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張頷逝世,享年97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張頷先生 資料圖
寒風凜冽,大地同悲。
2017年1月18日,侯馬盟書的研究者、釋讀者,當代著名的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 山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張頷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1月18日17時25分逝世,享年97歲。
繼柴澤俊先生之後,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山西痛失兩位文博大家,讓整個文博界蒙上了濃郁的哀傷。
張頷先生,1920年農曆十月初七出生於山西介休,自幼家境貧寒,但因酷愛文史學科,博聞強記,苦學成才,其研究領域廣涉古文字學、考古學、晉國史及錢幣等,先後出版了《侯馬盟書》《古幣文編》《張頷學術文集》等著作,其作品把考古學、古文字學、歷史學融為一體,在中國學術界產生重大影響。
1965年,他主持了山西侯馬東周晉國遺址的發掘工作,經過十餘年的艱苦鑽研,於1976年發表巨著《侯馬盟書》,當即引起了海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在這漫長的十年里,張頷先生即使被關進「牛棚」,但依然潛心做研究,沒有幾個人能做到,也因其對文物考古事業的執著,被人稱為「傳奇」。
在山西文博界,張頷先生是每個文物工作者心中的偶像。
最終,《侯馬盟書》的出版為晉國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證,被國內外史學界公認為新中國考古史上的一項重大貢獻。
此外,張頷先生在詩文、書法、篆刻方面也頗有造詣,在國內外都享有極高的聲譽。
近兩年,張頷先生飽受病痛折磨,因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等問題,頻頻在醫院治療,基本靠藥物來維持生命。
去年年底,張先生因心臟出現衰竭再度入院,但因久病的緣故,已經對普通的抗生素產生了抗體,醫生曾多次下達病危通知書,但張先生一直在頑強地跟病魔做著鬥爭。
據其兒子張崇寧透露,張先生在精神狀態好的時候,偶爾還能跟人說說話,但血壓和心率一直太高,用藥物也無法控制,身體各器官極度衰竭,最終因醫治無效撒手人寰。
張頷先生的學術貢獻
辨認鳥「書」
1961年,山西萬榮縣廟前村后土廟發現錯金鳥蟲書戈一對,形制相同,上有鳥書文字。
張頷就此器作了詳細考證,認出六個鳥蟲書文字是「王子於之用戈」,列舉大量文獻、實物銘文及楚辭中的證據,證明春秋時已有人名單稱的慣例,說明此戈確為南方之器,進一步論證了吳器流入晉國的原因。
為「庚兒鼎」定名
1961年山西侯馬上馬村東周晉國墓葬出土了兩件帶有長銘的大銅鼎,張頷先生考釋了該鼎銘文字形、字義和內容,判定其為東周時期徐國之器,當是晉大夫受賂之器。
他根據銅器命名的慣例將其定名為「庚兒鼎」,使之成了考古學上的「標形器」。
為「古彝器」辨偽
1952年從古董商手中購得一件古銅壺,學者多認為是春秋齊國陳僖子田乞之器,有斷代意義。
張頷則認為僅據殘缺的一半字形「喜」來認為證據欠足,且齊器多書人名不書美號,可知此壺斷非陳僖子之器,也談不上具有斷代意義,廓清了對該器的兩種偏頗之論,斷定了該器的客觀科學價值,對辨別古代彝器的真偽提供了寶貴經驗。
慧眼識「匏壺」
1973年山西聞喜縣出土戰國時帶有鳥頭蓋的偏頸陶壺。
張頷作文考證該器形制的含義,指出這件器物即古文獻中所說的「玄酒陶匏」的「匏壺」,即盛玄酒(水)用的禮器,是張頷考古與天文學相結合進行學術研究的代表性例證之一。
解讀「盟書」
1965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在侯馬發掘晉國遺址時,出土大量帶朱紅色文字的圭狀石片,張頷聞訊從原平趕赴侯馬,僅用五天時間就對剛出土的少量材料進行研究,寫出了《侯馬晉國遺址發現朱書文字》一文。
1976年,先生又發表巨著《侯馬盟書》,當即引起海內外學術界高度重視,中國歷史博物館古代史展覽依據先生的研究結論重新進行陳列,日本、香港等地學者相繼發表有關盟書的研究文章,有學者認為「盟書本身就是我國考古史上的一個重大收穫,但該書的編者並未僅限於把它『客觀』地報導出來,而是把這一重大收穫放到春秋末期晉國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考察……從而使這批盟書的歷史價值遠遠超過了它作為重要文物發現的意義」。
張頷先生生平
1920年 出生於山西介休縣城西北坊廟底街憑居之郭宅。
1928年 入縣城西北坊初級小學讀書。
母親去世。
