鎬京遺址發現鱷魚骨板,遠古時代關中或有鱷魚出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鱷魚骨板
省考古研究院11日對外發布鎬京遺址考古發掘新收穫,2016年,在對這座西周王朝都城所在地進行年度發掘中,發掘清理灰坑102座、墓葬10座、水井4眼、陶窯2座、房址1座。
出土陶器、銅器、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等各類器物249件,拼對修復陶器26件。
此外,出土陶器碎片104箱、獸骨18箱,採集土樣47袋、炭樣33份。
在新公布的考古發現中,令專家津津樂道的是在一個灰坑裡意外發現了12塊鱷魚骨板,這是鎬京遺址首次發現鱷魚骨板,引發了種種猜測。
當時關中氣候環境適宜鱷魚生存
鎬京遺址位於西安市長安區西北一帶,為國家級文保單位。
新發現鱷魚骨板的灰坑呈不規則形狀,面積10餘平方米。
灰坑是考古界對古代遺址里的廢棄窖穴、地窟等的統稱。
考古領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岳連建研究員說,12塊鱷魚骨板是從一處灰坑中發掘出土的,每塊有麻將大小。
這些鱷魚骨板究竟是鼉鼓的遺存還是活體鱷魚的蹤跡?它們從何而來?岳連建認為:「這12塊鱷魚骨板可能是一種名叫鼉鼓的禮樂器遺存,商周時期人們把以鱷魚皮做面的鼓稱為『鼉鼓』。
在長期的敲擊中,鼓面發生損耗需要經常更換,而被遺棄的鱷魚皮,隨著時間的推移,表皮部分逐漸腐朽,只留下了骨板。
因此,這可能是鼉鼓腐朽之後的遺存。
」
岳連建也提到另一種可能:「不排除當時這裡有活體鱷魚存在。
這些鱷魚骨板或許是當時人們將鱷魚肉食用之後留下的殘骸。
」因為在以前的考古發掘中,在豐鎬遺址的西南和東南區域,曾經有過大面積水域,那裡出土過捕魚用的陶制網墜,還有大量的大螺殼和蚌殼。
鱷魚是迄今發現活著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動物之一,我國從漢代始知南方有鱷,在一些唐宋典冊中多有記載,明清以來偶見於沿海島嶼,但在關中地區尚未有它們活動的記錄。
「鱷魚大多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澤中,我們由此推測西周時鎬京東南部可能有大面積水域或湖泊。
」岳連建說,當時關中的氣候環境是適宜鱷魚生存的,而包括鎬京遺址在內的豐鎬遺址區域裡,也恰好有池塘、河流分布。
但遺憾的是,此次除12塊鱷魚骨板外,並沒有發現鱷魚的下頜骨和牙齒等其他部位遺骨,當時這一區域是否存在野生鱷魚仍需進一步考古調查。
新發現形制為長方形的水井遺存
此外,本次考古新發現的灰坑數量較多,形制有圓形、橢圓形、長方形等,有的形制規整,壁面及地面平整光滑,判斷應是儲藏物品的窖穴;有的形制較大,坑邊較為整齊的長方形坑,可能為廢棄的半地穴式房子。
在編號「H270」的灰坑中,還發現了數量較多、保存較好的碳化小麥顆粒,這是豐鎬遺址中的首次發現,為研究西周的糧食作物品種及農業考古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至於碳化小麥顆粒,因為同樣出自灰坑,岳連建推測其極有可能是當時人倒掉的發霉腐朽的種子。
在先秦時代,小麥種植面積並沒有如今這樣廣泛,也不是當時人們的主要食物來源。
這次在豐鎬遺址內發現碳化小麥顆粒,說明西安周邊已經種植小麥了。
有趣的是,新發現的4眼水井遺存與常見水井不同,雖然都是生活用水井,其形制卻不是圓的,而是長方形。
岳連建推測,這可能是當時人們挖井時為了出土方便而有意為之的。
新發現的陶窯形制為圓形豎穴式,由火門、火塘、窯篦、火眼、窯室組成,其中的一座陶窯保存基本完整,窯室壁面已燒成青灰色,表明當時該窯的火候應該非常高。
發現的房址為長方形半地穴式,東西向,面積較大。
數量較多的墓葬中,有形制較大的豎穴土壙木槨墓,還有僅能容身沒有任何隨葬品的小型墓葬。
在出土遺物中,鬲、罐、豆、盂、簋、甗等陶器,多為西周中晚期器物,少數年代可至西周早期;銅器有鼎、戈(殘)、車馬器等。
小件器物出土190餘件,其中以骨笄、骨鏃、陶球數量為多。
岳連建表示,這些遺存的發現,為研究西周的歷史、手工業技術等提供了寶貴資料,對進一步研究西周都城鎬京的城市布局,以及地下遺存的分布情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系文匯獨家稿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
安徽阜南迎水寺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完成
記者從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經過約4個月的發掘,位於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許堂鄉的迎水寺遺址考古發掘工作近日順利完成。迎水寺遺址為近圓形的台墩,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因302省道拓寬工程占用遺...
