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界旅遊指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冥界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無論是從影視、文學作品中,還是街頭巷尾的怪談里,我們都聽說過關於陰曹地府的種種傳說,它總是令人感到既害怕又好奇,今天就讓咱們一起來探索冥界裡的幾處著名的旅遊景點吧。


一、鬼門關

鬼門關是冥界的門戶,在古代中國人的想像里,陰曹地府並不是和活人世界截然不同的地方,二者在某些地方還是具有相通之處的,這個鬼門關就是仿照人類世界的關卡建立的設施。

既然是仿照人類的關卡設立的,當然就不可能允許人員隨便進進出出。

鬼門關前有鬼卒把手,其任務就是負責排查入關的鬼魂。

每個鬼魂來到鬼門關前都必須出示「路引」,這種路引是到地府報到的憑證。

通常是在長三尺、寬兩尺的黃表紙上印上「為豐都天子殿閻羅大帝發給路引事。

普天下人必備此引,方能到豐都地府轉世升天」等文字,還煞有介事的蓋上「陰司」「城隍」「豐都縣府」三枚大章。

人死後到下葬前,家屬都會燒這樣一張路引給死者,死者的靈魂收到路引才能順順利利的通過鬼門關,否則就要被攔在關外變成幽魂野鬼。

【路引】

《舊唐書·地理志》記載:「北流縣南三十里,有兩石相對,其間闊三十步,俗號『鬼門關』……其南多瘴癘,去者罕得生還,諺曰:『鬼門關,十人九不還』。

北流縣位於今天的廣西,因為其南方熱帶雨林中毒氣瀰漫,進入其中的人往往九死一生,所以被稱為「鬼門關」。

因為廣西簡稱為「桂」,有人就說「鬼門關」是「桂門關」訛傳。

然則,除了廣西以外,四川夔州、甘肅平涼都有叫做鬼門關的地方。

所以,可證「鬼門關」一詞並非來自廣西,相反而是因為先有了陰間鬼門關,然後才把人間一些兇險的地方比喻成了鬼門關。

二、彼岸花

進了鬼門關便踏上了黃泉路,在這條道路上有一道不知該說是亮麗還是驚悚的風景線,那就是大片盛開的彼岸花。

彼岸花,梵語名為「曼珠沙華」,學名叫做「紅花石蒜」,英文為Lycoris radiata,盛開於夏秋之交,花瓣、花蕊反卷如龍爪。

大概是因為彼岸花經常生長在墳墓周圍,以及殷紅如血的顏色,所以才被和死亡聯繫在了一起,又叫做「死人花」「地獄花」。

開遍彼岸花的黃泉路遠遠看上去觸目驚心,簡直像披上了一層鮮血染成的地毯,又像數千根火把照亮的道路,所以也有人將黃泉路稱為「火照之路」。

【彼岸花】

三、奈河與奈何橋

奈河是分割陽世和陰間的河流,有趣的是,在很多文化中陽世和陰間都是被河流隔開的,比如:古希臘神話中的冥界的五條聖河,佛教傳說中的三途川。

回到奈河這個話題上來,「奈河」來自梵語「地獄」(Naraka)的音譯。

這樣的翻譯倒也十分雅致,「奈河」諧音「奈何」,而死亡的確就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

傳說中的奈河是一條流淌著污血,並且腥臭難聞的河流。

在唐朝人張讀所撰的《宣室志》中奈河還只是一條不到數尺寬的小河,河上不需要建橋。

亡靈來到河邊,就脫掉衣服淌著腥臭的血水過河。

奈河邊上就有一個剝衣亭,專門供死靈脫衣服用的。

但是北宋以後,文學作品對奈河的刻畫變得越來越恐怖。

奈河不僅擴大了,而且其中還潛伏著有毒的蛇蟲時刻蟄咬涉水的幽靈,湍急的水流中夾雜著刀片。

河岸上還有一些牛鬼蛇神拿著長長的叉子將探出睡眠的亡靈按進水裡。

奈何橋出現的時間比奈河晚,最早見於唐《酉陽雜俎》卷二「明經趙業」的記載。

趙業在病中夢遊陰曹地府,見到一條河和一座金碧橋,過橋而進入陰司。

雖然,此處沒有談及河名、橋名,但除了奈河與奈何橋也不做它想。

【地獄變相圖】

奈何橋的出現是為了進一步促進地府的公正話,想像一下,如果一個平生行得正坐得端的人死後也要和其他那些惡人一樣淌過奈河豈不是太不公平了?建立奈何橋就是為了改革這種不公平的現象。

自從有了奈何橋以後,好人從橋上走,壞人仍舊被罰從橋底下游。

其後,又細分得更加清楚了,多增建了另外兩座橋。

三座橋中的第一座最結實,高高的矗立在奈河上,臭味沒辦法飄上橋面,給最清白無暇的人走;第二座稍微破爛一點,也矮一些,給還算老實沒有大過錯的人走,只要當心腳下,基本也能平安的度過;第三座木料腐朽,整座橋搖搖晃晃的,又接近河面,一上去便被奈河的臭氣熏得頭昏眼花,怕是走不到一半就會掉進河裡,專門給那些惡人走。

《西遊記》第十回「唐太宗地府還魂」的描述則不一樣,說奈河上有三座橋:一座金橋、一座銀橋、一座奈何橋,帝王過的是金橋,忠孝賢良、公平正大之輩也只配過銀橋,其它人只能從奈何橋上過。

