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鎬京遺址現鱷魚骨板 專家:古代或有大面積水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觀察者網綜合】據華商網1月12日報導,曾經西安的西南一帶可能湖泊連綿,水草茂盛,還有野生鱷魚出沒。

11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2016年鎬(hào)京遺址考古發掘收穫,遺址中間灰坑裡發現的12塊鱷魚骨板,為這樣一幅水澤汪國的景象提供了佐證。

鎬京遺址考古發掘中發現的鱷魚骨板

鎬京遺址首次發現鱷魚骨板

鎬京遺址是西周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位於現在的西安市長安區西北,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鎬京遺址發掘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已開始,2012年至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連續進行考古發掘。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鎬京遺址考古隊隊長岳連建介紹,去年考古人員發掘清理灰坑102座、墓葬10座、水井4眼、陶窯2座、房址1座。

出土陶器、銅器、石器、骨器等各類器物249件,出土陶器碎片104箱、獸骨18箱。

其中,灰坑形制有圓形、橢圓形、長方形及不規則形等。

墓葬有形制較大的豎穴土壙木槨墓,還有僅能容身沒有任何隨葬品的小型墓葬。

發掘中還發現一些長方形的窖坑,深度大約7—8米,推測為當時的生活用水井。

另外,發現的陶窯形制為圓形豎穴式,由火門、火塘、窯篦、火眼、窯室組成,其中的一座陶窯保存基本完整,窯室壁面已燒成青灰色。

鎬京遺址考古發掘中發現的陶鬲

另外,在發掘的灰坑中還發現數量較多、保存較好的碳化小麥顆粒,這也是豐鎬遺址中首次發現,為研究西周的糧食作物品種及農業考古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在去年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挖開的一個灰坑裡發現了12塊鱷魚骨板,這是豐鎬遺址首次出土該類遺存,為研究西周時期鱷魚的生態分布提供了重要資料。

灰坑是考古界對古遺址里一些廢棄的窖穴、地窟等的統稱,發現鱷魚骨板的灰坑呈不規則形,面積大約有十多個平方米。

這些鱷魚骨板呈深褐色,形狀有方有圓,表面有蜂窩狀空穴。

岳連建表示,「每塊有麻將塊大小,我們的動物考古專家一看就判斷是鱷魚骨」,他以前也看過相關資料,第一眼就認出那是幾塊鱷魚骨板,後經專家鑑定,果然不錯。

鎬京遺址考古發掘中發現的灰坑

鱷魚骨板究竟出自鼉鼓還是活體鱷魚?

鱷魚是冷血卵生水生動物,是迄今發現活著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動物之一。

中國漢代始知南方有鱷,在一些唐宋典冊中多有記載,明清以來偶見於沿海島嶼,但在關中地區有活動尚未有記錄。

那麼,鎬京遺址的這些骨板是哪裡來的呢?岳連建表示,「這12塊鱷魚骨板,我們推測可能是一種名叫鼉(tuó)鼓的禮樂器遺存,商周時期人們把以鱷魚皮做面的鼓稱為『鼉鼓』。

因此,這可能是鼉鼓腐朽之後的遺存。

同時,岳連建還提到了另一種可能。

據已有考古資料顯示,在豐鎬(豐京和鎬京統稱豐鎬)遺址西南和東南區域,曾經均有大面積水域,這裡出土過捕魚用的網墜、大螺殼和蚌殼。

因此,不排除這裡有活體鱷魚存在的可能。

這些鱷魚骨板或許是當時人們將鱷魚肉食用之後留下的殘骸。

因為除了鱷魚骨板外,並沒有發現鱷魚的下頜骨和牙齒等,所以這些骨板究竟出自鼉鼓遺存,還是活體鱷魚,有待於豐鎬遺址的進一步考古發現。

此外,岳連建還介紹,「鱷魚除少數生活在溫帶地區外,大多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澤,我們由此推測西周時在鎬京的東南可能有大面積的水域或者湖泊等。

鎬京遺址考古發掘中發現的銅刀

鎬京遺址考古發掘中發現的鹿角器

鎬京遺址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墓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鱷魚骨板出土 揭秘西周時期的氣候變化

鎬京遺址首次出土鱷魚骨板中國社會科學報西安1月12日電 (記者陸航 舒建軍)1月11日,記者從陝西文物部門獲悉,201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鎬京遺址考古隊對西周都城鎬京遺址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古調查...

夏代的政治疆域有多大

老牛坡遺址位於西安市灞橋區洪慶街道辦燎原行政村範圍內,地勢東高西低,依灞河流向呈西北-東南分布。遺址西起袁家崖村,東至沙河溝,南及灞河二級階地,北達安家莊村南,是一處以商文化堆積為主的大型古代遺...

陝西西安:鎬京遺址出土小麥顆粒

央視網消息:201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鎬京遺址持續進行考古發掘,在一個用於填埋垃圾的灰坑中,出土了大量的小麥碳化顆粒,這是繼陝西寶雞周原先周遺址發現小麥以來,考古人員又一次在周人聚居區發現了...

西周遺址考古發現:西周人曾經常捕魚

如今的西安人,大多住著高樓,上班下班忙忙碌碌,可你知道在兩三千年前的西周,生活在都城的普通百姓是如何生活的嗎?昨日,省考古院公布今年在鎬京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揭秘了當時的生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