貴州這裡出土文物上萬件,最早的有上萬年
中鐵閱山湖 貴陽榜樣生活領導者提示您關注動靜貴州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向媒體發布消息稱,歷時4年,習水黃金灣遺址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完成,發掘共發現房址、灶坑、陶窯、灰坑、灰溝、墓葬等各類遺蹟30...
鎬京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穫
陝西傳媒網-陝西日報訊 (記者 郭青)記者12月23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始於今年7月中旬的鎬京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取得重要收穫。 本次發掘區位於西安市灃東新城斗門街道辦事處花園村東,布5×5米...
夏代的政治疆域有多大
老牛坡遺址位於西安市灞橋區洪慶街道辦燎原行政村範圍內,地勢東高西低,依灞河流向呈西北-東南分布。遺址西起袁家崖村,東至沙河溝,南及灞河二級階地,北達安家莊村南,是一處以商文化堆積為主的大型古代遺...
西周鎬京遺址首次現制銅工具 或重現長安城布局
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在對西周鎬京遺址進行發掘時,首次發現了青銅刻刀等西周時期制銅工具,對研究西周都城鎬京的功能、布局和西周的青銅鑄造技術等具有重要價值。
西周遺址考古發現:西周人曾經常捕魚
如今的西安人,大多住著高樓,上班下班忙忙碌碌,可你知道在兩三千年前的西周,生活在都城的普通百姓是如何生活的嗎?昨日,省考古院公布今年在鎬京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揭秘了當時的生活狀況。
西安鎬京遺址發現2800年前的小麥顆粒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台《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趙景輝 陳大威)陝西考古人員日前對位於西安西南的西周鎬京遺址進行了發掘,在一個灰坑中出土了大量的小麥碳化顆粒,這是繼陝西寶雞周原先周遺址發現小麥以來...
陝西西安:鎬京遺址出土小麥顆粒
央視網消息:201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鎬京遺址持續進行考古發掘,在一個用於填埋垃圾的灰坑中,出土了大量的小麥碳化顆粒,這是繼陝西寶雞周原先周遺址發現小麥以來,考古人員又一次在周人聚居區發現了...
2800年前小麥顆粒長啥樣?西周鎬京遺址中發現了
西安網訊(西安廣播電視台《零距離》記者 董猛 編輯 旻禾 見習編輯 吳嘉鈺)最近,陝西考古人員在發掘西周鎬京遺址時,在一個灰坑中出土了大量小麥碳化顆粒,這也是繼寶雞周原遺址發現小麥以來,考古人員...
鱷魚骨板出土 揭秘西周時期的氣候變化
鎬京遺址首次出土鱷魚骨板中國社會科學報西安1月12日電 (記者陸航 舒建軍)1月11日,記者從陝西文物部門獲悉,201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鎬京遺址考古隊對西周都城鎬京遺址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古調查...
陝西鎬京遺址現鱷魚骨板 專家:古代或有大面積水域
【觀察者網綜合】據華商網1月12日報導,曾經西安的西南一帶可能湖泊連綿,水草茂盛,還有野生鱷魚出沒。11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2016年鎬(hào)京遺址考古發掘收穫,遺址中間灰坑裡發現的12...
西周都城遺址首次考古出土鱷魚骨板和碳化小麥
新華社西安1月12日電(記者 馮國)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2016年該院鎬京考古隊對西周都城——鎬京遺址進行了系列考古調查與發掘,首次出土了鱷魚骨板和保存較好的碳化小麥顆粒,為研究2700...