀文化的載體,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資源。

「加強對這些文化成果的收集和整理,是保存文明成果、傳承歷史文化的需要,也是實現古為今用、再建當代文明的需要。

」舒大剛告訴記者,在其他省份,類似的有《雲南叢書》、《黔南叢書》、《湖北叢書》。

「在巴蜀文化史上,有許多學人都對巴蜀文獻的整理付出了心血和熱忱。

現在,我們希望能夠在前人基礎上更加發展和完善,打造出巴蜀文化的《四庫全書》。

攜手川渝學者共努力

欣然共享已有學術成果

學術研究或許是孤獨的,但卻並不孤單。

文人胸懷,是時至今日依然讓舒大剛談之誠服的地方,也是在他看來《巴蜀全書》能夠走到現在的重要因素。

翻看《巴蜀全書》專家委員會評審組成員的合照,清一色的白髮老先生。

在這些學界大家中,最年長的趙振鐸教授已88歲高齡。

「相比之下,我是裡面的『小年輕』了。

」舒大剛笑道。

在舒大剛的記憶中,從整個項目立項到展開,不管是四川大學、四川省社科院、西華師範大學、四川省圖書館等院校單位,還是學者個人,無一不是不遺餘力地呼籲支持。

「學者們都是出於傳承文化的公心在努力,沒有人想著從中得到什麼大好處。

」舒大剛告訴記者,比如四川師大,之前做過類似的課題研究,但在《巴蜀全書》立項開始後,他們全面支持,拿著已有的學術成果加入並推動項目實施。

從地域上看,重慶的學者、單位同樣好不藏私。

「像西南大學的《巴渝文庫》項目,也是將資料、成果拿給我們共享。

」舒大剛感嘆,「《巴蜀全書》是整個學界的成果,體現著文人的風骨和胸襟。

驚喜一篇論文投稿

找到流落民間珍藏手稿

除了來自學界的支持,民間的力量也帶給整個《巴蜀全書》編纂組各種驚喜。

四川大學傑出教授、博導、國務院學位評議組成員項楚教授曾表示,在《巴蜀全書》的編纂中,因部分文獻散布四方,且或保存不當、或湮沒無聞,或已是唯一孤本甚至殘本,故大規模的搶救性整理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大概兩年前,有民間學者投稿稱自己家中有祖父所著約五萬言、九十四冊《默室日記》和以幾百計的典籍資料,我們馬上登門拜訪。

」言及此,舒大剛仍驚喜不已,在這位民間學者家中,不但有數以幾百計的家族檔案和文史資料,還有他祖父的90多冊日記。

「從光緒年間到1943年老人家去世,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重大變革都在他的日記中有所涉獵。

」舒大剛感嘆,日記涉及到當時社會的教育、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成都各大家族之間聯姻、交往,「簡直就是現實版的《家》《春》《秋》」。

事實上,這些珍貴的手稿本,曾經被拖到錦江邊,差點被河水「消融」,如今,經過整理後將在今年年底出版。

「所以我們在呼籲,希望家中有收藏或流傳的市民,能夠將這些『寶藏』珍視,並拿出來予以傳承。

未來澤被學林

讓經典國學代代相傳

按照《巴蜀全書》計劃,未來四年,編纂組還要完成《巴蜀文獻精品集萃》6000萬字的校點或注釋任務,《巴蜀文獻精品集萃》出版工作的70%,在2020年完成整個工程。

到目前為止,《巴蜀全書》已正式出版124種,總字數約4000萬字。

其中,規模較大的16冊點校本《宋會要輯稿》將清代《輯稿》訛脫衍倒、斷裂散亂的錯誤予以糾正,僅撰寫校記就有3.3萬餘條,被譽為學術標杆,榮獲全國優秀古籍圖書一等獎。

今年6月,由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巴蜀全書》編纂組舒大剛、楊世文教授主編的《廖平全集》榮獲2015年度優秀古籍圖書一等獎。

目前,《巴蜀全書》的編纂工作仍在繼續。

翻開《巴蜀文獻》扉頁,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學勤題字道:「巴蜀文化,光垂萬世;巴蜀全書,澤被學林。

華西都市報記者杜江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攬巴蜀文明 興現代蜀學

基本完成巴蜀古代文獻調查,收集各類文獻目錄1萬餘種,編輯出版系列圖書112種,階段性成果超過1億字,發表古籍整理相關論文100餘篇,培養古籍整理碩士、博士、博士後共40餘人——這是被譽為巴蜀版...

《巴蜀全書》又出新成果

立項5年已出版124種著作本報訊(記者 張良娟)被譽為巴蜀文化「四庫全書」的《巴蜀全書》又出新成果了。10月17日,由舒大剛、楊世文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廖平全集》在當天舉行的《巴蜀全書》...

《巴蜀全書》出版已達3000餘萬字

規模最大、體例最新巴蜀文獻取得全面突破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王茜)10月17日,《巴蜀全書》階段性研究成果研討暨第四屆巴蜀文化與湖湘文化高端論壇在四川大學舉行。包括《巴蜀全書》編纂、評審專家譚繼和...

《巴蜀全書》三大系列取得全面突破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曾江)10月17日,「《巴蜀全書》階段性成果研討暨第四屆巴蜀文化與湖湘文化高端論壇」在成都舉行,本次會議為期兩天,由四川大學、湖南大學、西南民族大學、湘潭大學主辦,《巴蜀...

四川大學古籍所與省地方志辦開展工作交流

2017年8月8日下午,四川大學古籍所所長、國際儒學研究院院長,《巴蜀全書》總編纂、《儒藏》工程首席專家舒大剛教授帶領博士、碩士一行5人,到省地方志辦交流工作。省地方志辦黨組書記、主任馬小彬出席會議。

《巴蜀全書》引領 四川出版「重」起來

□黃力半個月前,第十四屆「上海圖書獎」在上海頒出最高獎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書》子項目,四川大學古籍研究所點校整理的《宋會要輯稿》榮獲兩個特等獎之一,為四川古籍整理...

歷史文獻《巴蜀全書》已出六千餘萬字

四川日報訊(記者 吳夢琳)記者日前從《巴蜀全書》2016年度編纂出版工作總結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巴蜀全書》已收錄各類文獻目錄1萬餘種,立項子項目150餘項,出版階段性成果130餘種6000餘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