這有一半是借虛喻實,諷刺人世間逢迎權貴的陋習。

【奈河橋】

四、三生石

過了奈何橋到達對岸就會看見一塊三生石,三生代表的分別是前生、今生和來生。

中國人本來沒有關於輪迴的觀念的。

投胎轉世和業報的觀念產生於古印度,伴隨著佛教傳入中國,才逐漸滲透到了廣大中國人的命學觀念中。

俗語裡面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反映的就是前世的因緣轉化為後世的業報的觀念。

鬼魂來到三生石面前,便會在石頭上看見自己前世所種的因、今生所結的果,意識到今生的悲歡離合與前世所作所為的關聯,同時也看到了自己來生將要何去何從的命運。

陰間設置三生石的功能就是為了強化因果報應的觀念,勸告人們生命中應該時刻警惕因果報應,多為下這輩子積德。

但是筆者以為一個人行善只是建立在害怕來世遭報應的基礎上,這樣的人縱然做了再多好事,終究也算不上德行高尚的人。

五、孟婆店

據說為了防止人投胎轉世之後仍然記得上輩子的事情,所以冥界裡面專設了一種神奇的湯水,喚作「孟婆湯」,鬼魂喝了孟婆湯以後就會忘記生前的所有記憶,而孟婆店就是專門供應孟婆湯的茶店。

【孟婆店】

雖然孟婆湯的傳說後來已經傳得人盡皆知了,但本來冥界的鬼魂應該是不知道孟婆湯有消除記憶的功能的,加上冥界那種地方本來就缺衣少食,好不容易能夠喝上一口熱湯,鬼魂們自然爭相飲用。

偶爾碰上了敬酒不吃的鬼魂,這時候在旁邊的鬼差就會以銅管刺喉,強行把孟婆湯灌進他的肚子裡。

孟婆湯和孟婆店都得名自熬藥的老太婆的名字。

有人說「孟」與「冥」發音相近,懷疑「孟婆」乃是「冥婆」的訛傳。

清代《玉曆寶鈔》為這位孟婆編撰了一番身世說:

孟婆原本是活在西漢的人,自幼便飽讀儒家和佛家的經典,而且還是一個活在當下的人,對過去的事情從來不掛心,也不去考慮明天的事情,一生只專注導人向善和勸人吃素。

孟婆一直活到八十一歲高齡,還是童顏鶴髮,一生沒有結婚,始終保持處子之身。

她從不挂念凡塵俗世的事情,唯一知道的只有自己姓孟而已。

這樣看來,孟婆非常的接近道家提倡的生活理念。

到了後漢的時候,上天冊封孟婆為幽冥女神,造醧忘台,在那裡熬似酒非酒湯水給鬼魂們喝,使他們忘記前生的事情。

「醧忘台」的「醧」字指的是宴會,而高台就是古代帝王用來舉行宴會的建築。

大概因為這種高級的場所離百姓的生活太過於遙遠了,所以後來小說和民間故事都把「醧忘台」改成更平易近人的「孟婆店」了。

【孟婆】

六、人間裡的陰曹地府

除了上述五個最著名的景點以外,冥界還有惡狗村、碎銀山、望鄉台等諸多去處,在此便不一一贅述。

不過有些人也許會以為陰間畢竟是人死後才會去的地方,活人是根本到不了的吧。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在人間中也有一座陰曹地府,那就是位於重慶的豐都鬼城。

由於豐都與漢代道教杜撰出來的陰司羅豐山名字相近,所以從東漢以來,重慶豐都就成為了現實中的「鬼城」,那裡一切仿照陰間的設置,有黃泉路,有奈何橋,與傳說中的地府可謂不遑多讓。

參考文獻:

欒保群:捫虱談鬼

徐華龍:中國鬼文化大辭典

宋道元:中國道教生死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死後會去哪裡,揭秘人死後去陰間的全過程!

幾乎所有的都想知道人死後會去哪裡,因為如果人死後就真的不復存在,那人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所以我們就有了天堂,也有了地獄。我們中國認為人死後會去陰間,踏過鬼門關,走上黃泉路,喝上孟婆湯最後輪迴...

陰曹地府那些事

為大家解析一下我們死後會去哪裡、會經歷什麼、又是如何投胎的。文章不恐怖亦非迷信,相信的朋友可以了解,不相信的朋友也可當做看了一個傳說。死後我們會經歷什麼,繼續往下看看吧…根據道教文化理論概述有...

人死後會在陰曹地府有哪些經歷?細思極恐……

中國的大量神話故事和佛教典籍中都有有關於陰曹地府的記載,傳說人去世後靈魂都會到陰曹地府里去,在很多影視劇和小說中,人去世後被黑白無常帶到地府,陰曹地府極其恐怖。地府真的存在嗎?道教認為天地分陰陽...

六道輪迴的守衛者——孟婆

孟婆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常駐在奈何橋邊。孟婆是地府中專司掌管將生魂抹去記憶的陰使,關於孟婆的由來,民間出現最多的通常有三種說法:

有那麼一條誰都不願走的橋——奈何橋

關於此橋,存在兩種流行的說法,一種叫做奈河橋,另一種叫做奈何橋。二者有一定的聯繫,但是有區別。我們先說關於奈何橋的美麗傳說吧 奈何橋橋可通神、通仙、通天國,也可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獄。從民間文化...

傳說|黃泉路上的風景

相傳人死後去陰間的過程中第一關過了鬼門關,便要踏上一條叫黃泉的必經之路,路的兩邊盛開著一種極其艷麗的花,這種花只見花開不見綠葉,地球人稱它為彼岸花,這條路要走很久很久,到了路的盡頭便有一條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