1932年 入縣城高級小學讀書。
1935年春 高小畢業,參加行余學社學習書法、篆刻。
1936年春 赴湖北樊城協玉號學生意。
1939年冬 回山西鄉寧縣,參加抗戰。
1942年 在孝義戰地動員工作委員會任秘書。
後在吉縣由杜任之介紹與國民黨十八集團軍辦事處發生聯繫,開展地下工作。
1945年 光復後回到太原,任同志會太原分會宣訓特派員。
1946年 辦《青年導報》《工作與學習》雜誌,出版短篇小說集《姑射之山》。
1947年 在省議會任秘書。
1948年出版改寫詩集《西里維奧》。
赴北平,任文法學院主任秘書。
1949年 任華北大學十區隊102隊隊長。
1950年 調回太原,任省委統戰部幹事。
1958年 任中國科學院山西分院考古研究所所長。
1959年 任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考古所所長。
1960年 任侯馬考古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考古隊隊長。
1962年 撰寫《山西萬榮縣出土錯金鳥書戈銘文考釋》刊《文物》雜誌。
1965年冬 赴侯馬考察研究出土的盟書,撰寫《侯馬東周遺址發現晉國朱書文字》,刊《文物》雜誌。
1966年 「文革」起,受批鬥。
1973年 受命整理研究侯馬盟書。
1976年 《侯馬盟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1980年 赴長春參加中國古文字學會成立大會,當選為常務理事。
1981年 赴西安等地開會並收集古貨幣文字資料。
1983年 中國古文字學會第四屆年會在太原召開,主持其事。
1991年 離休,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
1995年 《張頷學術文集》由中華書局出版。
《劍橋名人詞典》收錄並頒發證書。
1997年 在省文聯大樓美術館舉辦「張頷書法展」。
2004年《古幣文編》由中華書局出版。
同年,受邀為西泠印社「社員」,這是這家國內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金石書法篆刻學術性團體成立百年來邀請加入的第一位山西會員。
2005年 央視《大家》欄目為之拍攝專輯,是山西入選該欄目的第一人。
2007年 《侯馬盟書》修訂,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9年 省文物局舉辦「著墨周秦張頷先生九秩生辰文字殿暨生日慶典」。
2012年春 山西省文物局授予「文博大家」稱號。
(原題為《考古界的「傳奇」走了 文博大家張頷先生逝世》)
《侯馬盟書》光耀學界
1965年發掘出土的侯馬盟書是新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已成為國寶級的文物。這批文物對研究中國先秦時期春秋戰國之交的歷史,特別是晉國末期及"三家分晉"的歷史增添了新鮮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意義...
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
中新網太原1月18日電 題: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記者 胡健18日17時,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張頷先生安詳辭世,享年97歲。同樣在1月,中國著名古建學家柴澤俊辭世。半個月內,兩位山西...
文化巨擘張頷先生走了
一生篤志斯學 功成侯馬盟書本報訊(記者孟苗)1月18日下午,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山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張頷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太原...
文化巨擘張頷先生辭世
今天下午5點25分,文化巨擘張頷先生安詳辭世,享年98歲。老家從張頷先生的學生薛國喜處證實了上述消息。薛先生並告知:張頷先生出殯時間安排在五天後。這是一個告別的年代。我們告別了柴澤俊先生,告別了...
《侯馬盟書》驚天下《古幣文編》照九州
【追思】百年學人頷首問道今世終成大典,一代巨擘擱筆西遊誰來再續盟書。1月18日17時27分,著名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山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張頷,因病醫治無效在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