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垃圾坑裡的驚喜 愛吃麵的西安城首次發現小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豐鎬首次發現的碳化小麥顆粒

灰坑裡的鱷魚骨板有兩種來源可能。

西部網訊(記者 敬澤昊)人常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比如古人填埋垃圾的灰坑,對於今天的考古工作者而說,就可以根據裡面的各種垃圾,還原當時的生活圖景。

201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位於西安西南的西周都城鎬京遺址內,就發現了102座這樣的垃圾坑——共清理出陶器碎片104箱、獸骨18箱,採集土樣47袋、炭樣33份……

在項目領隊岳連建眼中,這些「垃圾」可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要說什麼最珍貴,那無疑是12塊鱷魚骨板和一批保存較好的碳化小麥顆粒。

因為二者系豐鎬遺址內首次發現,對於西周時期關中地區的生態環境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

岳連建說當時關中的氣候環境是適宜鱷魚生存的,而包括鎬京在內的豐鎬遺址區域裡,也恰好有池塘河流分布。

但很遺憾,除了骨板之外,再也沒有發現鱷魚其它部位的遺骨,所以還不敢完全下定論說這一區域內存在野生的鱷魚。

這也就引出了另一種可能,這種骨板是某種製成品上的組成部分,因為種種原因而被人為遺棄,這也和它出土於灰坑中相吻合。

岳連建說根據史料記載,上古時代有一種名叫鼉(tao 二聲)鼓的鼓,鱷魚皮是用來蒙鼓的重要原材料。

在長期的敲擊中,鼓面發生損耗需要經常更換。

而被遺棄的鱷魚皮,隨著時間的推移,表皮部分逐漸腐朽,只留下了骨板。

至於碳化小麥顆粒,因為同樣出自灰坑,岳連建推測極有可能是當時人倒掉的發霉腐朽的種子。

在先秦時代,小麥種植面積並沒有如今這樣廣泛,也不是當時人們的主要實物來源。

這次在豐鎬遺址內發現碳化小麥顆粒,能說明西安周邊已經種植小麥了。

如今的學術界基本都贊同小麥是由西亞傳入中國,近年來在中國很多地方,都發現過小麥的遺存。

如果按時間順序將它們進行排列,一條小麥在中國的傳播擴展路線圖,基本就可以呈現出來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安鎬京遺址發現2800年前的小麥顆粒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台《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趙景輝 陳大威)陝西考古人員日前對位於西安西南的西周鎬京遺址進行了發掘,在一個灰坑中出土了大量的小麥碳化顆粒,這是繼陝西寶雞周原先周遺址發現小麥以來...

鱷魚骨板出土 揭秘西周時期的氣候變化

鎬京遺址首次出土鱷魚骨板中國社會科學報西安1月12日電 (記者陸航 舒建軍)1月11日,記者從陝西文物部門獲悉,201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鎬京遺址考古隊對西周都城鎬京遺址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古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