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都城遺址首次考古出土鱷魚骨板和碳化小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華社西安1月12日電(記者 馮國)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2016年該院鎬京考古隊對西周都城——鎬京遺址進行了系列考古調查與發掘,首次出土了鱷魚骨板和保存較好的碳化小麥顆粒,為研究2700多年前西周時期糧食作物品種、動物考古和城市布局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鎬京遺址是西周王朝記載的都城所在地,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的考古發掘工作主要在花園村東地點進行,發掘面積1200平方米,發掘清理灰坑102座、墓葬10座、水井4眼、陶窯2座、房址1座,出土陶器、銅器、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等各類器物200餘件。

主持考古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岳連建說,本年度發現的灰坑數量較多,形制有圓形、橢圓形、長方形及不規則形等。

其中有的形制規整,壁面及地面平整光滑,應為儲藏物品的窖穴;有的形制較大,坑邊較為整齊的長方形坑,可能為廢棄的半地穴式房子。

至於新發現的墓葬之中,有形制較大的豎穴土壙木槨墓,還有僅能容身沒有任何隨葬品的小型墓葬。

同時,考古人員還有一系列新發現,譬如生活用水井,其形制為長方形,深度7—8米;形制為圓形豎穴式的陶窯,由火門、火塘、窯篦、火眼、窯室組成,其中的一座陶窯保存基本完整,窯室壁面已燒成青灰色。

岳連建表示,除長方形半地穴式房址面積較大之外,此次考古發掘出土遺物也較為豐富。

其中陶器有鬲、罐、豆、盂、簋、甗等,多為西周中晚期器物,少數陶器年代可至西周早期;銅器有鼎、戈(殘)、車馬器等。

經統計,此次出土文物中小件器物達190餘件,其中以骨笄、骨鏃、陶球數量為多,另有陶網墜、鹿角器、蚌刀、石斧、礪石、銅鏃、銅錐、銅削刀等,為研究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新資料。

岳連建說:「讓人意外的是,在本次發掘的灰坑中出土了12塊鱷魚骨板,並發現了數量較多、保存較好的碳化小麥顆粒,這在西周都城遺址中都屬於首次發現,從而為研究西周時期的小麥品種、動物考古及城市布局和未來保護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鎬京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穫

陝西傳媒網-陝西日報訊 (記者 郭青)記者12月23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始於今年7月中旬的鎬京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取得重要收穫。 本次發掘區位於西安市灃東新城斗門街道辦事處花園村東,布5×5米...

西周遺址考古發現:西周人曾經常捕魚

如今的西安人,大多住著高樓,上班下班忙忙碌碌,可你知道在兩三千年前的西周,生活在都城的普通百姓是如何生活的嗎?昨日,省考古院公布今年在鎬京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揭秘了當時的生活狀況。

陝西西安:鎬京遺址出土小麥顆粒

央視網消息:201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鎬京遺址持續進行考古發掘,在一個用於填埋垃圾的灰坑中,出土了大量的小麥碳化顆粒,這是繼陝西寶雞周原先周遺址發現小麥以來,考古人員又一次在周人聚居區發現了...

西安鎬京遺址發現2800年前的小麥顆粒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台《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趙景輝 陳大威)陝西考古人員日前對位於西安西南的西周鎬京遺址進行了發掘,在一個灰坑中出土了大量的小麥碳化顆粒,這是繼陝西寶雞周原先周遺址發現小麥以來...

鱷魚骨板出土 揭秘西周時期的氣候變化

鎬京遺址首次出土鱷魚骨板中國社會科學報西安1月12日電 (記者陸航 舒建軍)1月11日,記者從陝西文物部門獲悉,201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鎬京遺址考古隊對西周都城鎬京遺址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古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