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珍寶集中亮相安徽博物院 148件文物首次亮相(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楚國編鐘

雙鸞鳥紋銅車

鳥尊

山西出土周代文物展省博開展

侯馬盟書等148件文物首次亮相講述晉國600年興衰史

昨天上午,在安徽博物院老館,「晉國遺珍——山西出土周代文物展」正式開展,148件出自春秋晉國的重量級文物首次亮相省城,其中就包括侯馬盟書、楚公逆鐘等名聲在外的國寶。

春秋時,安徽相當一部分地區屬於楚國,楚公逆鐘等文物還見證了楚晉兩地源遠流長的交往史。

晉國珍寶集中亮相

昨天上午,在安徽博物院老館東樓展廳里,148件文物陳列在玻璃展櫃里。

它們全部來自兩三千年前的晉國,包括青銅器和玉器等,僅國家一級文物就有30多件。

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三家分晉」之後,韓、趙、魏依然稱雄戰國,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這次展覽由安徽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和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舉辦,展出的藏品大多出自侯馬晉國遺址、曲沃晉侯墓地、絳縣橫水墓地、太原趙卿墓地等。

記者昨天看到,侯馬盟書、鳥尊、獸形觥、楚公逆鐘等名副其實的國寶都在現場展出,隔著玻璃展櫃,似乎觸手可及。

描繪晉國文化脈絡

在歷史上,西周初年周成王「桐葉封弟」是著名的典故。

而他的弟弟叔虞入主唐國,其子燮父後來又改號為「晉」則被認為是晉國的開始。

山西博物院相關負責人昨天告訴記者,這次在安徽展出的晉國文物可是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以來幾個時期山西考古發掘出土文物的代表。

時間跨度上從西周初年到三家分晉之前,反映了晉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也完整描繪了晉國文化的基本脈絡。

展品中最早的出自公元前11世紀,較晚的在公元前四五百年。

楚公逆鐘送於晉侯

在昨天展覽中,最大的青銅器當然是一套楚公逆鐘。

這套楚公逆鐘由大小不一的八件甬鍾組成,銘文上記錄了楚公逆為祭祀祖先出征,得到大量銅後製作編鐘的歷史。

而這組編鐘出土於晉穆侯之墓,歷史上楚公逆與晉穆侯在位時間相當,因此這套編鐘被認為是楚國與晉國交往的歷史見證。

而在春秋時期,安徽的相當一部分正屬於楚國。

王俊告訴記者,正因為這樣,這套楚公逆鐘也是這次展覽中非常特別的一套展品。

【寶物擷英】

侯馬盟書

春秋晚期,「趙氏孤兒」的後代夥同韓、魏三家瓜分晉國,而在此之前,晉國還經歷了六卿專權到趙、魏、韓、智四卿專權的一系列政治鬥爭。

在昨天的展覽現場,最為引人注目的國寶就是大名鼎鼎的「侯馬盟書」。

山西考古研究所信息資料室主任王俊昨天告訴記者,侯馬盟書是1965年在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出土的大量盟誓辭文玉石片。

記者看到,昨天展示的侯馬盟書一共有5片,形狀各異,有的呈長條形,有的形狀則不太規則。

仔細端詳,還可以在上面看到紅色的小字。

晉侯臣斤壺

昨天的展覽中,青銅器是重要的部分。

在青銅器展廳,對於不少觀眾來說,相當一部分「國之重器」最直觀的感覺就大。

國力還體現在製作工藝上,一尊晉侯臣斤(pí)壺放在展廳一角,吸引了不少觀眾。

碩大的壺體上仔細打量,以一個圓突的雙龍首為主,竟然鑄造出了多條身軀相交的龍紋。

王俊告訴記者,這尊壺上有銘文,記錄了製造過程,壺身有三層花紋,顯示了當時高超的鑄造工藝。

虎鷹互搏戈

在眾多的青銅器中,一枚看似不起眼的虎鷹互搏銎(qióng)內戈被擺放在了顯眼位置。

湊近了看,才發現這枚戈的造型別具一格。

老虎與雄鷹互搏,中間還可以插把手。

王俊介紹,晉國歷史上強敵環伺,與草原部落有長期的接觸,因此很多青銅器的造型體現了草原文化的影響,虎鷹互搏銎內戈中的老鷹也正體現了這一點。

(安徽商報 王向陽 劉媛媛/文 王志強/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周王朝青銅瑰寶"在市博物館開展

今天上午,由市博物館、隨州博物館和隨州華夏博物館聯合推出的《諸侯的禮樂——來自周王朝的青銅瑰寶》展覽在市博物館開展。此次文物展集中展示了大批來自兩周時期隨地噩、曾兩國的代表文物,展出的青銅器共...

國家寶藏之山西博物院

《國寶檔案》的播出,使得我們了解了中國的很多文物的相關歷史,製作過程,當然對這些文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與認識,九大博物館推薦的珍品可以說是件件都是國家級文物。但是這次展出中對於我來說有個小小的遺憾,...

晉楚「爭鋒」文物展亮相省博

2月3日起,山西博物院集結湖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宜昌博物館、襄陽市博物館共6家單位收藏的331組660餘件文物,在山西博物院舉辦的「爭鋒——晉楚文明特展」亮相,「講述」春秋...

《國家寶藏》未入選的博物館之山西博物院

近期的《國家寶藏》掀起了全民的文化高潮,入選的博物館都是中國最頂級的博物館,但是除此之外,小編認為還有許多博物館值得大家了解一下,因為這些博物館也代表了很多的地方特色,也有許多值得大家認知的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